唐曉平
摘要: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部分,就我國的經濟情況而言,實際供給問題中存在供需失衡的現象,因此,供給側改革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本文對供給側改革的性質及其實現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性質 實現方式
對于我國目前的供給現狀而言,存在幾種不同的供需失衡現象,為了有效解決供需失衡問題,需要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工作加以重視。對于供需失衡現象而言,供給側改革的推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為了促進供給側改革的推行,應該充分了解和掌握供給側改革的性質和實現方式。
一、我國的供需失衡問題
我國的供需失衡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
(一)有需求無供給
近年來,人們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而我國現階段的產品供給質量較低,難以滿足人們對產品質量的需求,這種問題的積累引發了供需失衡。對此,需要對產業高效發展和創新技術進行有效推動,解決供需失衡問題,并對經濟的增長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
(二)有供給無需求
有供給無需求會引發產能過剩,這種供需失衡現象的具體表現為大量產品積壓。產能過剩問題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阻礙企業的良性發展。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擴大,因此需要運用投資和刺激消費的方式解決這種問題。就我國的經濟情況而言,由于環境污染和基礎設施建設飽和等因素的影響,無法運用刺激需求的方式改善產能過剩現象,對此,需要運用供給側改革的方式有效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進而促進經濟的增長。
(三)供給體系低效率抑制有效需求
目前,我國的供給體系效率較低,這種現象對市場的有效需求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產品價格過高對有效需求釋放過程的影響較為明顯,在這種前提下,無法運用刺激需求解決高價格產品對有效需求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對供給體系的效率進行有效提升,通過產品價格的合理降低,促進有效需求的釋放。
二、供給側改革的性質
供給側改革的發生前提之一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政策中的不合理問題,供給側改革的性質在宏觀經濟管理政策的調整過程中有所體現。經濟管理政策的調整主要是指對供給管理手段和政策重點進行調整。就供給管理手段而言,應該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管理需求對傳統的行政化手段進行調整;就政策調整過程而言,應該將政策重點調整為供給管理。在我國的宏觀經濟中,供給是指生產環節中技術、資源等不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需求則是指產品的趨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合理配比會對經濟的增長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維持經濟增長,政府需要對經濟進行有效干預,這種干預主要表現對供給和需求的管理。供給管理是一種長期政策,這種政策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經濟的增長以及對潛在產出進行合理作用。需求管理是指結合經濟的實際變化情況對需求進行擴大和壓縮處理。需求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減緩經濟的短期波動。傳統的供給管理手段行政化特征較為明顯,為了提升供給管理效果,需要對供給管理手段進行合理調整,對要素配置扭曲進行合理校正,進而促進供給結構的優化,并對生產效率進行有效提升。
三、供給側改革的實現方式
為了解決供需失衡問題,需要推行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通過以下兩方面實現的。
(一)政府職能方面
政府職能的完善會對供給側改革的實現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政府職能的完善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第一,公共服務。在我國的政府職能中,公共服務不足是主要的短板之一,公共服務的事物具有正外部性和公共品性質特點。在我國政府職能的公共服務中,基礎研究和基礎信息的不足較為明顯。為了彌補基礎研究方面的不足,可以通過技術的創新和對體制機制的激勵約束條件進行合理整理。為了彌補基礎信息方面的不足,可以對基礎信息數據的整理工作加以重視,通過基礎信息相關工作的加強,促進我國政府的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第二,政策引導。政策引導是指政府通過某些政策對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產生間接影響,這種政策主要包括財政補貼政策和財政稅收政策。我國對經濟高速增長的過度追求,引發了環境污染問題。為了更好地實現供給側改革,政府應該將政策引導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要對環境污染征稅工作加以重視,通過征稅的方式,有效減輕或避免環境污染問題;第三,監管約束。監管約束的目的是對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進行規范,進而更好地解決市場失靈問題。與傳統的行政方法不同,監管方法具有一定的直接性特點,它可以直接對微觀經濟主體行為進行干預。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監管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一是監管不足,這種現象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二是監管過度,這種監管問題主要是指對競爭性企業的價格和投資監管過度,三是監管體系不夠完善,這種不完善的現象主要存在于自然壟斷環節。
(二)市場方面
供給側改革的本質是對我國的產業體系進行合理重塑,在重塑的過程中,需要對技術、勞動力等多種生產要素進行二次配置。為了實現生產要素的二次配置,市場應該將自身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進而對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產生相應的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供需失衡現象較為嚴重,因此需要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工作加以重視。供給側改革主要是從政府方面和市場方面實現的,就政府方面而言,通過相關政府職能的不斷完善促進供給側改革的實現,就市場方面而言,通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實現供給側改革。
參考文獻:
[1]馮志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經濟問題,2016,02:12-17
[2]林衛斌,蘇劍.理解供給側改革:能源視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12:8-11
[3]李翀.論供給側改革的理論依據和政策選擇[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