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DEA-Mamquist指數方法對河南省各地市1997-2014年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測算。測算結果表明:從空間分布看,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分布呈現出西北高于東南、以及省會城市經濟效率領頭羊的分布特征;從時間序列看,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自1997-2004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2004-2010年間在高位徘徊以及2010年之后有不斷下降的變化趨勢。
關鍵詞:全要素生產率;DEA-Malmquist;經濟效率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一、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近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已告別依賴自然資源投入的粗放發展階段進入更加依靠技術與創新推動的集約發展階段。在此新的經濟發展階段下,作為中部地區大省的河南省,有必要順應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抓住有利時機奮力實現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而經濟發展質量衡量了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經濟發展質量越高表明地區生產技術對經濟的貢獻程度越高,創新驅動的程度也越高。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當前學術界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研究,從研究的方法看,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數據包絡分析法、隨機生產前沿法以及索羅余值法。基于對以上研究方法的比較,結合本文的研究實際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數方法對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進行研究。
二、數據處理
本文把河南省各地市的GDP作為產出變量,把資本存量和勞動投入作為投入變量。由于濟源市是1998年才建市,因此本文把時間跨度設定為1997-2014。
1.資本存量。關于地級市資本存量本文借鑒采用李郇等(2005)采用永續盤存法模擬地級市資本存量的研究成果,數據處理與運算步驟均與其一致。
2.勞動投入。本文采用各地市從業人員作為衡量勞動投入的指標。
3.產出變量。本文以各地市GDP作為產出變量,數據調整為1997年為基期的實際值。
三、計算結果
四、結果分析
從計算結果看,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在1997-2004年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提高,此后從2005-2010年間均處于較高水平,但從2010年后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就河南省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1997-2004年間,河南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提高本省的工業化水平,在傳統農區走出了以工促農的經濟發展新路子;在前幾年工業發展的帶動下,河南省繼續大力發展工業不斷提高工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大力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因此在這一階段河南省經濟發展的質量穩步提高;但自2010年之后,河南省經濟發展遇到了新的發展問題,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向創新驅動轉變。
從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均值地區分布來看,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經濟發展質量仍然在河南省各地市中處于領先地位,原因可能在于鄭州市是河南省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信息中心,科技創新能力強,對于外部的信息傳播速度快,有利于鄭州市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此外,從分上也可以看出,河南省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分布呈現出西北高于東南,鐵路沿線地市高于非鐵路沿線地市的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1]郭慶旺,趙志耕,賈俊雪.中國省份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分析[J].世界經濟,2005,5.
[2]張公嵬,梁琦.產業轉移與資源的空間配置效應研究[J].產業經濟評論,2010,9(3).
[3]劉秉鐮,李清彬.中國城市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實證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數方法[J].南開經濟研究,2009,03:139-152.
[4]張軍,施少華.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變動:1952-1998[J].世界經濟文匯,2003,02:17-24.
[5]中國的工業生產力革命——用隨機前沿生產模型對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分解及分析[J].經濟研究,2005,03:4-15.
[6]李郇,徐現祥,陳浩輝.20世紀90年代中國城市效率的時空變化[J].地理學報,2005,04:615-625.
作者簡介:王俊峰(1990-),男,漢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