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美蓮
摘要:當今社會現在個人收入的來源和形式日趨多樣化,那么如何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通過籌劃,減輕稅負,也就成了一些納稅人急需面對的問題。本文以此為背景展開討論,闡述了對工資薪金納稅籌劃的理解,具體介紹了個人所得稅之工資薪金所得納稅籌劃的意義及其必要性。
關鍵詞:工資薪金 納稅籌劃 個人所得稅 財務活動 稅收利益
本文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對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進行探討,將有利于納稅人保護自身財產的最大收益,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減少納稅人的納稅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稅法的修正,個人所得稅收籌劃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納稅籌劃的原理
想理解納稅籌劃的概念原理,應該先理解個人所得稅的概念。個人所得稅的概念。所謂的個人所得稅是以納稅人個人取得的所有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征收的一種稅。對象為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外的所有收入,以及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總的來說,個人所得稅與我們密切相關,其中和我們大部分所熟悉的個人所得稅就是工資薪金。
二、改革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前后的比較
(一)起征點的影響
2011年7月1日,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將修改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個稅起征點和稅率級距的調整上,個稅起征點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至3500元,還適當擴大了低檔稅率和最高檔稅率的適用范圍。修改后的個稅法于9月1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修改后,工薪收入群體的納稅對象經過調整,當年納稅對象由8400萬人減少至約2400萬人。這意味著國家將有6000萬中低收入者享受個稅改革后的成果--減輕這部份納稅群體的負擔,提高了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用于彌補因物價上漲造成生活成本上升;適當加大了對高收入群體的調節力度。
(二)稅級的影響
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對稅級也進行調整,由個稅稅率結構由9級調整為7級,還適當擴大了低檔稅率和最高檔稅率的適用范圍。
個人所得稅稅率級數由原來的的九級改成了七級,減少了兩級。其中第一級稅率由5%降為3%,減少了2%,最高稅率45%沒做調整,取消15%和40%這兩檔的稅率,適當調整高收入的區間稅率,使高收入的人并不因為中低收入檔的稅率下調而少繳稅。這樣可以使得低端有返還,中低端有減稅,高端收入稅收負擔不變,即使個稅起征點變動不大,中、低、端納稅人都會有一定的實惠,會使得收入差距的縮小。
三、改革后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的避稅策略
(一)目的
個稅是一種社會調節稅,調節居民收入是改革的首要目的。當前我國出于各種考慮,在對工資以外的其他所得征收個稅時,實行個稅免征或減征政策這是個稅法實行分類征收原則的表現。對于工資薪金是否可以再次調整起征點和稅率,以減少貧富差距,調節居民收入。目前個稅收占總體稅收還是有很大的比重,雖然2011年新實施的個稅,比重有所下降,之后有所緩和。說明稅法存在問題,應該是縮小貧富差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應是作為國家財政重要收入。
(二)基本思路
中國施行的個稅是分類征收,工資薪金一樣卻要繳納不同的稅收,這種政策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對于個稅改革,尤其是工資薪金的改革的基本思路需要科學的分析。改革的方向應該向發達國家看齊,學習先進的思想,引進新的策略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走“綜合與分類相結合”之路。讓廣大的工薪階級享受到個稅改革的利益。
(三)方法
我們應該首要制定一個合理的避稅策略,稅率控制在最低檔位的稅負中,個人所得稅合理的納稅籌劃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均衡員工的工資與獎金;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增加扣除費用。
1、均衡員工的工資與獎金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經濟迅猛發展,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資收入也實現翻翻,越來越多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均超過應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因而,對其進行籌劃也就水到渠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工資、薪金所得稅采用改革后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納稅人的每月收入不同,有的很高,有的反而很低,其高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就所繳納的稅也就越高。所以,在納稅人一定時期內收入總額既定的情況下,除年終獎外,應盡量將工資薪金平均到每個月均衡發放,在累進稅率下,可以降低適用稅率,實現納稅最小化。
2、提高員工福利待遇
公司可以提高員工的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每月可以從稅前扣除,是不用納稅的,所以住房公積金的好處很多,明顯的就是裝修和買房??梢酝ㄟ^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積金來減少納稅額度。
公司可以為職工購買車輛等設施,減少交通補貼間接的減少個稅稅負,對企業來說也是為員工提高福利待遇,減少應納稅額。
投資國債,根據稅法規定國債和特種金融債券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所以,夠買國債,分拆所得,降低適用稅率,提高優惠等級,可以得到長期的穩定而且收入安全的收益。
3、增加扣除費用
首先要正確理解稅法定義下的工資薪金的概念,根據規定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為企業提供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所得,包括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費、非貨幣性福利等,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稅法規定工資薪金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公會經費以及五險一金,準予扣除。
綜上,個稅改革后工資薪金作為人們最主要的一個收入的來源,它和人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目前人們的納稅負擔也不斷加重,因此,為了考慮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必須在依照法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情況進行納稅籌劃,充分利用稅法規定所提供的相關優惠政策,通過對財務活動的事先安排,盡量減少人們的稅收負擔,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學翠.對個人所得稅制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2,18
[2]宋輝.我國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之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1,22
[3]韓真良.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管見[J].集團經濟研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