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已有文獻的研究基礎上,參考已經構建的先進性評價指標,從絕對和相對兩個不同的角度構建了兩套不同的評價指標,用因子分析法分別從這兩個角度評價了我國31省市電子信息制造的先進性水平。根據實證分析結果,評價了各個省份在電子信息制造不同方面發展的先進程度。并根據評價結果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對制定相應的先進制造發展路徑給予參考。
關鍵詞:電子信息;先進性;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2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發展迅猛,年均增長超過2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18%。近十年,在我國制造業30個大類的增加值中,計算機、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一直排在首位。考慮到先進水平的發展現狀和先進水平的發展潛力,本文分別構建了兩套指標體系來衡量各個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先進水平,即衡量發展現狀的絕對指標以及衡量發展潛力的相對指標體系。根據已有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先進制造業的內涵表現為技術先進、管理先進、觀念先進等各個方面。綜合數據以及參考相關文獻,本文構建了以下指標體系。
一、先進制造業評價指標構建
(一)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指標構建
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指標選取:資產總計、工業銷售產值、出口交貨值、固定資產合計、主營業務收入、R&D人員、平均工資、R&D經費內部支出、新產品銷售收入、發明專利、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年末人數、研究人員和利稅額。上述指標包括了創新能力投入現狀、創新績效現狀、資產投資現狀、利潤情況等。
(二)先進制造業發展相對水平指標構建
出于數據的可得性以及合理性等原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最終確定先進制造業發展潛力指標(見表1)。選取的指標包括管理指標、效益指標、投入產出相對指標等。分別為出口率、技術人員比率、R&D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產值比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率、研發人員占R&D人員比重、企業平均擁有專利數、成本費用利潤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總資產貢獻率、相對市場占有率、工業銷售利潤率、電子信息制造業勞動生產率(萬/人)、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2007-2013、利稅率、年末從業人員人數占比、集群指數。
二、實證分析
根據《中國高技術統計年鑒》、《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中國勞動力統計年鑒》計算整理。本文是所用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21,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
(一)先進制造指標體系一實證分析
根據評價結果提取出兩個公因子,其中因子一解釋了83%的變量,可見絕大多數的評價指標都呈現正相關的關系。這些省份的絕對投入、產出量都相對較高。根據上述綜合結果評價,可以看出絕對先進水平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北京市、四川省、天津市、河南省,都是熟知的計算機、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較為發達的省份。
(二)先進制造指標體系二實證分析
總方差分析結果中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六個。故從原有18個分析指標中抽取六個主因子來表達其信息含量。這六個主因子解釋的累計方差為80%以上,符合因子分析要求,用它們來代替原有指標進行先進制造水平評級是可行的。根據各自的成分解釋指標情況,我們得出各個指標在某個因子上有較大的負載。根據其實際代表的經濟含義,分別將提取出的六個因子分別命名:創新能力評價,經濟效益評價,區域競爭力評價,國際競爭力評價,社會效益評價,先進制造技術。
1.創新能力評價。創新能力是先進技術發展的必然條件,創新能力是衡量先進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據分析結果,黑龍江的創新能力評價排名較為靠前,相比于北京、天津、廣州等地區的絕對創新投入量,黑龍江省的絕對投入量相對較弱,但是相對指標如技術人員比例、R&D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等這些相對指標排名較為靠前。黑龍江、貴州、湖北、浙江、北京等的創新能力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經濟效益評價。良好的經濟效益是構成先進企業的重要因素,而經濟效益的直觀體現就是利潤水平。山西、海南、黑龍江、湖南、吉林、廣西、四川、安徽、浙江、內蒙古、云南等的經濟效益均高于全國水平,而山西的經濟效益水平遠高于其他省份,但廣州、北京等電子信息制造較為發達的地方的經濟效益水平卻較為靠后。其可能原因是山西等省份從事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初級制造,因此利潤水平較高。
3.區域競爭力評價。主營業務增長率反映了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的增長速度,年末從業人數占比反映了該地區投入該行業的人數的份額大小,而集群指數反映了電子信息制造業這一高技術產業的集聚程度,集聚程度越高,越容易發揮規模優勢,帶動地區經濟增長。湖南省的區域競爭力排名最為靠前,電子信息制造在7年間的主營業務增長率增幅達到433%,增長速度和增長潛力相當巨大。湖南、重慶、上海、海南、黑龍江的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4.國際競爭力評價。在該體系中,出口率占據了較高地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率可以反映技術跟國際的接軌水平。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中,廣東、北京等地區遙遙領先。
5.社會效益評價。企業做大做強后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回報社會的主要方式就是上繳利稅,這是維持各級政府部門正常運作的重要保障。利稅率是關鍵性指標。社會效益評價體系中,廣西利稅率指標為0.5,北京為0.07,高于北京7倍有余,位列全國第一。
6.先進制造技術評價。新產品產出占工業產值的比重越高,說明該技術帶來的產品越容易被市場接受,先進性越高。而勞動生產率則是制造技術水平先進程度的直觀表現,勞動生產率越高,經濟效益越高。該評價體系主要解釋了新產品產出占工業產值的比重和勞動生產率。內蒙古、貴州、湖北、上海、海南、北京、遼寧、廣西、山東、江西、江蘇等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結論
第一套評價指標評價的結果跟我們常規認為的結論并沒有太大出入,從投入產出水平來看,廣東、江蘇、上海等這些省份都占據了相當的優勢。從第二套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看,湖南、黑龍江、湖北、北京、山西、貴州、上海、廣東、安徽、浙江、山東先進能力較強,因為是相對評價指標,反映了發展的潛力,如湖南等地近年來的增長速度很快、山西等地的附加值率較高、黑龍江等的創新潛力較高。綜合兩套評價指標,我們可以看出廣東、北京、山東、浙江這四省市的先進程度較高。不管是絕對的評價指標還是相對的發展潛力。江蘇、四川、福建、天津、河南等地的生產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產值較高,但是先進水平較低,其發展可能依賴于勞動投入等,而不是靠科技帶動,這種生產方式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比較低。然而湖南、黑龍江、湖北、山西、貴州、安徽等地電子信息制造的規模較小,但是其相對發展潛力較大。
(二)建議
根據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多地的計算機、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大而不強,先進性水平有待提高。先進制造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系統地評價出區域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并根據發展狀況對癥下藥。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區域內先進制造的提升路徑有一定的作用,地區可以根據先進制造的短板有針對的提升先進制造業,如先進制造技術水平較低,可以有針對的出臺關于R&D人員、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對策及政策。再或者先進制造效率較低,可以通過引進先進制造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通過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促進區域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等。各個省份發展的差異較大,發展的基礎不同,各地應當在現有基礎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區域先進制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巍,林漢川,付子墨.我國先進制造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2.
[2]胡蝶,張向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制造業發展評價分析[J].經濟地理,2011,06.
[3]于波,李平華.先進制造業的內涵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0,06.
[4]龔唯平.當代世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動因及新趨勢[J].經濟前沿,2007,11:38-41.
[5]李紹東.中國裝備制造業先進水平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1.
作者簡介:李一帆(1991-),女,山西呂梁人,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