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掀起了企業并購的浪潮,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并購,而許多企業并沒有很好的規避并購過程中的風險,使得并購以失敗告終。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企業并購所面臨的風險以及相應的防范措施,為企業以后的并購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企業并購 風險防范
一、并購的含義
企業并購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之間進行的整合以及收購行為。我國法律規定企業合并分為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兩種合并方式,前者是指一個實力較強的公司合并另外一個實力較弱的公司,被合并的公司法人資格消失;后者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合并成為一個新的公司,合并雙方均解散。企業合并與企業并購兩種行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企業的產權交易行為,且這兩者在現實中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將其統稱為企業并購。
二、我國企業并購的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選擇并購,使得我國的并購市場迅速增長;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并購,開始選擇進行海外跨國并購。據我國的有關統計顯示,2010年至2015年間,我國的并購企業呈現密集爆發式增長,2010年我國的并購交易總額為1772.1億美元,2015年的企業并購總額已經高達5688億美元。
但另外一方面,我國企業并購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致使我國的并購失敗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從實際結果來看,我國許多上市公司選擇并購之后的績效并沒有達到預期,經營業績下滑、利潤大幅度下降甚至淪為再次被其它企業惡意并購。雖然企業并購成功之后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效益,但是企業并購過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風險,如果企業在并購中沒有意識到并且采取恰當的措施去規避這些風險,那么企業并購必然會失敗。
三、企業并購風險分析
(一)系統風險
1、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并購過程中,我國并購市場本身的不完善導致的風險。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并購市場風險的主要來源于我國企業的產權界定不清以及交易成本過高等兩個方面。
我國大多數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產權往往都不夠清晰,而產權界定不清進一步導致國企之間以及政府各級之間在行使產權權力時的職能紊亂。由于產權界定不清晰,從而使得這些資產在市場化以及企業合并過程中遇到很大的障礙,而這無疑會使得企業并購的交易成本無限增大。而對于一些將產權股份化的上市公司以及另外一部分未上市的非國有企業,它們在財產市場上進行產權交易會產生很大的時間成本以及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談判成本,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談判活動達成統一交易協議的情況比較少,即使談判成功往往伴隨的也是巨額的談判成本。
2、法律風險
每個國家都有針對企業并購的相關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往往對企業并購都有嚴格的把控和條件限制,一方面防止了市場上企業惡性并購以及壟斷的出現,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企業進行并購的成本以及難度。因為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都是國有企業,所以我國政府必然會參與到大多數并購活動中來,政府的參與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并購的完成;另一方面,政府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必然會想辦法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在某種程度上又阻礙著并購活動的完成,導致并購風險的產生。
(二)非系統風險
1、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風險,其中并購的價值評估、資金籌集和并購之后的整合這三個階段有可能為并購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對被并購企業價值評估的財務風險的大小往往取決于并購企業是否掌握了充足有用的信息。因為大多數被并購的企業都不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并沒有披露公司信息的義務,這就使得并購企業對其了解無法深入,并購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進一步導致了并購企業在評估被并購企業價值時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財務風險。
企業的并購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并購企業需要確定選擇何種并購方式以及并購資金該從何處籌集,如果企業不能夠正確籌劃好并購的支付方式以及資金來源,那么將會使得并購企業面臨并購失敗的風險以及公司自身的財務危機。
企業并購之后的整合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并購后的企業需要在財務、經營模式、制度和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整體的融合,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盈利狀況往往不是很樂觀,這就需要企業有足夠的財務支持,如果整合不成功,那么企業無疑會陷入無法盈利的困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經營風險。
2、經營風險
企業并購過程中的經營風險是指并購完成后未來的經營環境發生改變而引起的風險,被并購企業原來的客戶可能對并購后的產品不再信任,偏離并購企業的預期;而且,企業并購之后規模也會擴張,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管理領域以及管理層都會大幅度增加,但是原有管理人員的能力可能有限,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些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
3、制度與文化風險
兩個企業并購之后都會有一個慢慢融合的過程,在這其中,最難融合的就是兩個企業之間不同的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以及企業方方面面的制度,而這些都會給企業帶來風險。被合并企業的員工面臨新的環境以及新的制度和文化,往往會無所適從甚至反感抵制,這就使得企業的整合過程面臨巨大的障礙。比如我國的國有企業大多都偏向于集體決策,而上市公司通常會嚴格按照管理層級進行決策,而在民營企業中,卻習慣于獨立決斷,這些習慣和制度的差異在并購之后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合。
四、并購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市場與法律風險控制
并購企業應該在整個并購的過程中充分關注政府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的變化,了解政府的行為偏好,并爭取獲得政府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優惠和支持,這會大大減少并購的阻力。另一方面,并購企業應該聘請專業的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參與到整個并購過程中,充分了解被并購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以及對外的未決訴訟等,規避相應的法律風險。
(二)財務與經營風險控制
首先,并購企業應該解決在并購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因為這是導致企業價值評估不準確的根本原因,企業自身應該在并購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內外部信息,對被并購企業進行詳盡的審查,并且可以聘請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協助審查,共同探討合適的并購定價。
其次,并購企業可以采取多種融資方式來規避企業的融資風險,選擇多種融資方式可以從時間以及數量上保證企業的并購資金。企業融資資金的大小與企業的并購方式有關,所以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可以考慮并購雙方的具體情況,設計一個特有的滿足并購雙方的并購方式,進而解決并購企業的融資風險。
最后,在企業并購之后的整合過程中,并購雙方應該充分重視并結合具體情況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使得并購雙方從兩個獨立的個體融合為一個更為強大的獨立的個體。并購之后的企業在面臨新的經營環境以及顧客需求時,需要積極做出調整和應對,只有這樣并購之后的企業才可以規避財務以及經營風險。
(三)制度與文化風險控制
首先,并購之后面臨并購雙方員工的磨合和抱怨時,企業應該積極與所有的員工進行深入的溝通,向他們說明公司的情況同時了解他們的需求。企業應該分析員工的情感、工作能力、性格以及優缺點,考慮他們是否適合企業,并向他們灌輸企業并購之后的企業文化以及價值觀,加快企業文化融合的腳步。
其次,一個好的制度無疑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且制度也是企業文化的物質載體。并購雙方的財務、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制度肯定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這些制度的差異是否能夠整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并購之后企業的發展和未來,在整合過程中,企業不應該一味的否定被合并企業的制度,而應該綜合考慮并購之后企業的規模以及戰略目標,設計和調整企業的制度,規避企業的制度風險。
參考文獻:
[1]曾繁榮, 王志仁. 我國企業并購的風險與控制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 01)
[2]周兆卓. 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3]馬江龍.并購中目標企業估價方法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3 年
[4]王鐵鋒.中國企業并購分析及價值創造[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第1版
[5]劉勛,劉保玉.企業并購盡職調查的前期工作[J].中外企業家,2008,(10):35-37
[6]王云生,石琳.IT 企業并購的風險與防范對策[J].中國金融電腦,2008,(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