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蓮 趙曉玲 周丹 劉紅高 阮瓊 席小玉 席艷新


摘要:為促進宜昌市夷陵區林下經濟產業規模發展,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對鉤藤在杜仲林下不同林分郁閉度的復合種植與不同撫育措施經營效果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林分郁閉度在0.4~0.6之間,鉤藤種植的成活率、保存率高,且產量最高;在鉤藤不同生長時期,實施定干、短截、打頂等撫育措施,將極大促進鉤藤分側枝抽發,增加商品枝數量,大幅度提高產量。
關鍵詞: 杜仲;鉤藤;林下復合種植;郁閉度;撫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Q948.751;S567.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4-0037-03
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又名鉤丁、吊藤、鷹爪風、倒掛剌,茜草科鉤藤屬[1]常綠藤本植物,攀援狀灌木。以干燥帶鉤莖枝入藥,具有鎮靜、降壓、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能[2],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等癥,臨床上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鉤藤作為預防、治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中風、神經性頭痛的首選藥材之一,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也不斷上漲,交易價由2000年的5~7元/kg上漲到50~60元/kg。杜仲林下種植鉤藤,投資少、易管理、經濟壽命長。杜仲科學經營可年年剝、年年長、年年賣,而鉤藤年年有收益。因此,林藥復合經營[3]是一項適合山區農民選擇發展的朝陽產業,能更好促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增收。
1 試驗地概況
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雷家畈村,海拔高度為154~321 m,年平均氣溫17.6 ℃,年降水量990~1 300 mm,無霜期290 d左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進行杜仲+鉤藤復合種植的林地為2001年退耕還林工程種植的杜仲林,面積為14.0 hm2,林分密度為1 300 株/hm2,平均樹高7.6 m,平均胸徑8 cm。試驗地坡度5~10°,土壤以石灰巖分化的黃棕壤為主,土層厚度50~60 cm,pH值6.9。
雷家畈村是首批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戶戶通公路,交通十分發達。當地群眾普遍有栽植中藥材的習慣,常見藥材有杜仲、厚樸、棗皮、黃柏、銀杏等,在育苗、栽種、管理、采收、加工、經銷都積累了一定經驗。村域內的湖北宜昌眾贏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湖北省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多年圍繞鉤藤、杜仲、厚樸等中藥材的栽培管理、深加工做過大量研究探索,出過一些成果。公司2012年取得中藥材自營進出口權,其產品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漢方藥生產企業——日本國株式會社津村(宜昌)產地優秀單位。
2 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采用2 a生、地徑0.5 cm以上、高40.0 cm以上、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鉤藤實生苗作為試驗材料。
2.2 試驗方法
2012年3月上旬,在杜仲林下株(行)間種植鉤藤。定植時做到苗正根舒、覆土緊實。定植密度為2.0 m×3.0 m,即1 665株/hm2;穴狀整地,整地規格30 cm×30 cm×20 cm;定植后連續3年采用2∶2∶1撫育方式進行撫育。調查指標包括郁閉度、成活率、保存率、生長勢、產量。采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有照相機、定位儀、郁閉度測定器、顯微鏡、皮尺、圍尺、電子秤、枝剪等。對14.0 hm2杜仲、鉤藤復合種植試驗林基地進行野外踏查。踏查線路12條,踏查區域涉及實驗林內各地塊、各區間林分郁閉度。共累計踏查24次,記載小班調查表41張。在踏查的基礎上,按照相同的經營水平和立地條件,設立9塊不同林分郁閉度的杜仲林作為9個固定樣地,固定樣地類型分別為:①郁閉度0.4以下,②郁閉度0.4~0.6,③郁閉度0.6以上。以上3種類型各設置3個樣地,每個樣地面積為666.7 m2。2013~2015年,對9個固定樣地鉤藤種植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長情況、產量等進行詳細調查和記錄。選取相同立地條件、相同林地狀況下的15株鉤藤作為固定樣株,分別采取不定干或定干、短截、打頂等撫育措施,對每株鉤藤生長的商品枝數量和產量進行調查和記錄。
2.3 數據處理
對觀測記錄的鉤藤成活率、保存率、生長情況、產量等因子采用Excel、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方差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林分郁閉度對鉤藤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3.1.1 不同林分郁閉度對成活率、保存率的影響
2013~2015年,對9個不同郁閉度的固定樣地中鉤藤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進行調查(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郁閉度在0.4以下的林分,鉤藤當年定植成活率為93.6%,2014年保存率為44.1%、2015年保存率為31.5%;郁閉度在0.4~0.6區間的林分,鉤藤當年定植成活率為94.6%,2014年保存率為89.2%、2015年保存率為88.3%;郁閉度0.6以上的林分,鉤藤定植成活率為98.2%,保存率分別為50.5%,42.3%。初植時,不同郁閉度林分定植成活率均在90%以上,郁閉度在0.6以上的林分,種植鉤藤成活率最高。用SPSS分析得出:郁閉度大于0.6以上的林分與其他兩組相比達到0.05水平上的顯著性差異和0.01水平上的極顯著性差異,其原因是郁閉度大的林分形成了自然的遮陰效果,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但在之后連續兩年的保存率比較中,0.4~0.6的林分保存率最高,與其他兩組相比,其保存率達到0.05水平上的顯著性差異和0.01水平上的極顯著性差異,說明后期生長中郁閉度低于0.4或高于0.6的林分,均不利于鉤藤的生長。綜上所述,郁閉度較高有利于鉤藤成活率的提高;但在后續的生長中,郁閉度為0.4~0.6的杜仲林有利于鉤藤保存率的提高。
3.1.2 不同林分郁閉度對生長勢及產量的影響
對9個固定樣地中鉤藤的生長勢及產量進行調查(表2)。
從不同郁閉度杜仲林下鉤藤的生長勢來看,郁閉度在0.4以下的林分,鉤藤定植后的2013~2015年間生長勢表現為中、弱、弱;郁閉度在0.4~0.6的林分鉤藤定植后的2013~2015年均表現出強的生長勢;郁閉度0.6以上的林分鉤藤定植后的2013~2015年間生長勢也表現為中、弱、弱,這說明林分郁閉度對林下種植鉤藤的生長勢影響很大,0.4~0.6的郁閉度最適合鉤藤的生長。
從鉤藤的年產量來看,郁閉度0.4~0.6的林分年產量最高,同時,不同年份的年產量也有所提高。2014年產量為4 603.5 kg/hm2,2015年產量為 6 762.0 kg/hm2;郁閉度0.6以上的林分年產量次之,2014年產量為1 176.0 kg/hm2,2015年產量為1 198.5 kg/hm2;郁閉度0.4以下林分年產量最低,2014年產量為882.0 kg/hm2,2015年產量為787.5 kg/hm2。0.4~0.6郁閉度林分的單位面積產量比郁閉度0.4以下的單位面積產量增長5.2,8.6倍,比郁閉度0.6以上的單位面積產量增長3.9,5.6倍。用SPSS分析得出:郁閉度對產量的影響達到0.05水平上的顯著性差異和0.01水平上的極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在郁閉度為0.4~0.6條件下的鉤藤生長勢好,產量高,最適宜鉤藤產量的增產。
3.2 不同撫育措施對鉤藤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對選取的①~B15號樣株,分別采用不定干,定干、短截,定干、短截、打頂3種不同的撫育措施后調查鉤藤生長勢及產量(表3)。
由表3可知:①實施定干、短截措施(植株⑥~⑩、B11~B15)與對照(植株①~⑤,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較,商品枝數量均為對照的1.5倍;產量分別是對照的3.4,3.6倍。商品枝數量和產量與對照之間均達到0.01水平下的極顯著性差異;同時實施定干短截的兩組中(植株⑥~⑩、B11~B15)商品枝數量在0.05水平上差異不顯著。②實施定干、短截、打頂措施(植株B11~B15)與對照(植株①~⑤、⑥~⑩,不采取任何措施或實施定干、短截措施)比較,商品枝數量分別是對照的2.1,1.4倍;產量分別是對照的4.2,1.4倍,商品枝數量和產量與對照之間達到0.05水平上的顯著性差異和0.01水平上的極顯著性差異。綜上所述:在鉤藤不同生長時期,選擇適宜的生長高度實施定干、短截、打頂等撫育措施后,商品枝數量及產量顯著上升。
4 結論與討論
(1)杜仲林下種植鉤藤,林分郁閉度是影響保存率、生長勢、產量的重要因素。試驗結果表明,林分郁閉度0.4~0.6,種植保存率高、生長勢好、產量高,是種植鉤藤最適宜的林分郁閉度;郁閉度低于0.4或高于0.6的林分,種植鉤藤保存率低,經濟效益較差。因郁閉度過低,達不到對鉤藤生長進行適當的避蔭作用;郁閉度過大,不能滿足鉤藤生長所需的光照條件。
(2)采取不同的撫育措施對鉤藤產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鉤藤定植后,植株長至30 cm高時定干,而后保留分莖數3~4株,待植株長至60 cm高時短截,保留分莖數3~4株,直到植株長至150 cm高時,再實施打頂,可極大促進鉤藤分側枝抽發,增加商品枝數量,大幅度提高鉤藤產量。
(3)夷陵區以杜仲為主的木本中藥材達0.44萬hm2,該試驗成果推廣應用到鉤藤種植生產發展中,通過2~3 a的努力,可帶動全區林下種植戶4 000戶以上,戶平可增收4 000元,提供就業崗位1 000多個。將激發廣大農民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帶動我區林下種植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促進全區城鄉統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同時,林下種植鉤藤,不僅經濟、社會效益顯著,還提高了林地使用率,改善了森林生態系統,消除了毀林隱患,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對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維護我區的生態安全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
(4)由于試驗研究的模式較新、時間較短,對杜仲林下復合種植鉤藤的調查研究還不夠全面,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深入。影響鉤藤種植效益的因素較多,我們將聯合湖北宜昌眾贏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進一步開展林下種植鉤藤其它方面的課題研究,如不同林分、不同樹種、不同地類等對鉤藤生長及產量的影響。同時,開展鉤藤種植后期管理和病蟲害的監測、研究,為林下鉤藤種植的穩產豐產提供可靠保障。
參 考 文 獻
[1]北京林學院,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0:1100.
[2]劉衛,王中師,宋書偉,等.鉤藤總堿與天麻素聯用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血壓和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2012,20(6):570574.
[3]金義蘭,楊華,蔣選利,等.鉤藤與5種中藥材套種模式效益初探[J].湖南農業科學,2015(9):6971.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