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發達國家,醫藥行業對知識產權的依賴度非常高,也是依靠知識產權為企業自身贏取經濟和社會價值,因此專利等知識產權被視作很多跨國制藥企業的制勝法寶不足為過。本文將介紹美日歐跨國藥企的專利戰略模式。
關鍵詞:跨國制藥;專利;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跨國公司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全球來講,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醫藥行業對知識產權的依賴度非常高,也是依靠知識產權為企業自身贏取經濟和社會價值,因此專利等知識產權被視作很多跨國制藥企業的制勝法寶不足為過。
一、美國
美國被認為是當今世界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并且尤為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美國是最先把以專利戰略為主的知識產權戰略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并將知識產權視作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專利申請量排名前30的跨國醫藥企業里,有8家屬于美國公司。其中,在華專利申請量排名位于第一和第二的均是美國的醫藥企業。
美國的知識產權戰略模式是政府和產業界密切合作的模式形態,因其將專利戰略作為國際競爭戰略的重要部分,強化了其專利權在國際上的保護地位,因而憑借建立的技術壁壘,鞏固了其醫藥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并積極推動建立國際統一的高效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使專利保護制度可以實現全球化。美國政府為了大力推進美國醫藥企業研發水平,采取對專利研究項目、專利創新等醫藥研發進行資助支持,保證了該國醫藥企業知識產權發展,專利技術得到保護,激勵了技術創新。
美國醫藥企業積極主動地研發新藥品,利用與專利相關的法律、技術、經濟手段,及時申請保護專利技術,搶占市場,維護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采用的是進攻性戰略。
美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起步較早、制度本身較完善,其醫企在專利保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該國藥企的技術領先優勢明顯,經濟實力較強,而我國的專利保護相對較弱,美國跨國藥企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利用自身的專利及技術優勢發動進攻,建立起醫藥技術的壁壘。近年,該國企業在我國及全球的專利布局策略更全面而具有壟斷性。
二、日本
日本20世紀70年代制定了《知識產權基本法》,將“知識產權立國”列為本國的國家戰略,并制定知識產權推進計劃等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尤其是通過對引進的專利技術不斷更新、改進,這種在引進基礎上改進的策略促進了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日本也因此成為世界公認的專利大國之一。
日本跨國藥企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專利技術的產業化能力、技術產品市場的開拓和預判能力,因此該國藥企能快速研制具有技術競爭力和市場前景好的專利藥品,通過創新性的產品快速產業化迅速占領市場,獲取超高利潤。
日本對藥品的專利保護始于1976年,在此之前,日本僅對藥品制造方法給予保護。之后,日本根據自身的技術水平來修改專利法,以扶持本國的技術發展。
近十年來,日本跨國醫藥企業在中國的專利申請量逐年高增,只有210個漢方藥制劑的日本,處方主要來自我國,原料75%由我國輸入,但在國際市場的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并且利用中國漢方藥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申請了大量PCT專利。日本申請大量專利是其對專利法和專利策略的深刻解讀與應用。“專利許可”策略使得專利收入成為企業重要的收入源,這有助于醫藥企業強化其競爭優勢。同時,擁有大量專利或專利申請可以提升企業技術力量的公眾形象,充分體現公司的創新能力,也因此成為評定公司貸款信譽度的一個標準。
三、歐洲
歐盟為了在醫藥工業領域與美國、日本抗衡,80-90年代初加快制訂“醫藥產業政策”。該區域選擇生物醫藥為突破口,制定了針對生物醫藥的相關政策如《生物技術發明的法律保護指令》(DIRECTIVE98/44/EC)和《歐洲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戰略》等。此時,歐盟各成員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知識產權和醫藥技術扶持政策以促進其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
德國本身的醫藥基礎研究、醫藥產品研發和醫藥產業有較強實力。 2001年,德國通過的預算案將生物技術、基因技術與信息技術并列為未來三大科研重點,加大對生物醫藥技術的投入力度,投入總額多達30億馬克,同比2000年預算增長5%。同時,德國政府專門提供了1.5億馬克的風險基金以加強硬件方面建設。
法國為推動醫藥技術的發展,從1991年開始聯合有關公司制定了一項生物技術工業的5年規劃,私營和政府部門的機構都可申請有關生物技術項目的經費,政府10年間用于生物技術的資金投入增加了10倍達2.5億法郎。2001年法國政府正式公布《2002年生物技術發展計劃》,決定由國家直接撥款1億歐元進行開發、研究和創辦新企業,并通過信用擔保和稅收優惠等措施,使生物技術創新企業得到資助。法國財政部2002年的財政預算包括1.33億美元的生物技術啟動資金,用于推動法國生物技術產業的崛起。
近年來,歐洲跨國醫藥企業在華專利申請呈上升趨勢。其中有五家企業處于在華專利申請的前十名。
對于歐洲跨國藥企來講,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是其強項,在我國的專利戰略比較突出的是應用是專利技術的許可轉讓,從企業利潤來看,在知識產權運營及產品經濟收益都非常引人注目。
醫藥產業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一項產業之一,具有巨大的科學意義和商業價值,醫藥領域的研發與市場密切相關,對專利制度的依賴性強。我國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搶占醫藥市場,避免出現通信電子行業技術研究中的被動局面,在注重醫藥應用性發明的同時,不要忽略基礎性發明的重要意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破國外在醫藥領域的專利壟斷,建立自己的專利保護體系。
作者簡介:林婧弘,女,碩士,供職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曾任職專利審查員,現從事專利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