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倫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農副產品中的綠色貿易壁壘逐漸成為發達國家的標志。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是指各國之間進行貿易往來過程中,其為了保護本國的環境資源等而對他國進出口商品進行約束管制的一種手段。綠色貿易壁壘可以說是貿易關稅的創新結晶,對各國的貿易往來具有保障性以及歧視性,同樣,針對中國而言,其關聯性各有利弊。本文圍繞綠色貿易壁壘與農產品貿易的關聯性展開討論,對現現下的形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 農產品生產 貿易往來 關聯性
隨著各個領域的高速發展,在科技進步的同時,環境、資源等都受到了一定損害,人們也越來越將重點放在了維護可利用資源,保護生存環境上,各國為了使環境問題不再惡化,維護各國自身的最大利益,必須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因此綠色貿易壁壘就產生了。而伴隨著綠色貿易壁壘相關政策的出臺,給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據報道,自中國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的進口額降低近上百億,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受到各國出臺的綠色貿易壁壘政策的限制,如果要想突破綠色貿易壁壘,那么我國的農貿產業就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創新。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含義
綠色貿易壁壘簡單的將就是通過制定一些政策規定來達到約束其他國家對本國進行貿易進出口的約束。綠色貿易壁壘不僅是貿易關稅的另一種形式,還會針對各國自身的環境問題、人文影響以及其利害程度進行詳細分析,并制定一套具有約束性、強制性、苛刻性的制度,同時對其他國家對本國進口的商品設置一定標準,從而達到維護本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目的。
(二)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
由于不可再生能源以及環境受到的破壞,各國對資源環境方面都加強了管理,認識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各國之間都針對貿易往來出臺了一些關于環境、能源的準則,并高舉與國際經濟接軌的旗幟,進而形成了一層嚴密的綠色貿易壁壘。除了維護各國的利益之外,很多的規定都具有歧視性、苛責性以及過于嚴格、愈演愈甚,大大阻礙了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限制了國際經濟的發展。而一些負責進出口的公司受到環境能源相關政策的影響,收益直線降低,因此便出現了綠色貿易壁壘。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農業實行的精耕細作、小農經濟已經不適用于時下的農業產品貿易的發展,要想攻破綠色貿易壁壘,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產品生產的管理,其次將農業的發展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提高產物的質量,徹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打開國外市場。
(三)綠色貿易壁壘的性質
第一,綠色貿易壁壘受到法律保護。很多發達國家為了使綠色貿易壁壘的順利建設,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經濟管理中的制度進行制定,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執行起來受到法律保護,因此綠色貿易壁壘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綠色貿易壁壘主張的維護環境、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在此種大旗幟背景下,人們都將重點放在了生態保護上,很多的國家常常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政策發生變化,目標發生了改變,其目的不在是單一的保護環境,更摻雜了對自身利益的維護,因此綠色貿易壁壘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具有缺陷性。
第三,綠色貿易壁壘除了在維護環境的同時,還要保證各國人民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在制定相關進出口約束政策時,常常圍繞在本國人民的消費利益這一方面上,單純的針對進出口的商品進行管制。但是,這些制度的出臺,只是有利于本國的人民,對其他進出口國家往往更加苛刻嚴厲,這樣一來就體現了區別對待,使進出口商受到歧視,因此表明綠色貿易壁壘具有差異性。
二、綠色壁壘與農產品貿易的關聯性
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很多的發達國家相繼又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對于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也越來越嚴格,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收到了一定的影響。在這其中,綠色壁壘與農產品貿易之間各有利弊,相互作用。
(一)有利之處
首先,不得不說,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使環境、能源問題得到了改善,延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相應政策的約束,使進出口商品的質量得到了提高,提升了進出口企業對產品自身的健康綠色度的關注度。同時,為了跨越綠色貿易壁壘,還可以通過科技的手段、革新傳統的生產模式,降低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對資源的破壞,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通過對農業生產的改造,使土地、農業資源能夠更加合理科學的使用,針對這一點可見,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影響是長久并且有利的,不僅使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人們的健康也得到了保證。
其次,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推動了我國向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的綠色化、科技化的靠近,通過一些政策制度的約束加速了我國的農業產品向綠色化發展。同時不能將農業生產的目光放在高效、高產上,而是更加注重生產更綠色更健康的農產品,同時還要加大在農業綠色生產中的投入,在政策上給予輔助、資金上給予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現下中國農產品生產的最大問題在于農業化肥以及藥物的過度使用,已經對人民的健康已經產生了危害,而綠色貿易壁壘的出現,可以有效的遏制這一現象,真正的實現綠色農業。
(二)不利之處
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生產力以及科技化程度還遠遠不及,并相對弱勢。現下,很多國家頒布的綠色貿易壁壘政策都傾向于農產品的質量問題,綠色健康是主要的檢測標準,這使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的我們受到很大阻礙,而生產成本的提高、技術的落后,也使我國農產品在進出口時削弱了競爭力。同時,中國對外的一些進出口國家,由于一些過分嚴格的規定,很多農產品都不符合綠色貿易壁壘的相關規定,不僅遏制中國農產品進入國外,甚者還要求額外補償,這也是綠色貿易一些政策的不合理,同時對發展中國家的歧視態度,也導致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受損,影響農業發展。
因此為了跟上國際貿易經濟的步伐,生產符合規定的農產品,就不得不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投入,這樣一來使農民的利益收到了損害。許多國家制定了嚴格苛刻的檢測標準,為了通過檢測我國國內需要進行多道檢測程序,通過檢測合格認證,才出口銷往國外。而在檢測過程中,其測試就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所以使得農產品本身的成本價格也出現提高。而針對我國而言,最大的競爭力就在于成本低,這樣一來以往的優勢變劣勢,大大影響了進出口貿易,直接對農民自身的根本收益造成了影響。
三、改善綠色貿易壁壘帶來的問題
(一)國家支持
對現下的綠色貿易壁壘形式,中國應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支持,對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改革,將生產綠色健康的農產品作為核心。首先,政府應發揮好其職能,對農業生產進行主導引領,遏制對環境生產有負面影響的措施,加大力度宣傳環保意識,增加可持續利用的優勢。據統計,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為了使進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我國在農產品的生產改造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例如,綠色食品的生產覆蓋面積大大增加,生產基地也在不斷地擴大,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在逐漸降低。
同時,對于農產品的生產者農民,在其綜合素質上也需要提升。首先要讓農民樹立環保觀念,了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巨大后果,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進行講解介紹,對一些文化素養不高的農民采取一些獎懲措施,使其觀念上得到改善,這從根本上邁開了跨越綠色貿易壁壘的第一步。因此,政府應將重點放在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養上,加快推進培訓課程,并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具體解決。針對環保,維護生態問題的相關知識,可以先開設試點進行課程培訓,觀察培訓效果,加大有關種植、飼養等方面進行新技術講解,提高農民的科學意識。這些措施的順利進行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僅需要人員支持,還要在資金上提供幫助。
(二)農業整改
針對我國當下的農業發展模式,還存在的一些不足,應進行整改。我國現在生產的農產品基本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因此在農業進出口貿易中,企業的專業化還需要提高,在生產規模以及生產制作過程中工作的鏈接制作還處于低級化有待提高。而更改農業生產模式是當下的重點任務,所以要提高技術手段,確保生產的農產品綠色化、健康化、符合國際標準,同時還要減少生產低級的農產品,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徹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
四、結束語
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雖然加大了農業產品生產的成本,但有效推動了我國農業結構的改善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堅持,對中國而言,當下的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形式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次機遇,所以應跟上國際經濟的步伐,讓農產品貿易成為我國的發展優勢,向發達國家邁進。
參考文獻:
[1]王洪亞.入世后我國農產品出口形勢及原因探究[D].安徽大學,2013
[2]程豪杰.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與對策[J].經濟視野,2013(19):387-387
[3]王曉旭,王萍.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3(3):71-72
[4]向彩虹.論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10):163-164,162
[5]李明巖.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J].北方經貿,2013(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