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紅
摘要:在當今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過程中,直接影響到民生的社會保障制度受到各界人士廣泛關注,作為農業大國的我們,如何建立與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重大,是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措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我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民的問題解決了,國家才能興旺發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成效,富裕的小康社會才能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想才能實現。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的必要性
1.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世界級的難題
據聯合國人口司編制的《1950-2025年人口估算數和預測數》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8億,占總人口的19.2%。我國預測的數字到2010年農村老年人將達到2.47億。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中國人口的老齡化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它是貧窮的老齡化。2030年-2050年,老年人將達到4億。
2.農村家庭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
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農村正在向“4-2-1”和“4-2-2”的家庭人口結構變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一對年青夫妻很難瞻養4個老人。而且,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更加突出。
3.傳統“孝道”受到市場經濟的挑戰,依靠“兒女”養老出現嚴重問題
農村青年人受經濟浪潮的洗禮,向繁華城市轉移,離開老人,出外務工謀生,到2010年,城市人口達到43%,包括打工人員,“養兒防老”成了一句空話。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突現的問題
1.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有待完善
現階段,在我國工業化以及城鎮化水平不斷進步發展的前提下,已經有越來越多農村居民逐漸離開土地,并進入到了整個社會保險體系當中。然而,我國還未制定出系統化的農村養老保險法律法規,之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從某種程度上講在社會性上相對缺乏,我國民政部以及勞動保障部分所出臺農村養老保險地方性法規在管理工作上還不夠規范。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農村養老保險在管理活動上都是依賴政府公信力,沒有法律保障。
2.農村養老保險金增值有待提高
農保資金增值有限,到期領取的資金難以滿足農村農民“養老”支出。一是農保資金增值有限。按照現行制度設計,農保基金保值增值方式為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兩種方式,資金增值有限。二是到期兌付的農村養老保險資金難“養老”。《基本方案》規定,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100元至500元5個檔次繳費,最低繳費要滿15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投保檔次。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的情況下,60歲后養老金對農民可謂不足。
3.政府所具有的扶持功能不斷弱化
目前,我國民政部所頒布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中規定了保險基金具體籌集渠道,也就是個人繳納為主,而集體補助為輔,且國家會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然而,從上述渠道上來看,除個人繳費有一個相對具體的標準外,其他的渠道并沒有硬性的約束與規范。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弱的地區,農民就難以享受到所規定的集體補助。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僅僅只有極少數的村干部能夠進行補助,大多數農民則根本就沒有村級補助,政府就更沒有資金扶持了。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1.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從專業化角度出發,農村的社會保險屬于我國社會保險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農村養老保險能夠另行單獨立法,將社會保險、家庭養老以及土地保障三者進行結合,然后作為農民養老保險立法模式。建議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及相關配套法律,規定了法律責任、保險范圍、保險基金管理方法、保險費籌集以及養老保險待遇等,在這些相對詳盡的規定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規范參保、政府以及管理機構的相關行為,防止主觀隨意性,確保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實施。
2.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籌資、保值機制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工作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應建立起能夠適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以及多渠道籌集保障資金的科學合理的發展機制。此外,必須要高度重視民政社會保障經費的大量投入,將各級財政對民政社會保障經費的投入與國民收入、經濟發展、物價漲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掛起鉤來,保證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首先,要保證投資基金的絕對安全。其次,允許養老保險基金進行適當的投資組合,適當放寬投資的領域,實現基金的合理組合和最大增值。
農村養老保險金單靠個人繳費、儲蓄積累難以達到領取標準較高,所以必須有政府、集體補貼。經濟雄厚的地方多補點,經濟差點的地方少補點,最后由政府兜底。要考慮同城保的對接,定期提高領取養老金對象的待遇,這才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方向。
3.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興衰的歷史,完全是由政府左右,這項工作跟政府領導的觀念緊密相關,而且始終是政府的職能工作,政府領導要有認識,基層管理者必須認真做好扎實細致的宣傳普及工作。各地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對試點工作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各項政策的宣傳,使這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導農民轉變思想,由“要我保險”變“我要保險”。廣大農民的養老得到保障,才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促進農村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農村、農民的希望才能得以實現。
四、結語
我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經過了十幾年發展,并已經取得比較大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逐漸出現,社會養老保險也出現了一系列新型問題,新一輪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在開始。對于我國社會保險改革的具體成果如何,改革道路是否進一步調整,還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
參考文獻:
[1]湖北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2009.
[2]梁鴻,趙德余.人口老齡化與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焦軍豪.我國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探究.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8).
[4]劉書鶴.農村社會保障的若干問題[J].人口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