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玲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小企業規模小,組織簡單,普遍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影響著中小企業的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本文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出發,分析當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健全優化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促進中小企業穩步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一些先天的問題,如多數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簡單,規章制度缺失;企業往往由少數人控制,所有權與經營權未能有效分離;管理者內部控制意識淡薄,認為內部控制增加辦事環節會影響效率,不愿意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聘用與管理者有親屬關系的人,缺乏相互監督、制約的經營體制;部分中小企業甚至沒有正規的財會部門,會計、出納和財務審核由一人擔任。
總而言之,相當數目的中小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經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用于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一、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不完善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不完善,較多中小企業沒有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尚未建立內部審計制度;或者雖然建立內部審計部門,但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經驗,內部審計部門形同虛設。在實際操作中又存在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等諸多問題。
我國不少中小企業印章分管、常規票據制度均未建立,使原始憑證的取得和填制不合規,以此為依據編制的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財務報表及進行的一系列財務分析等也就毫無意義;人員方面,會計管理人員緊張,記賬人員、保管人員等不相容職務發生重合,會計人員既管錢又管賬。
(二)我國中小企業風險評估缺失
我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風險意識相對薄弱,沒有積極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當可能的風險來臨時,企業也就很難實施風險評估以有效地發現風險、化解風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單憑企業家的經驗和偏好來應對風險,缺乏有科學依據的風險防范系統,結果經常會因一個小小的突發事件導致中小企業全盤崩潰。
(三)內部控制相關人員素質不高
首先,經營者素質不高,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欠缺考慮,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認識。一些企業領導對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一竅不通,更甚者目無法規,獨斷專行。
其次,中小企業財會人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跟不上,一些不具備從業資格的人員混進財會隊伍,思想素質差,對業務一知半解,連正常的會計業務都處理不好,更談不上內部控制制度的運用。
二、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
(一)完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
內部控制制度屬于企業的管理制度,因此,企業應該結合不同的管理方式,完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
首先,建立確保分權制衡、授權監督的內部控制體系。
其次,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其職能不能受到其他職能部門的干涉,既要促進企業日常生產活動按照既定目標運行,又要充分體現審計的有效性、公正性以及客觀性。管理當局要授予內審機構足夠的權限,保證對重大疑點擁有相關的審查權力。當內審人員報告的信息顯示公司必須采取某些行動時,管理層必須及時對此做出反應。還要注重保持和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對其進行內部控制知識和相關審計、會計知識的培訓,以使其具有最新的知識結構,勝任崗位的要求。對于沒有條件設立內部審計部門的中小企業,也應當安排專職的內部審計人員,同樣可以達到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的作用;
再次,企業要實施職務分離控制,對會計和出納等職務進行分離,出納不得擔任會計檔案的保管,收入以及支出、相關賬目錄入等相斥工作。對于票據和印章的職務也相互分離,保管支票的人不能涉及印章的保管,嚴格進行相關職務的分離。
企業在完善內部控制組織機構時,應注意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與其他管理制度能夠相互促進,協調運行。
(二)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戰略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諸多風險等,而管理者不可能消除風險,只能建立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將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首先,明確目標,風險是隨著目標的存在而確定的,不同的目標所帶來的風險類型和大小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據目標識別出風險并對風險加以辨認和分類;
其次,對各種類型的風險進行分析,從而采取相對應的控制措施;
再次,對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為確定風險管理戰略、政策與內部控制制度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還可以檢查以前的制度設計是否合理,執行是否有效。最后,依據風險評估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包括風險規避、風險抑制或控制、風險轉移、風險保留、風險利用等等,注意采取應對措施時要根據風險適應原則。
(三)提高相關人員素質
經營者應首先提高自身素質,建立全局的企業發展觀,致力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內部控制及相關會計準則的了解;其次,加強對合格財會人員的選拔及后期培訓。企業在重視財會人員業務水平的同時,更應強調其職業道德素養,以保證財會工作對于內部控制的輔助作用。選拔有經驗的審計人員,保證能夠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是復雜多樣的,只有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設計相應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發揮內部控制應有的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此外,政府可以制定有關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法律規范,使中小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方面有法可依;同時,企業應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控制執行強度,加強企業內部人員文化素質,使企業內部控制更好落實。
參考文獻:
[1]江晨蕾.關于強化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財經界· 學術版,2013.
[2]陳志勇.關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對策探討[J].商,2015.
[3]陳靜.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立與審計思路[J].審計月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