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民
2005年8月13日,黨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這是繼2014年10月9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后,又一項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成果,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利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大力推進巡視全覆蓋,本屆任期內全部巡視一遍,讓作風建設成為十八屆中央進入十九屆的名片。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要求,審計部門要瞪大“火眼金睛”,做好重大政策落實的“督查員”,念好權力運行的“緊箍咒”、當好人民利益的“守護神”,切實起到審計反腐“尖兵”作用,這些都說明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官落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了,更加注重了巡視監督和審計監督。如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大審計巡視監督力度,切實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出監督職能作用,筆者總結參加公安部巡視工作、多年從事審計監督工作實踐認為,一方面,需要審計巡視部門清醒地看到現行的監督體系中各監督主體存在著各自為陣、重復監督等問題,導致給被監督對象造成工作負擔,同時又因信息不暢、互不通氣等因素導致監督存在盲區、留有死角,尤其是巡視與審計之間缺少銜接的載體,缺乏內部協調溝通機制,影響了監督的整體效能。另一方面,要求各級審計部門必須緊盯形勢任務,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機制,主動探求合作,與巡視監督優勢互補、雙刃合璧,使巡視“利劍”高懸、威懾常在,讓審計“利劍”出鞘、借力發力,使“蒼蠅老虎”聞之喪膽、無處藏身,共同為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發揮重要職能作用。第三,需要各級黨委統籌把握監督工作,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和風險意識,審時度勢地認真思考本系統、本單位監督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所監督范圍與內容存在的薄弱環節,主動尋求探索“強強聯合”新路子,抓住貫徹落實深入推進《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員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等國家規定的有利時機,按照依據規定、搞好調研,整體規劃、因地制宜,找準環節、細化措施,先行試驗、取長補短,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的思路,加快研究本地區、本系統、本部門監督工作制度擬訂和巡視審計工作機制創新工作,織嚴織密織好這張審計巡視監督網,建立全新的配合默契、優勢互補、信息共享、監督有力的工作機制,本人認為當前,應該建立完善以下八種機制:
一是聯合監督領導機制。各級黨委要將監督整合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事權管理原則,黨委授權紀委牽頭組織,定期組織單位監察、司法、巡視、審計、財務等相關監督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作會議,擬定議事規則和相關工作職能,研討和解決監督工作中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難點問題,交流監督工作經驗體會,部署今后監督工作,構建大監督格局,使監督工作有條不紊大踏步地加以推進。各監督部門既可以提請召開會議研究工作,也可視需要可能輪流“坐莊”,均要指定業務精干和黨性觀念、保密意識、工作責任心強的同志具體承辦監督信息的收集、傳遞、整理工作,切實增強工作配合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創造條件。
二是監督項目溝通機制。審計部門在確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時,應征詢巡視部門意見,并將其關注的單位、領導干部和重點事項納入工作計劃中,提前做好為之服務準備;反之,巡視在擬定巡視計劃時,應提前抄告審計部門,以便審計部門提早進入角色,為準確提高使用信息創造條件,避免浪費監督資源和被動配合帶來的監督風險。
三是監督成果共用機制。審計部門應將所有項目審計結果報告、有關“三重一大”底稿、談話中反映干部不廉潔等資料或線索及時向巡視部門抄送或通報,實施審計中發現問題線索和突發性問題即知即報,為實施專項巡視創造條件,更加突出巡視的時效性。巡視部門要把談話中反映領導干部評價、收到舉報被審計單位“三重一大”等問題線索或者個人有關報告事項申報不實提供審計部門核實。審計部門要把巡視問題整改和巡視意見建議落實作為評價領導干部和單位廉潔自律一項內容予以調查核實、重點關注并作為審計回訪一項重要內容加以督導;巡視部門要將審計結果及其整改情況作為檢查與考核單位“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的重要參考內容,確保審計決定執行到位、巡視審計建議落實到位、巡視審計問題整改到位,對審計決定和建議執行不力、落實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由巡視部門建議紀檢、人事等部門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要探索建立工作成果數據庫管理,互相把審計巡視過的單位信息、審計結果、巡視結果、審計約談等資料錄入到系統中,實行信息化管理,為合理監督、節約資源、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同時,為緩解審計監督人少事多的矛盾,及時為巡視工作提供可靠信息資源,審計部門應積極探索推動建立政府購買審計服務機制,加大對不涉密的資金、項目和人員監督頻率、覆蓋范圍,增強監督實效,為巡視執紀問責輸送“炮彈”。
四是問題線索移送機制。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單位或個人有涉嫌違反黨紀政紀、廉潔自律規定等線索或資料證據,應及時移送巡視部門,巡視部門應及時進行“深入了解”,查處并反饋結果。巡視部門有重點地提示審計部門關注領導干部的相關事項,既要搞好線索移送登記,還要互相跟蹤了解移送進展情況,不僅要“轉賬”,還要定期“查賬”、確保“銷賬”。
五是監督過程協作機制。對于在經濟責任審計和巡視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突出問題,應共同研究處置意見建議,聯合“解剖”麻雀,舉一反三,或督促相關部門(單位)研究解決,發揮審計巡視治本功能。加大監督方法互通互用,在工作中,遇到棘手問題或對方監督手段所限,發現了線索但工作不能深入下去,如:需要延伸核查工程造價或者抽查需要核實一筆資金在個人賬戶中去處,審計巡視部門均要“第一時間”授權批準,或者主動介入協調解決燃眉之急。在協作中還要互相從各自的監督的視角去看問題表象,提請予以關注或互相交辦,及時通氣,不隱瞞、不護短,切實把一些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做到早教育、早發現、早處置,把“四種形態”貫徹到監督執紀各方面全過程。
六是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其根本目的在于強化監督、提高審計巡視意見建議的執行力和公信力,要參照有關規定要求,細化審計巡視問責形式、問責范圍、問責程序,如對審計問題整改不到位或者屢審屢犯的,先可通過審計約談進行,約談中請巡視部門共同參與,形成一新的震懾;約談后限期整改,仍未很好解決的,提交紀律檢查機關問責處理。
七是監督平臺聯絡機制。借助現代化網絡技術,搭建監督網絡平臺,如通過互聯網發布工作信息、局域網上公布巡視和審計監督舉報范圍及舉報電話以及審計巡視結果,設置受理的電子信箱,互相建立快捷鏈接,互聯互通相關信息,形成全天候信訪、舉報通道,調動群眾參與和支持審計巡視監督的積極性,既拓展信息來源渠道、提高工作透明度,又對腐敗形成震懾。同時,要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的態度及時公正地處理人民群眾的訴求,永葆制度“籠子”對權力的威力。
八是人才培養輸送機制。審計部門必須打造好自身這個“利劍”,既要加大自身審計業務培訓,也要主動增加巡視政策法規培訓內容,還要拓寬業務培訓渠道,主動鉆研審計業務新知識、新方法,做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提升審計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服務巡視工作的能力。健全完善內部審計人員人才庫,分項目、分專業、分特長逐一登記審計人員情況,實行動態管理,為按需調配和及時配合巡視部門工作提供人才支持,有效整合監督資源,推動雙方在監督工作中建立緊密協作機制,合力在促進黨風廉政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各級巡視審計部門要深刻理解和認真把握中央把紀律挺在前面的總體要求,要緊密結合監督形勢任務,理清工作思路,出實招用實勁,加強工作協調和工作機制創新,努力構筑監督覆蓋面廣、監督效果好、配合有力、反饋及時、信息共享的立體監督網絡,切實為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保障,努力為促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