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從低收入國家逐步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然而,要成為高等收入國家,中國必須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開始放緩,經濟增速墊底的地區正面臨著產業的轉型發展問題,同時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一直在惡化。中國面臨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正視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危險和挑戰,充分借鑒成功國家的經驗,采取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和政策,有助于中國越過中等收入陷阱。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經濟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01
一、引言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這個概念是世界銀行在2006年最早提出的,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4000美元至12700美元),因為不能及時正確地轉變原有的落后的經濟發展方式,致使經濟增長乏力,進而錯失轉型良機,最終經濟長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難以繼續增長甚至出現經濟衰退的一種狀態。2015年,中國人均GDP為5.2萬元,約合美金8016元,處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范圍內。本文將先分析中國現階段存在的可能導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幫助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等收入國家。
二、中國目前的狀況
中國經濟發展,最表象也是最明顯的特征是增速開始放緩,2015年GDP增速6.9%,是自1990年以來首次跌破7%,但是仍然高于世界平均GDP增占率2.9%。我國經濟發展自2010年開始逐步放緩,進入新常態。
1.三大產業增長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在快速推進工業化過程中,工業經濟一直是主體力量。從圖中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3年間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實際增長10.6%;2013年第三產業占比達到了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占比的43.9%,2014年第三產業占比達到48.2%;2015年第三產業占比進一步提升到50.5%,服務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悄然到來。第三產業比重的提升意味著就業壓力減輕、能耗水平下降、生活品質提高。
第三產業占比增加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并不意味著這一定對經濟的發展有利。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末,第三產業占比達到50%,那個時候美國的人均GDP是2w美刀,而中國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0%時,人均GDP才8016美元。工業永遠是一個國家的支柱,雖然在發達國家的GDP的占比中, 只有20%左右,但是這只是數字的表象而已。事實上,工業對一個國家的貢獻遠遠大于其在統計中的表現。中國的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的時間到來的太早了,這樣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問題,尤其是經濟的長期增長會十分乏力,以及人均購買能力的提高會放緩。
2.區域經濟發展狀況
2015年,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東三省: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名義GDP增長率分別為0.26%、3.41%和-0.29%,幾乎已經是“硬著陸”。其中黑龍江省更是出現了經濟衰退。2014年,遼寧省的GDP在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中排在第7位,2015年的排名跌落至第10位。
遼寧2015年重工業的增長速度是-4.8%,是全國刷退最嚴重的省份,山西省則以2.8%的負增長,增速排名全國倒數第二。黑龍江為0.4%,河北為4.4%,也排名靠后。
遼寧省、河北省的鋼鐵產能在2015年下降最為嚴重,黑龍江的石油產量每年下降超過100萬噸,這些以及其帶來的連帶效應都嚴重地拖累了經濟的增長。更嚴重的是,在相關高端產品方面,國內仍然十分依賴進口,這也表明重工業仍需要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才能夠找到出路。
3.貧富分化情況
國際上通常認為,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數在0.4~0.5之間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自2000年以來,我國基尼系數開始越過0.4的國際警戒線,并連續幾年直線上升,貧富差距不斷惡化,但從2008開始,基尼系數開始逐漸下降但仍高于0.4的國際警戒線。
收入分配差距表現在城鄉之間、城鎮內部各階層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和不規范收入以及非法收入等方面。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國際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業之間職工工資差距也很明顯,最高的與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國有企業高管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28倍。
三、建議措施
1.加快升級經濟結構和變革落后的發展方式
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還是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經濟結構不合理,難以做到可持續發展。從需求結構看,經濟增長對投資過度依賴的情況并未改變,尚未形成以消費拉動為主的良性循環,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優化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的配置比例,并以擴大內需作為調整結構的首要任務。
2.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支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外部性越來越強大,通過利用互聯網搭建的平臺,把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結合起來,形成優勢互補,創造一種更有效的發展模式。
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3.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分配公平
貧富收入差距的縮小,不但有利于社會的長期穩定,也是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需要。可以從完善收入保障體系著手,加強社會福利制度建設,完善教育、 醫療、 工傷、救助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處理好養老保險等問題。此外,還可以借鑒韓國對收人分配的調整的三個層次:通過調整稅收政策,合理規劃首次分配格局;通過加強社會保障措施,優化再分配格局;通過推行“新社區運動”逐步減少城鄉差距。
參考文獻:
[1]陳剛,李樹.中國的腐敗、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J].經濟科學,2010,1.
[2]何妍璽.中國貧富差距現狀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16.
[3]季志.“互聯網+”行動開始[J].卓越理財,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