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黎
摘要:社會保障基金是國家和社會從社會財富中提存、積累并在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參保者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是社會保障制度能夠正常運轉以及保證社會保障目標順利實現的基礎。其性質是屬于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消費型社會公共基金,這也是憲法及世界人權宣言中人權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社會保障基金;信息管理;收支規范
中圖分類號:F840.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我國一些地市已經依托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基金的收支進行規范的管理,現就基金的日常運營加以分析,尋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基本上是各個險種各負其責,征收和支出都以社會保險的險種分別進行,而隨著社會保險擴展到五個險種,征集面和基金支出人群的激增,再不變革,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環境的變化。
這也就逐漸形成一體征收,分險支出的基金管理模式,同時與地稅部門協同,由地稅對征收過程予以強制規范,基金最后進入國庫,真正實現收支兩條線,可以說這種征收模式杜絕了在征收環節上大的資金流失可能,同時提高了整個社保征繳效率。
一、實際征集過程中基金存在的風險
一是單位申報的征繳基數的真實可靠性。這雖然不是基金運行中風險最大的地方,卻是基金收入流失的主要地方,需要勞動監察強有力支持,這里所考慮的主要是漏征,可以和工商部門進行信息比對,確保對應征未征的對象實行及時全面征收。此外在就業人群中進行社保知識的宣傳也很重要,加強個人社保意識,也就減少單位瞞報、漏報社保的可能性。
二是因為各項非普惠政策性的保險減征帶來的風險,一樣涉及申請單位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制度上的制約來完善。是否符合條件,提供材料不能以單位申報資料為主,輔以地稅等部門相應的數據,需要協同比對。這是考驗跨部門業務協調力的地方。信息中心在這里起到重要作用,從各個不同口徑得到數據進行核檢,提取有效數據,同時也是設計職能定位,劃分工作群的地方。
基金征繳模式:
單位申報增減人員繳費工資(網上/紙質均可)→征繳中心依各個險種比率計算征繳額,同時生成表單→傳輸至地稅部門代征,生成繳費單→單位依照系統生成繳費表單到地稅部門打印(也可網上辦理)→單位繳納劃轉至國庫(也可網上辦理)
風險管控的重點在單位申報環節,認定享受減征的職能一定不能是社會部門,否則很保證認定的公正可靠性。
我國社保基金現行收支兩條線,據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開設收入戶、支出戶,財政部門開設財政專戶。
現各地的基金征繳部門只負責各險種征繳收入的登記,帳戶管理在財政部門,各險種的基金管理部門是配合財政部門記財政專戶輔助帳,想堵住漏洞,要嚴格按財務、基金管理制度來。首先社保的各險種的基金管理經辦機構就應增加責任心,每月不僅記輔助帳,與財政部門對帳,而且要與銀行對帳,帳單不符需做余額調節表,這保證的是活期存款這一塊。而定期款項的查詢函則由財政社保科負責(所有單據表單原件均由財務部門記帳),銀行按月反饋并附上紙質材料,對本金、利息、利率、到期日都予以說明。而上一級的基金監督部門則對各個險種的收支情況予以檢查,一月一報,按格式文本統計,對整個基金的收支有整體認識(月報表、銀行對帳單、余額調節表、大額存款查詢函四項)。
這是因為基金收入是進入國庫,再劃入財政專設的各險種資金專戶。由于歷史的積累,專戶資金量很大,在基金投資管理未完全運行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以購買國債和定期存款為主,由于是對公帳戶,銀行大都以協議方式劃轉財政專戶金額,轉成定期等,具體金額在財政專戶的月報表上有體現,財政社保科室應帳表每月一核。
但日常管理中,定期存款的實際款項與銀行核對是基金管理中易出漏洞的地方。因為在財務管理中很容易陷入管細節比較嚴格,固定項目往往忽視陷阱。或因經辦人員違法(可偽造對帳單),或因銀行內部人員作案(使用假存單,假章支取)。如日常管理嚴格全面,月月核查,避免因不建立銀行核查環節(或時間過長一年一查)的基金損失風險,確保基金收入環節的安全監管到位。
二、基金安全更要重視基金支出是否依法合規
各個險種業務不同,支出項目管控也有不同要求。但基金支出渠道肯定是規范統一的,在業務辦理中優化流程,不相容職責劃分,銀行代發,基金支出有跡可查,嚴格按支出范圍,按流程辦理業務,時刻記著“高壓線”管理方針,不因領導一言堂而做出違規發放,違法挪用,堅守原則。這就在大的方面不犯錯誤,基金發放安全得以基本保障。避免發生類似上海社保案的社保基金挪用。
加強業務環節的監督,人員職責清晰,不定時換崗,建立初審,復審、財務復核等結算手續。業務經辦人員的職業素質是保證基金能較合理正確使用的前提,業務人員的職業素質不僅僅指辦事業務能力,更要有正確的職業定位,清晰的權責意識,以防止職務窩案的發生。
三、基金安全重在基金使用過程的管理
基金的征收過程重在監管大額資金的走向,而支出則重在流程管理。縮短基金使用過程,基金在半途被挪用的可能性就減少。依托信息管理系統,各險種的基金管理中心或月尾或當月月初匯總統計上月應享受待遇的金額,按流程規定時限上報財政部門,財政社保處審核交付國庫支付處,由國庫處將應發款項由財務專戶劃拔至基金支出戶,經辦機構由基金支出戶劃轉至銀行代發戶,每個步驟資金在帳戶的留存時間有限,防止職務犯罪,這樣形成基金使用的安全閉環。當然財務的日常管理也要合規,雙章分離,經辦與審核分離等等。
四、基金安全也依靠網絡安全監控
基金管理網絡化即包括在整個財政、社保部門間內部網絡信息的傳輸,也包括銀行系統、地稅部門等相關部門的信息及基金流動過程中監控,加強信息安全建設,預防黑客的侵害,也是基金安全運營的一方面。
現階段全國283個地級市的社保信息系統建設,基金安全運營管理在逐步完善中,2682縣級機構是今后基金運營管理的重點,我國地域發展不平衡,需要人員和系統建設同時抓,這也意味社保基金安全運營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工作。
社保基金種類繁多,收支渠道復雜、流動性大、政策性強、覆蓋面廣,且直接涉及具體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基金的高效安全監管有相當大的難度,相信通過各部門的通力合作,社保基金的運營管理將逐步進入健康有序安全的運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