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呈增長趨勢,但城鄉收入之間的差距還很大,未來十三五時期,呼和浩特市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的任務依然艱巨,為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任重而道遠。因此,本文從四種收入角度和保障措施提出了促進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全面小康;呼和浩特;城鄉居民;收入增長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2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報告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奮斗目標。為確保全體人民切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其基本要求是:2011-2020年期間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均不低于7.2%,到20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8218元、11838元(2010年不變價)。2011-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理論內涵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翻番指的是我國城鄉居民作為一個整體實現總量翻番。第二,從制度設計角度而言,翻番的重要內涵是要使中等收入群體、低收入群體優先實現翻番。第三,翻番目標是對自建國初期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前的我國長期“低工資”收入分配政策的戰略調整。
“十三五”期間促進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立足呼和浩特市實際、順應人民群眾期待、破解發展難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舉措,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發展惠及民生、以民生促進發展的重大實踐。為確保完成黨的十八大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作出的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目標任務,促進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現就呼和浩特城鄉居民增收現狀和促進呼和浩特城鄉居民增收的政策建議作如下分析:
一、呼和浩特城鄉居民收入的現狀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的前三季度呼和浩特市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088元和9209元,同比分別增加為1984元和714元,同比分別增長為7.6%和8.4%。其中,工資性收入分別為14579元和4655元,同比分別增長為7.0%和6.2%,城鎮居常住居民工資性收入對可支配收入增長貢獻率為48.1%,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3.7個百分點。另外,據調查了解2015年前三季度呼和浩特市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的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絕對值分別為6675元和3001元、2551元和610元、4283元和943元,同比分別增長5.9%和8.4%、2.2%和29.2%、16.3%和8.1%。從以上調查數據來看,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呈增長趨勢,但城鄉收入之間的差距還很大,未來十三五時期,呼和浩特市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的任務依然艱巨,為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任重而道遠。
二、從四種收入角度出發促進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工資性收入是重點
政府和企業需努力創造高收入的就業崗位,并給城鄉居民就業者提供便利的就業渠道保障。依據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現代煤化工生產、有色金順生產加工、現代裝備制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旅游、金融、生態環保、電子信息商務等現代新型產業,不斷提高就業率。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全方位推進“機器智能工業”,提高生產率、避免低端用工現象的發生。加強高校和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與上述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對接,做好畢業生與對口企業輸入與接收的對接工作規劃。努力加強再就業培訓工作的開展,就業培訓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失業人員重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培訓要注重實現再就業的質量。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增長聯動機制,按照最低工資增長高于經濟增長原則,每年調整城鎮職工的最低工資標準。
(二)提高經營性收入需穩步
對于城鎮居民來說,要依據市場需求變化發展的新形勢,在政策保障和鼓勵下努力提高營業收入或銷售收入以及經營房屋出租業務的租金收入。而對于呼和浩特市農村居民來說,提高經營性收入是穩步發展的過程,首先要加快提高家庭經營水平,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環保的新型高效的種養模式產業如、蔬菜大棚、奶牛飼養、花卉培育等產業。在此產業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和更新經營理念,以信息化、規模化、品牌效應為經營標準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產業化發展。此外,休閑觀光農村旅游業也是呼和浩特市農村居民增加經營性收入的重要渠道,鼓勵和支持農民利用特色資源發展農家樂、鄉村體驗、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項目的開展經營,政府要加快鼓勵有條件的旗縣區加快推進鄉村旅游景區化進程,以此穩步提高農村居民的經營性收入。
(三)提高財產性收入要努力
拓寬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積極動員引導農民以轉租、承包、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民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制,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進行土地生產和開發。完善金融、證券、保險、房地產、房屋租賃等市場體系,鼓勵、引導城鄉居民積極理財,增加銀行存款、正常民間借貸、有價證券以及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財產性收入。
(四)提高轉移性收入要持續
結合呼和浩特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持續提高城鎮居民養老金基礎標準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適時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完善生活困難居民的救助制度,完善殘障人員、孤寡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于提高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來看,加大力度完善我市的農業補貼制度,研究制定耕地保護、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流轉等直補辦法的執行和落實。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制度,構建城鄉統一的失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努力實現應保盡保,不斷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
三、促進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增收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切實加強對城鄉居民增收工作的領導,市委、市政府應成立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增收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市城鄉居民增收工作,全市各區、縣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視此工作,并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定完善工作措施,確保城鄉居民增收的目標全面完成。
(二)創新工作方法
全面指導規劃實施。要明確責任,抓好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市發展改革委、市人社廳、市財政廳等部門要共同負責本規劃的組織協調工作,其他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共同抓好規劃的貫徹落實。隨著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進,在市發展改革委設立綜合協調機構,具體負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居民收入增長工作。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制定居民增收實施方案,抓好規劃落實,及時將規劃進展情況報市發展改革委及相關機構。
(三)加強統計工作
市統計部門要認真界定城鄉居民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范圍,進一步強化工資收入統計和城鎮和農村居民的入戶調查工作,確保統計內容、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的指導下,確保統計工作要嚴格有效,制定四種收入的統計數據審核評估制度。加強統計調查樣本的管理和維護,加大統計宣傳力度,力保統計調查數據的準確性。
(四)強化實績考核
全市各旗、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出臺部門促進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增收的具體實施辦法,并認真落實。要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報告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將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相關任務納入區、縣相關部門業績考核范圍,落實到年度計劃中,確保民生質量與經濟發展同步提升,以業績考核促進增收目標和任務的實現,提升規劃的執行力,確保城鄉居民增收主要目標順利實現。
(五)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市委、市政府監督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促進呼和浩特城鎮和農村居民創業、就業、提高收入等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力度,對玩忽職守,落實不力,侵害群眾利益的旗、縣、區相關部門和責任人要明確處罰標準和力度,實行問責制,輕者糾正改錯,重者追究責任。
(六)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傳導作用,要始終堅持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建立健全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和監督管理體系,營造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協力提高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良好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內蒙古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2]于速.遼寧內蒙古兩省區居民收入狀況比較分析[J].沈陽干部學刊,2014(8).
[3]吳國棟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對內蒙古農村居民收入影響因素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3(04).
[4]內蒙古黨委、政府關于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意見.內蒙古政報,2009-03-01.
[5]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的若干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報,2014-11-30.
作者簡介:馬曉軍(1981-),女,滿族,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所,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產業經濟、文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