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蕙 吳安 林鮀生
摘要:“互聯網思維”是近期興起的熱門詞匯,引起廣泛熱議。本文將“互聯網思維”的含義及特征與稅收稽查工作相結合,探討稽查工作中運用互聯網思維的可行性,并給出了相應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 稅收稽查 大數據 創新
在稅收現代化改革與互聯網創新思維的碰撞與沖擊下,互聯網時代正催生著新的治稅思維和治稅模式。國家稅務總局為推動稅收現代化建設,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根據《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制定出臺了“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對稅務系統如何推動“互聯網+”制定了短期目標與長期規劃。互聯網思維提倡的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模式,互聯網時代的稅務稽查應該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致力于解決稅企雙方信息不對稱、涉稅風險管理等問題,不斷提升稽查工作成效,并提高納稅人稅收遵從度。
一、“互聯網思維”的概念與特征
(一)“互聯網思維”的定義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引申到稅務稽查中,互聯網思維可以解釋為:通過先進的數據搜索引擎以及大數據運用等功能,突破傳統的數據獲取和分析方式,通過把握稽查工作與互聯網的結合點,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透明而全面的分析思考模式。
(二)“互聯網思維”的特征
從目前看來,互聯網思維應該包含以下特征:共享、創新、精準、高效。
1、共享
在互聯網思維下,積極進行有效的工作溝通與信息共享。稽查人員可以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連接外部信息源,實時獲取海量數據并進行有效分析處理。
2、創新
打破常規,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工作視角和稅務稽查模式,充分挖掘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企業進行全面分析與檢查,突破稅企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壁壘。
3、精準
互聯網依靠其強大的檢索分析能力以及包容性,能夠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對所需資源的精準定位。在稽查工作中,可以幫助稅務稽查人員在海量的信息數據中有效提煉稽查信息,發現案件查辦線索。
4、高效
稅務稽查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在查辦案件和取證的過程中,應合理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和相關技術,謀求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廣泛對接和深度融合,為案件查辦提供更加智能、精準且高效的功能,提高稅務稽查工作成效。
二、“互聯網思維”運用于稅務稽查的意義
(一)傳統稅務稽查模式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在傳統的稅務稽查模式下,稽查選案部門通過自身發起選案、受理舉報、上級指令性安排和交辦,以及外來協查要求來選取案源,確定稽查對象后,以《稽查任務通知書》向檢查科室分派稽查任務。檢查人員會查閱并復印相關的記賬憑證、相關科目賬冊、原始憑證與合同、申報表等涉稅資料,進行賬表、賬賬、賬證、證賬表之間邏輯關系的核對,詢問相關當事人等方式進行調查取證。雖然傳統稅務稽查模式運用多年且對實際工作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互聯網時代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1、稅務稽查資源分散
長期以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稅務稽查部門與外部門的信息共享度較小,稽查資源分散而零丁,不能實現對稽查信息的有效分析和利用,造成稽納雙方信息的不對稱,不利于檢查人員對企業經營狀況及涉稅風險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把控。
2、傳統稽查手段滯后
一方面,傳統的就賬查賬、依賴紙質證據的稽查方法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僅從賬面資料已很難發現重大涉稅問題,稅務稽查風險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納稅人偷稅手段逐步智能化,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網上支付手段的推廣、成熟,加快了信息的傳播以及資金的流通,使得各種偷逃稅手段更加隱蔽,稽查人員很難掌握企業的資金流,增加取證難度。
3、稽查執法效能不高
傳統稽查模式也有其制約性,如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缺少有力的法律保障;“四環節”稽查模式中的各環節運行還不夠完善,重復稽查仍然存在;有限的稽查力量與日益增長的稅務管理對象之間存在著矛盾等因素導致執法效能低下。
(二)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稅務稽查具有跨越意義
當前,社會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背景下,數據信息資源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大數據信息應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數據量巨大且日益復雜的信息資源對稅收稽查部門在數據收集及分析整合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納稅人逃避履行納稅義務的手法也不斷改頭換面、層出不窮,稅務稽查若仍采用傳統的查賬模式,不創新、不改變管理思維,將不可避免會陷入被動境況。當下的許多經濟活動與互聯網密不可分,如網上交易、電子支付等,處處可見經濟活動的痕跡,并且互聯網蘊含著許多與企業相關的經營數據,這些都要求稽查部門全面樹立互聯網思維,以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企業的經營方式,探索建立一套新的稅務稽查模式。
三、互聯網思維下的稅收稽查模式新探索
(一)互聯網思維下的“四化”稅務稽查模式
1、探索案源信息“多維化”
在選案方面,利用互聯網思維開展相關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多維度取證,通過信息對碰,尋找發現案源。例如,調查房地產行業,可以多方了解樓盤項目信息,積極與各方面進行信息互通,根據掌握的涉稅數據,輔以互聯網上各樓盤出售信息、樓盤價格、成交信息以及房管部門獲取的登記信息等,選取行業稽查案源名單。
2、探索資源信息“共享化”
搭建與各部門互聯互通的涉稅信息平臺,不僅包括政府部門,如國土、工商、建設、社保等部門,還包括相關非政府部門和各類中介服務機構,與這些單位實現信息互通、數據互聯、資源共享。同時,國地稅可以進一步加強開展治稅經驗與稽查工作的溝通工作,搭建國地稅協作平臺,以互聯網為媒介,提取共享信息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此外,隨著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以及網上支付手段的普及,在便利企業資金收付的同時,也為稅務稽查部門查實企業資金流增加了困難,因此,接下來的工作思路應該是涉稅信息平臺與電子商務平臺及網上支付平臺等第三方平臺建立信息互聯的合作機制。
3、探索取證方式“電子化”
在檢查環節,運用互聯網思維,積極進行互聯網調查取證,充分挖掘與被查企業相關的涉稅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和利用。這種做法突破了傳統的納稅數據獲取方式,依托各類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互聯網搜集納稅人生產經營、業務開展、資產變動等信息,有效解決稅企雙方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有助于檢查人員全面、細致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檢查工作。
4、探索執法過程“痕跡化”
實現對稽查各環節的痕跡化管理,開發各種電子平臺,包括選案系統、電子查賬軟件、審理平臺等,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證執法過程有跡可循,防止稽查人員執法的隨意性,加強對稅收執法過程的監督。
(二)互聯網思維下稅收稽查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立法和制度建設,規范互聯網取證工作
在大數據信息發展背景下,互聯網取證必將成為大勢所趨。首先,切實加強互聯網取證的立法工作,在法律上保證互聯網取證方式方法的合法性,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具有配合提供涉案企業和人員資金往來證據的義務,并明確涉稅電子證據取得及應用的法律效力。其次,針對互聯網取證的內容、方式和程序、證據的處理與固定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以指導日常稅收稽查工作,規避執法風險。三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明確稽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的責任與義務,以制度管人,從源頭上預防和規避稽查執法風險。四是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全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針對稅務稽查在取證過程中遇到的突發情況,及時研究制定解決措施。
2、加強涉稅數據平臺建設,方便稽查取證工作
在互聯網技術與數據日益發達的今天,稅務機關必須主動融入,搭建與各部門互聯互通的涉稅信息數據平臺。這個數據平臺不僅囊括政府機關部門,而且要涵蓋其他相關的非政府部門的涉稅信息平臺。通過該數據平臺,與財政、公檢法、審計、工商、海關、房管、物流中心等有關部門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便于稽查進行多方取證,充分挖掘與被查企業相關的涉稅信息,并進行信息對碰,從而更快發現稅收疑點。
3、加強稅企雙方的溝通互信,提高稽查執法效能
在大數據時代,稅務機關應該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日常征收管理、納稅評估,尤其是稅務稽查實踐中發現的涉稅問題,對企業的納稅信息、財務狀況、生產經營進行網絡數據監控和檢查,對疑點進行及時的預警,幫助企業建立稅務風險防控體系。有利于加強對企業的管理與監督,引導企業依法納稅,降低稅務風險,規避涉稅違法成本。
4、加強稽查成果增值功能,建立信息反饋共享機制
在互聯網思維下,稽查部門承擔的已不僅僅是打擊偷漏稅違法行為,還應更多承擔管理與輔導的責任。一方面,稽查部門要總結稽查實踐中的涉稅風險點,與征管部門進行溝通,聯動消除風險點;另一方面,通過對稽查個案與行業典型的分析,把握稅收違法行為的特征與發展趨勢,增強稅收執法的預見性與針對性。
5、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型人才
一方面,在工作實踐中要有開放心態,營造追求進步、允許失敗的寬松氛圍,激發廣大稽查人員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稽查工作,鼓勵工作創新的積極自主性;另一方面,重點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三型”的稽查隊伍,注重培養隊伍互聯網思維與技能,強化業務培訓,打造開拓創新的稽查精英隊伍。
參考文獻:
[1]蘇生才,丁鵬.以“互聯網+”思維推動稅務工作創新發展[N].甘肅日報,2015-11-9(13)
[2]陳璟.大數據背景下的互聯網思維[J].中國稅務,2014,(8);56-57
[3]溧陽地稅稽查局.“互聯網+稅務稽查”開啟地稅稽查新思路
[4]王猛,劉杰.稅務稽查如何進行“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