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要:謹慎性原則,也被稱為企業的穩健性原則,指的是有些經濟業務存在不同的會計方法和程序的前提下,可以選擇時,選擇合理的前提下,會計人員應盡可能選擇不虛增利潤和不夸大所有者權益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不應高估資產或收入,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所以,企業如何應用謹慎性原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著重論述謹慎性原則在我國企業會計中的具體應用情況,以我國企業為對象,分析了其暴露的局限性,提出了改進的建議,以使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更為合理有效。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體現;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2
一、緒論
1.研究背景
當代社會中的一個問題是缺乏誠信,進而滋生犯罪和腐敗。通常是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沒有自律,設置了虛假帳戶等。在這方面,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國方略—“以德治國”,這一思想統領著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以德治理會計以其獨特的功能,規范會計行為:高度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規范員工的行為,提高道德水平。因此,本文對會計行業自律進行嚴肅的思考,深入探討,明白會計職業自律修養的對會計人員具有啟示性意義。
2.研究目的
企業作為當前國民經濟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最活躍的因素。但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為此,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特點及管理觀念和管理目標,研究適合其發展的財務管理模式,力求以最低的成本來達到企業較高的效益,從而更好的實現企業的目標。
3.研究意義
謹慎性原則主要是對會計、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作出反應。企業所需要的收入,費用或損失,確定每一個都需謹慎的態度,所有可能的費用和損失,應確定和可能的收入和利潤,盡可能少記或不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使企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使會計有“八大減值準備”。
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權責發生制原則,體現了穩健性原則,這里預計將為前提,利潤及利潤分配的過程選擇標準就體現了現代會計的穩健性原則;責任的實現原則和計算結構的存在為前提,補之以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體現了會計穩健性原則,這為謹慎性提供合理的位置。 在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制度在允許的范圍內選擇,這是謹慎的原則的體現,穩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說,設置資本公積準備項目、進行債務重組時,只能確認重組發生的損失,不得確認重組發生的收益等。
二、謹慎性原則概述
1.謹慎性原則內容及特點
(1)謹慎性原則的含義及其內容
謹慎性原則作為會計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原則,是會計人員在會計處理的不確定性因素持謹慎的態度,讓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者,保持警惕,以減少或控制風險損失率達到最低,對會計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根據收入的含義和要求,不確定的收入,應少計或不計,反映了真正意義上的資產、負債,避免信息失真導致會計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預測樂觀和盲目決策。
(2)謹慎性原則特點
謹慎性原則是在保守原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保守主義的“揚棄”,是對客觀性原則的補充。企業會計的謹慎性原則奉行適度保守的會計處理,這與企業降低財務風險不謀而合。
2.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處理中的體現
(1)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選擇
存貨的計價方法包括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當物價不斷上漲時,采用后進先出法,這使其價格接近目前的水平,使利潤接近實際,期末存貨價值偏低,這就反映了會計處理運用了謹慎性原則。
(2)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
固定資產折舊,折舊方法有;平年限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如果企業選擇加速折舊的方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使企業在開始使用固定資產的前幾年,多提折舊,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使企業盡可能快地恢復和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3)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應當在年度終了,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估算資產的預期損失,對各項資產進行徹底的檢查,以確保企業資產的真實有效,確保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真實可靠。比如,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的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等。
此外,應用謹慎的原則,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中也是很好的體現。
三、我國的企業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我國企業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
由于會計政策具有較強的選擇性,以資產和利潤目標的實現要求不能完全實現。攤銷固定資產使用加速折舊的方法還是通過直線法,都會影響當期利潤,高度自由的選擇壞賬準備的方法,也會影響當期利潤。對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不加以限制,會使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的自由度變的隨意,會使一些相同或相似的企業的財務報表變的完全不同,甚至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的會計方法的選擇也有所不同,為企業操縱利潤留下了空間。
(2)某些條款缺乏可操作性
會計準則在許多方面反映出合理的要求,但不清楚具體的操作方法,反映在計提減值準備可收回金額、可變現價值的決定和價值關系的確定困難,沒有一定的標準,這是謹慎性原則所帶來的隱患,企業容易濫用該原則,調整利潤,誤導使用信息的用戶。
(3)財務控制薄弱
目前我國企業績效評價仍以利潤為主要指標,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少提或不提減值準備;上市公司迫于退市的壓力,也會通過調整資產減值來調節業績。這些做法都有悖于謹慎性原則的初衷,阻礙了它的合理應用。
(4)財務組織機構不健全
一些小企業,可能出現一人多崗的情況,違背了崗位不相容原則。財務工作存在薄弱環節,表現為財務會計賬目混亂的,數據資料不真實的,缺乏原始憑證;會計人員缺乏,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會計記錄隨意,程序不明確,存在嚴重的缺陷,錯記漏記嚴重,會計資料不足或丟失等等。這些會計處理方面的問題擾亂經濟秩序,對使用這些數據的單位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2.完善和發展我國企業謹慎性原則的對策
(1)樹立科學的企業管理理念
隨著我國市場體系的逐步建立,企業內部應建立健全市場信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收集有用信息并迅速傳達給相關部門,創造一個有利于恰當的運用公允價值的外部條件。企業應建立和完善市場信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收集運用所有必要的信息,并迅速向有關部門傳達,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使用公允價值的外部條件。
(2)防止企業過度謹慎
謹慎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抽象的,使用的是有隨意性的,其會計準則對具體的會計實務處理并沒有具體規定,應在準則中作出具體的規定,可降低風險,以避免過度的扭曲和濫用這一原則。
(3)緩解謹慎性原則與其他原則之間矛盾的對策
謹慎性原則的選擇與使用其他的會計制度的順序,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企業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謹慎原則的實施時間、范圍、程序以及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充分揭示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實際中更好地協調會計謹慎原則與其他原則的矛盾。
(4)正確應用謹慎性原則的幾點建議
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的存在確定謹慎性原則存在的合理性,謹慎性原則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但我們可以采取必要的對策加以控制和簡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優點充分發揮,問題盡量避免。
四、結論
綜上所述,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有效的解決企業財務管理中有關謹慎性的問題,是提高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點之一。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許多問題,控制風險預防、使用謹慎性原則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建立符合企業戰略的財務管理模式,并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的調整和整合,充分發揮謹慎性原則對企業的促進作用。本文對我國企業謹慎性原則存在問題及對策提出的分析論述遠遠不夠準確和具體,需要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郝淑娟.淺議謹慎性原則及其應用.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4).
[2]楊慶潔.淺談謹慎性原則及其應用.商場現代化,2007(5).
[3]查秉柱.新會計準則下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科技資訊,2007(2).
[4]朱清貞.謹慎性原則及其運用.審計與理財,2005(2).
[5]魏德娥.謹慎性原則在具體準則中的體現及應用[J].財會通訊,2008,(11).
[6]李永華,郜林平.新準則下再析累計折舊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
[7]王玉龍.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8).
[8]財政部會計司.會計準則講解[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9]淺談謹慎性原則在企業中的合理運用.消費導刊,2007(5).
[10]劉玉萍,趙聰.論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中的運用.時代經貿,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