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青
自我革新——新形勢下,黨建工作要密切聯系群眾,在更新知識體系的前提下,要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機制,讓黨建工作更接地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做得讓群眾滿意。
2016年7月25日,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村務公開欄前,九組村民姚順容認真地翻閱著今年本村干部及直系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的公示表。
“公開好幾年了,所有村民都能看到,有問題就打這個電話,現在誰還敢亂來。”她指著公示表上街道紀工委的舉報電話說。
對村(社)干部及其直系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情況進行公示,既是我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精準監督、確保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早在2013年,榮昌區、合川區就已經開始推行村(社)干部及其直系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十公開”制度。目前,這項制度已在全市推廣。
難題待解
長期以來,農村低保問題一直是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的問題。
村里的低保名額給了誰?他憑什么申請到了低保?
低保問題常常導致農村干群關系緊張,村民間猜忌、懷疑和抱怨不斷,誘發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這個問題在全市很多街道和社區同樣存在。
2009年至2012年,我市在各區縣農村實行多項惠農惠民政策,僅榮昌區安富街道,各項補助就多達18項。
“隨著國家惠農惠民政策實施力度加大,投入的民生資金越來越多,村‘兩委干部手中可分配的資源增多,為‘蒼蠅式腐敗留下了尋租空間。”安富街道紀工委書記薛小軍表示。
2012年5月,安富街道洗布潭村原黨支部書記賴永順、村委會主任邱昌燊同時被查處,原因是在農轉非中為家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類似案件在其他區縣也曾出現。
2016年1月,合川區隆興鎮倒碑村原黨支部書記秦德凱等人因套取農資綜合補貼款3.79萬元,被開除黨籍和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從這些案件來看,普遍存在的是虛報冒領、中飽私囊,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優親厚友、分配不公等現象。”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些案件的發生,在引起村民對村干部不滿的同時,也讓很多老百姓變成了“老不信”。
“封鎖”空間
如何扎牢制度的籠子,防止“蒼蠅式腐敗”?如何在落實惠農惠民政策的時候,用紀律保障惠農惠民資金精準無誤抵達目標群眾?
從市級到區縣、鄉鎮,各級相關部門都在思考。
2013年5月,在榮昌區紀委的指導下,安富街道黨工委下發《關于進一步健全村(社)干部及直系親屬享受涉農涉惠政策“十公開”制度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村(社)干部及直系親屬,每季度必須公開其享受低保救助、危房改造、種糧直補等十項涉農涉惠的情況。
“十公開”制度通過“申報、審核、公開、查究”四個環節,將村干部優親厚友的尋租空間嚴密“封鎖”起來。
在申報以后,由各村(社)黨組織對村(社)干部申報的真實性進行審核監督,村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和紀律監督小組組長共同簽字負責。
“這實際上強化了村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安富街道洗布潭村黨支部書記徐建斌認為。
在徐建斌看來,“十公開”制度最核心的環節是公開。
2016年7月5日,安富街道洗布潭村村務公開欄上,專門以大號字體公示的村干部及其直系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情況的材料特別醒目。
“關鍵是讓群眾知曉。”安富街道通安村紀律監督小組組長林賢成說,“公開是強大的殺手锏,群眾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舉報、會核實。”
強化監督
2013年6月,合川區《村(居)務公開目錄》出臺,受到村民的廣泛歡迎,但一些村(社)干部卻不習慣“十公開”制度,個別村(社)干部甚至有抵觸情緒。
合川區官渡鎮吉星村黨支部書記何青島在2013年9月被村民舉報了,原因是他沒有按規定公開其直系親屬享受的臨時救助資金。
雖然最終經查實,其親屬享受救助資金符合相關規定,但在被鎮紀委書記嚴永勝找去談話的時候,何青島還是覺得很委屈。
“過去那么多年都沒公開,怎么現在就要公開了?”何青島很是抵觸。
“主動公開信息,既能打消群眾的疑慮,減少模糊地帶,還能增強你們與群眾之間的聯系。”
“及時核查和談話提醒,一方面能提高村(社)干部的認識,讓惠農惠民政策落實中的模糊地帶變得清晰起來;另一方面,能讓大多數村(社)干部看到公開的好處,打消群眾疑慮。”嚴永勝說。
正是紀檢部門這樣的及時回復和談話提醒,讓惠農惠民政策落地變得清晰起來,群眾不再“霧里看花”。
三年來,定期公開—群眾舉報—紀委查究這樣的監督執紀鏈條不僅打破了“蒼蠅式腐敗”滋生的土壤環境,而且讓大多數村(社)干部看到了“公開”的好處,開始習慣被監督。
官渡鎮斷橋村黨支部書記胡賢云過去常常為惠農惠民資金的發放問題而頭痛。“政策還沒下來,聽到消息的親戚朋友就找過來了。”胡賢云很是苦惱。
“現在公示了,群眾都盯著。一有問題,紀委馬上介入。親戚朋友曉得沒有辦法走后門了,也不來托人情了,我反而輕松了。”胡賢云說。
延伸發展
2016年5月31日下午,榮昌區安富街道。全市“十公開”制度現場推進會正在這里召開。
“各區縣要加強監督管理,共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要注重統籌兼顧,力求‘十公開制度取得實效。”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李維超在現場會上要求。
至此,村(社)干部及其直系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十公開”制度正式在全市推廣開來。
隨著“十公開”制度在全市逐漸推廣實施,其效果也開始出乎大家的意料。
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干部李傳莉在當地頗有威望。
2016年6月,繞城公路在修建中過境通安村,李傳莉將自己一家人享受占地補償的清單貼了出來。
有人用手機拍了照,專門到街道房管所對照核實。核實過后,李傳莉感覺到村民的變化——更愿意親近自己了。
“如果不是直截了當地公開情況,我就是有十張嘴也無法打消村民的疑慮。”李傳莉深有感觸地說。
“‘十公開就像一面鏡子,時時提醒我們不要以權謀私。它通過‘看得見的方式,將村干部的權力置于陽光之下,公開讓村民監督,杜絕暗箱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誤解、偏見和腐敗。”薛小軍說。
“事實上,推行‘十公開制度,也是黨務公開、村務公開的進一步深化和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