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要:供給側改革是指對生產要素關系的創新重組和改良,改革的實質是結合內部生產要素和外部經濟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性改革,它的目的是為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增加市場需求,使市場經濟得到長久的發展。在創新驅動理念下進行對供給側的改革,有利于調整供需之間的關系,使中國的宏觀經濟得到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優化結構
市場經濟的增長受到了資源和技術的制約,使生產要素的增長難以持續。在國際市場中,全球性經濟的發展正處于復蘇時期,阻礙了中國進出口經濟的增長速度,因此中國市場經濟要在創新驅動理念下進行轉型調整,要以新的增長模式來維持GDP的增長速度。
一、供給側改革現狀
根據我國當下的經濟發展情況、國際經濟壓力和中國基本國情,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緊急的經濟改革任務。為了有效的進行供給側改革,我國分別進行了供給結構、驅動機制和需求量的調整,使供給結構更加完善合理、驅動機制更加適用和需求量空間更大,最終的目的是以改善供給來提高需求量,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平衡。
二、創新驅動理念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它是解決供給量過高,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徑。第二,它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消費者消費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三,它是優化供需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唯一辦法。創新驅動理念下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當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市場經濟壓力下的必要選擇、是實現GDP持續增長的必經之路。
三、創新驅動引領下供給側改革的實踐
根據我國當下的經濟實際來看,我國供需不平衡是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原因,在我國存在供給過剩、需求很少、供給有效性低、有效需求受到壓制和供不應求的供需不平衡問題。為此筆者分別從企業、政府和市場的角度來分析創新驅動引領下供給側改革的實踐。
(一)供給側改革的主體是企業
這是因為企業是供給的來源體,企業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會根據生產的實際需求進行相應的產品創新研發、技術改良創新、生產管理創新,使供給的結構得到優化、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具體的改革措施如下。
1、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的創新與研發
根據中國2013年-2015的恩格爾系數31.3%、31.2%、30.8%顯示,中國食物消費水平已經快達到了發達國家的食物消費水平,食物消費在人們生活消費中比例很大,表面了中國的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這決定了當下存在的需求空間是第三服務業的相關產品。
2、通過技術的創新來降低生產成本
企業要從生產技術方面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使成本在有限的條件下達到最低的狀態。對于技術的出現,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經濟情況和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對生產技術的創新,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還可以適當的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
3、利用管理的創新來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對生產的管理是產品順利進入市場的重要保障,企業生產的過程一般是產品研發、產品生產和產品銷售,對生產的管理就是對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過程的管理。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企業傳統的生產管理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生產需求了,所以要對企業的生產進行創新進管理,這樣才能夠讓企業的利潤達到最大化,才能夠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二)供給側改革的主導是政府
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調節的“有形之手”,政府的調節通常是在市場自行調節失效的時候進行的,當市場不能進行自我調節時,就需要政府作出有效的調節,具體表現在:
1、為供給側改革建立有序的市場環境
當市場的自我調節失靈時政府可以出臺一些相關的經濟政策,以此來一個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2、出臺有效的產業政策,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保障
在創新驅動理念我國國家經濟政策大力支持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發展結果,現在第三產業在我國產業結構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50%,是工業化發展成熟的表現,產業結構比例的變化除了說明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以外,也說明了供給結構得到了優化。
3、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完善供給側改革
隨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比例的不斷提高,為了不讓第三產業高度的發展,使產業結構失衡,政府要重新進行創業的結構布局。
(三)供給側改革的檢驗是市場
市場對供給側改革的檢驗主要是通過企業經營目標、宏觀經濟目標和經濟持續發展來檢驗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經營目標、政府的經濟政策和市場發展的規律,是市場檢驗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主體。
四、結束語
創新驅動理念下供給側改革的實踐時指對生產要素結構的創新調整、對供給需求關系的調整和政府對市場的創新調整。供給側改革是企業主體和政府主導的協同效應,這里的創新是指生產產品的創新、生產技術的創新、生產管理的創新和國家制度的創新,供給側改革是中國經濟持久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驅動理念下供給側改革的實踐不但有利于調整供需之間的關系,還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分布。
參考文獻:
[1]黃劍.論創新驅動理念下的供給側改革[J].中國流通經濟,2016,05:81-86
[2]劉堯飛,沈杰.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供給側改革分析[J].理論月刊,2016,04:5-9
[3]李揚,武力.從供求管理政策的演變歷史看“供給側改革”[J].開發研究,2016,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