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楊
摘要:本文針對互金指導意見出臺一周年P2P生存現狀,從行業自身提出創新產品、平臺轉型、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等行業發展建議。
關鍵詞:P2P;金融監管;去擔保化
中圖分類號:F832.4;D922.2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2015年7月18日《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后,行業一度欣喜于這一政策帶來的積極信號。同年12月4日e租寶事件的爆發,則成為P2P2行業的一個轉折點,從形勢上看,政策收緊,專項整治開始成為官方主題。
一、P2P現狀
1.監管趨嚴。在過去的一年多內,針對P2P,監管層密切行動:經偵頻繁介入、暫停類金融機構注冊、規范產品廣告、出臺了涉及P2P網貸的多個政策法規,中央和地方加緊開展互金專項整治,同時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自律作用,和官方監管互補。
2.風險頻發。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7月19日至2016年7月18日一年間,全國共新增P2P平臺957家,其中出現問題的平臺達到400家;一年間全國新增問題平臺1114家(含上述新增上線并出現問題平臺),其中歇業停業達403家,跑路175件,171家網站關閉,148家失聯,129家體現困難,49家涉嫌詐騙,因擠兌倒閉9家,被立案偵查8家①,正常運營平臺數量負增長,風險平臺數占歷史新高。
3.競爭激烈。為適應監管環境和市場環境,P2P平臺在合規建設、資產爭奪和業務布局方面展開了全面競爭:增加注冊資本,進行系統改造加強信息披露,積極爭取和銀行進行資金存管;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等資產稱為P2P平臺的追逐焦點;各大平臺基于自身優劣勢調整布局,或縱向深耕垂直細分領域,或橫向發展業務,拓展資產渠道,轉型綜合理財;或開發智能型產品。
4.穩定發展。盡管監管政策趨嚴,P2P熱度下降,但各月成交額持續攀升,6月超過1,500億元,貸款余額也突破6,000億元。行業累計成交額在5月末已經超過2萬億,邁上新臺階。在資本市場整體趨冷的情況下,上半年行業共發生49例融資事件,涉及融資總金額在170億人民幣以上此外,行業迎來了一批上市系、國資系等實力型玩家,包括碧桂園、富士康集團等。網貸規模增速放緩,在平均投資利率上,整體呈下降趨勢,平均借款期限方面,則呈波動下降趨勢。
總體來看,行業開始定位信息中介,走向去擔保化和打破剛性兌付的艱難“革命”歷程;隨著監管政策的趨嚴,下半年網貸行業將越來越趨于冷靜、趨于理性,無論是在平臺規模還是在收益率方面,同時應監管要求,積極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競爭加劇,隱性停運這種良性退出現象增多,行業將會實現優勝劣汰,進入“剩者為王”的新時代。
二、發展建議
1.產品創新、服務增值。通過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產品預售等融資工具的靈活配置來降低融資者的融資成本;建立生態系統,解決風控問題并向更多的商業機會延伸;基于用戶的投資理財場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將投資理財這種相對低頻的應用變成高頻應用;四是盡可能打通投資者、借款人與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交互性和參與感,在增強用戶粘性同時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2.定位信用中介。如今絕大部分的P2P產品創新仍然沒有擺脫民間借貸的慣性思維,過度介入風險管理,甚至開始涉足大金融領域,無異于自掘墳墓。當前的金融格局和體制決定了P2P的客戶一定是次優客戶甚至次級客戶,相比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P2P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較弱,因此做信息中介才是更為明智之選。剛性兌付必然會打破,并且這個時間并不會遠,在經濟下行周期內,這種可能性是最高的。信息中介只要能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能與你的客戶共同成長,就必然可以從客戶的成長中分享豐碩的成果。
3.科技化、規范化、透明化。加大技術開發力度,維護系統安全;規范業務運作,強化產品集中管理,建設更為完善的平臺配套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會各方監督,增強客戶信心。
4.平臺創新轉型。轉型方向大致分為平臺化、資產化和投行化。在目前P2P“平臺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縱深發展,繼續深耕P2P,化身為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平臺;第二類是向消費金融、智能理財、眾籌等領域拓展,延伸為一種綜合型互聯網金融平臺;第三類則是進軍純智能綜合理財平臺。“資產化”轉型,更多強調的是資產端創新,如現下較為熱門的三農金融資產端,此外P2P網貸還可以在平臺上發行理財產品、資管產品,將所募集的資金用于資產交易和投資,而不是借貸,其本質是委托投資。但這種模式容易發生非法集資現象,此類轉型也將面臨著極高的監管風險和合規性問題。“投行化”轉型,則是P2P平臺開始介入投行類業務,這就要求平臺結合券商、基金等資源,運用金融產品創新能力,進行業務整合。P2P平臺化創新轉型考驗著一個平臺的市場定位、流量轉化到資產篩選、產品設計再到管理能力、運營技巧等等。其轉型的方向要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必須堅守信息中介底線的問題。P2P平臺創新與運營的核心在于風險控制,在轉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利率、高回報、高客戶量,要走可持續發展的信息中介道路。同時還要注意監管、合規性、產品同質化等問題。
三、結語
P2P行業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下還存在著眾多問題。除行業自身建設發展外,為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發揮其在普惠金融上的作用,還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行業準入門檻,規范行業發展;組建多層監管體系,提高對消費者的保護水平;此外,建設社會征信體系,助力P2P行業發展,加速P2P行業產業深化,控制行業風險。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http://data.01caijing.com/p2p/report/index.html.
參考文獻:
[1]顏學成.國內P2P行業發展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中國物價,2016,06:52-53.
[2]任安軍.P2P網絡借貸平臺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建議.西部金融.2016,01:62-63.
[3]梁穎嫣,張興旺,陳璐.P2P借貸平臺的十字路口.時代金融,2016,04:20.
作者簡介:廖 楊(1995-),女,重慶銅梁人,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