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波
摘要:本文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存在的債務風險進行了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的有效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背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01
一、前言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增長速度不斷加快,規模也不斷增大,債務風險越來越嚴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應該對地方政府存在的債務風險進行分析,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對策,不斷提高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存在的債務風險
1.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地方政府為了加大對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創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間接或者直接的組件城投公司以及其他類型公司,政府出資形式包括股權、劃撥土地、國債以及財政補貼等。雖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采用自負盈虧的方式,但是債務償還主要依賴財政補貼,或采用挖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進行到期債務的還本付息工作,萬一資金不能正常周轉,具有較大的風險。
2.金融風險,由于當地政府并不具備償還負債能力,會增加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導致壞賬的產生,當壞賬積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導致金融機構倒閉,引起社會的動亂。
3債務償還風險。債務償還風險指的是當地政府無法依靠財政收入償還債務的可能性,雖然財政收入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逐漸的增長,但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導致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在一段時期內會減少政府的財政收入。此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對土地利用的科學規劃,導致可供債務償還資金銳減,再加上政府將融資資金投入交通、市政建設等,成本投入高、建設周期長,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增加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風險。
三、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的有效途徑
1.轉變政府職能,為新型城鎮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了消除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首先應該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事權范圍,并按照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原則,設計與謀劃政府債務與財政預算。雖然我國近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依然存在政府干預市場的現象,這種“越位”現象會導致出現事權不合理、不清晰的問題。因此,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該轉變政府職能,將自身職能設定為向社會提供“均等化”、“廣覆蓋”的公共產品并實現由傳統“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把依靠社會力量與市場力量能夠辦好的全部交給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以此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地位。同時,地方政府應該開展環境保護、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均等公共服務等,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發揮自身規范、干預、引導以及規劃的作用,進而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2.創建完善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系,實現債務管理的長效化、法制化以及規范化。為了防止發生債務風險累積與爆發,應該創建科學和完善的債務管理體系,不斷的規范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并且財政部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實施辦法,例如地方政府債務規范控制、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以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等。并且許多地方也相繼出臺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根據國務院、財政部以及新預算法的相關規定,對相關債務管理制度進行修訂,明確控制指標標準值和各預警指標體系,對各種債務風險進行前瞻性評價和動態評價,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盡可能的降低地方政府發生債務危機的概率。債務管理體系的控制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方政府的信用指標、地方財政流動性以及地方財政清償能力,通過設置科學的數值區間,能夠對地方政府存在的潛在債務風險進行量化。此外,地方黨委以及主要領導干部應該將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管控、償還、使用、管理以及舉措等列為經濟審計的內容,認真的貫徹和落實責任追究機制,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地方政府出現盲目舉債的現象,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3.規范融資平臺管理,引入PPP模式。通過對無序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梳理,能夠有效的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通過推行嚴格、規范的融資平臺準入制度,能夠有效的遏制融資平臺過度貸款的現象。同時,還應該加快投融資領域高級、專業、綜合人才的培養,并由這些高素質的人才進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地方政府應該梳理與創建PPP項目庫,不斷的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探索PPP模式,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地方政府化解地方財政風險的能力,同時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此外,還應該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建設項目建設,尤其是重大公共工程項目的建設,創建由財政部門主導,金融辦、規劃、發改委等參與的PPP協調結構,以便于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進行更好的控制,避免發生系統性債務風險,有效的提高地方政府債務的安全性。
4.改進資金運作模式。地方政府應該更加理性的看待新型城鎮化建設,避免出現大量舉債上項目的現象,防止對地方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為了在新型城鎮化環境中能夠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應該不斷的改進和創新資金運作模式,引入多元投資機制,提高市場參與度,這樣能夠有效的彌補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不足的缺口,具體表現在:一是,地方政府應該鼓勵與引導市場主體科學的利用自有資金,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市場主體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和市場主體的合作,采用共同投資的方式,能夠實現雙方的共贏;三是,創建多元投資機制,不斷的改進和創新地方政府投融資方式,逐漸的形成個人、企業、銀行以及政府等多主體的融資模式,并根據現代企業采用的股份制、合資以及獨資等經營模式,對投資效益進行科學的分配,最大限度的鼓勵和引入社會資金用于新型城鎮化建設,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當地政府自身的債務風險。
四、結束語
為了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水平,應該轉變政府職能,創建完善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系,規范融資平臺,改進資金運作模式,降低當地政府自身的債務風險,為新型城鎮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桂花,許成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動態管理研究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4):71-75.
[2]鄭佳正.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6(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