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濤
健康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十三五”規劃提出的推進建設健康中國新目標,是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積極回應,而醫改是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根本手段。為實現健康中國的發展目標,醫改將如何向深層次推進?
加快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使群眾得到更大實惠
公立醫院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衡量公立醫院改革進展如何,以及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改革任務,必須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具體標志。
完善公立醫院改革的頂層設計,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便于地方操作實施,推動地方由“要我干”變為“我要干”。
建議對重要任務盡可能設定約束性、量化性指標和明確推進的時間節點,發揮地方首創精神,督促地方推動改革。
健全籌資機制、理順管理體制,鞏固基本醫保制度
加大財政對于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制度的補貼,并逐漸規范化、制度化。
推進醫保制度整合和支付方式改革,加強對醫療機構的規范和約束;積極推進醫保、醫療和醫藥協調發展,加強“三醫”聯動,實現醫改目標。
統籌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體系和醫藥流通領域的改革,理順醫保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不同醫保制度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以及醫療機構與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
加強以基本藥物制度為核心的藥物政策建設
完善基本藥物目錄遴選替換機制,確保基本藥物能夠滿足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
在進行集中招標采購中使用統一的藥品質量和限價標準,減少交易成本。積極探索第三方招標采購的做法,提高招標采購效率。
完善公立醫院使用基本藥物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基本藥物使用的監管,提高患者知情權。
繼續完善并深化基層衛生綜合改革
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為有序就醫的形成提供制度基礎。
加強區域協同,以慢性病和重點人群為切入點,以醫保支付為杠桿,建立全科醫生與居民的穩定服務關系。合理確定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成本和價格。
打破現有的“定編、定崗、定人”制度,創新編制管理方式,落實基層單位用人自主權,真正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基層競爭性用人新機制。
優化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服務均等化
強化居民享有公共衛生服務的權利,合理核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需要的人力、設備等成本。
以健康改善結果為目標,注重服務質量的考核,科學設立績效考核辦法,將資金補助和考核結果相掛鉤,獎優罰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以“防治結合”理念指導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全面推行全科團隊服務,健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內部、基層衛生機構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
建立健全健康服務業和社會辦醫的相關政策
進一步落實國家和地方制定的社會辦醫優惠政策,將社會辦醫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落實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在等級評審、技術準入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的政策。建立適度投資回報機制,加快完善衛生投融資平臺,支持社會辦醫發展。
培育一批醫療與養老融合發展的服務機構,引導社會資本舉辦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服務機構。
(摘自《光明日報》, 作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