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加速轉型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由于社會結構深刻調整、利益格局深刻變動,人們的思想觀念愈來愈多元復雜,迫切需要在不同階層、不同價值觀之間形成一種能夠成為“最大公約數”的主流價值觀,以凝聚社會共識、整合社會力量、引領社會發展。
關鍵詞:主流價值觀;基本舉措;研究
中圖分類號:D08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一、當前我國社會階層分化的主要特征
社會階層分化作為社會垂直結構的變動, 是現代化進程中隨著社會分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必然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
一是階層數量增多。由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這“兩階一層”不斷分化并重新組合,逐步形成了10多個階層。學術界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當前我國社會階層可以分為主體階層、新生階層和過渡階層3種類型、共15個階層以及諸多群體。
二是階層認同感不強。階層聲望與實際收入之間存在著脫節現象,比如大學教授收入低于個體工商戶,從而造成了社會心理失衡,人們的階層認同感普遍不強,“弱勢心態”在全社會普遍蔓延。據《人民論壇》雜志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黨政干部達45.1%、公司白領達57.8%、知識分子達55.4%;而網絡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則高達七成。
三是階層流動減弱。與階層劃分不斷細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個社會階層的流動呈現出同代交流性減弱、代際遺傳性加強的趨勢,“上學無用論”“奮斗無用論”“拼爹是王道”“官二代”“富二代”“蟻族”等說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社會存在。
二、當前階層分化對形成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社會階層的不斷分化,必然會促使價值觀念多元化,從而對主流價值觀建設帶來一系列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從積極層面看,主要是階層分化為主流價值觀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當前,我國社會不同階層訴求、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交織與碰撞,既充分激發了社會活力、推動了發展,又使得一些社會成員價值觀發生扭曲、給整個社會帶來諸多不良影響,人們迫切希望形成一種主流價值觀來引領和整合各種社會思潮,以進一步規范人們行為。這為推動主流價值觀建設提供了思想共識和現實支撐。
從消極層面看,主要是階層分化為主流價值觀的構建與強化帶來了諸多挑戰。一方面,階層數量越多,在價值觀層面確定“最大公約數”的難度就越大;另一方面,普遍的階層認同弱化特別是弱勢心態的蔓延,影響著人們對主流價值觀的信任和認同。同時,階層流動的減弱,容易引發部分社會成員的敵意和偏見,從而給主流價值觀建設帶來阻力。
三、當前階層分化條件下形成主流價值觀的舉措
主流價值觀是被社會大多數成員接受與認同, 由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倡導和支持, 具有現實社會合理性基礎和價值導向功能的社會價值觀念。強化主流價值觀,需要圍繞其特性,從提升價值認同、增強價值判斷等方面入手,將其全面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
1.科學劃定價值航標,在增強情理認同中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人們對一種價值觀的認同不僅體現在理性認知上,也反映在情感認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義的力量才能行之久遠。形成主流價值觀,首先得找到一種社會成員普遍接受和認同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植根于人民,生長于社會,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為我們時代劃定了價值航標,具有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廣泛的情感共鳴。因此,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我國強化主流價值觀建設的根本任務。
2.有效協調利益訴求,在凝聚利益共識中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沖突本質上是利益訴求的沖突。只有切中各階層的利益關注點,主流價值觀才能立得住、推得開。因此,要著眼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各階層的利益共識,把主流價值觀建設落實到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構建起科學的利益訴求機制、公正的利益分配機制、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在維護好發展好各階層的利益中形成一種和諧的主流價值取向。
3.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在確保“兩個鞏固”中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意識形態作為社會觀念性的上層建筑,是系統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決定著主流價值觀的性質和方向。西方國家在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中,高度重視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和管理,通過掌握輿論話語權、信息控制權來引領人們的思想。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則等問題上把好導向,確保主流價值觀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4.規范人們日常言行,在強化實踐養成中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價值觀念決定著人們的日常言行,同時人們的日常言行又反過來影響其自身價值觀念的形成。要在階層分化下形成主流價值觀,就要結合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把主流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去,用法規權威增強人們踐行的自覺性。同時,細化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等,強化激勵和監督,進一步規范和引導人們的言行,通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來涵養主流價值觀。
5.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力量。在當前我國階層分化條件下強化主流價值觀建設,重在發揮文化的作用,理直氣壯地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俱進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增強各階層的民族凝聚力,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為中國夢而不斷奮斗。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生經營機制,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凝聚人引導人激勵人塑造人,感召和引領更多人將主流價值觀導入內心深處。
作者簡介:尹艷華(1975-),女,湖南衡陽人,本科學歷,政工師,湖南外貿職院。
張勤繁(1981-),男,湖南溆浦人,本科學歷,干部,湖南省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