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摘 要:美聲唱法指的是以意大利民族的唱法為基礎的一種演唱形式和方法,其唱法表演在藝術處理上的表現需要演唱者在心理感受、想象理念等方面充分理解作品,對于聲腔造型等方面的表現需要對作品進行充分地分析理解,進而達到共鳴,要求音色洪亮,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其所用的專業唱法在17世紀至18世紀廣為流傳,并且對于當時最偉大的作曲者喬治·費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Frideric Handel)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亨德爾為了將美聲作品中的特殊演唱形式和感情飽滿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其創作中大量應用了美聲唱法中的聲樂技巧。本文通過對于亨德爾作品所具有的風格、特色以及聲樂價值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其對于聲樂界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亨德爾 創作特色 聲樂訓練
在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當時聲樂發展空前廣闊,期間踴躍出眾多的作曲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便是偉大的作曲家喬治·費里德里希·亨德爾,亨德爾創作的聲樂作品在當時的及后世的價值意義就相當于中國盛唐之時的李白,歷經千年而始終興旺,巴洛克時期的眾多輝煌盛景就展現在亨德爾偉大的作品中,眾多的作品展現了巴洛克時期令人稱贊的流光溢彩的勝景,亨德爾創作的熠熠生輝的作品當之無愧代表著巴洛克時期音樂界的最高成就,本文通過對于亨德爾作品的所具有的風格、特色以及聲樂價值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其對于聲樂界的重大意義。
一、 亨德爾的生平簡介
亨德爾1685年2月23出生于德國的哈勒城,少年時期跟隨當地作曲家進行音樂作曲的學習,后來擔任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同時開始自己對于音樂作曲的創作。亨德爾被成為德國18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其創作的作品具有自身的規則和特點,對于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和感情通過詠嘆調的形式進行演繹,不同于當代時期的藝術形式,具有其獨特的審美特性和個人創作特色。亨德爾一生創作了70余部作品,其中40部歌劇,32部清唱劇,其創作的作品具有各種各樣的特色,比如在作品結構方面、聲音特點方面、對于情感的把握渲染方面等等,對于演唱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技巧掌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通過亨德爾作品對其創作特點進行分析
1.《綠樹成蔭》的作品特點
在亨德爾一生近60年的創作中,最為著名的是其創作的歌劇和清唱劇,其中其作品《綠樹成蔭》是廣為流傳的,因此筆者以《綠樹成蔭》首進行分析其作品的創作特點。
在《綠樹成蔭》的作品中,在音樂形式的外在表現上來看,聽眾能夠感受到整個演唱具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原因是其歌詞主要通過宣敘調進行抑揚頓挫的演唱,因為宣敘調與詠嘆調所不同的是其音準要始終保持在平穩狀態,并且歌詞的演唱者要和音樂伴奏和諧有序的結合在一起,即根據作品的旋律和歌詞的詩律進行演繹,將調性進行不穩定的變化,最終也將旋律停在不穩定的音符上,做到這樣的兩相結合的表演后,聽起來仿佛不是在唱歌而是進行朗誦一樣,通過上述手法后就能做到給聽眾以一氣呵成的淋漓盡致之感覺。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聲樂創作中只有將演唱和伴奏兩方面和諧美好的進行融合,才能將演唱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和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進行完美融合,才能演唱出令人記憶猶新的作品,這也是亨德爾的作品留給后世的寶貴財富,在后來的創作中音樂家可以借鑒亨德爾作品的特色和藝術方式對作品進行優化創作。
2.清唱劇《彌賽亞》的結構特點
在亨德爾的《彌賽亞》中有《哈利路亞》一部作品,其中《哈利路亞》是亨德爾清唱劇中的代表作品,其具有良好的節奏感的特點。
在亨德爾出身的巴洛克時期,對于聲樂作品的普遍特征便是作品要具有良好的節奏感變換,在節奏上做到階梯式的力度變化,這也正是亨德爾創作音樂劇所看重的地方,在其創作的音樂劇中,非常注重良好的節奏感,同時需要演唱者把握作品中的節奏變幻進行演唱,只有演唱者掌握了作品中樂段之間所具有的力度對比才能將其作品特性演繹出來。
從清唱劇《彌賽亞》的內容中看,雖然題材取自于西方著作《圣經》,但是其在舞臺上所具有的創作特點和其對于人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又超越了同時期一般的宗教音樂作品,顯示出亨德爾在題材的把握和音樂劇創作相結合中的不凡,在《彌賽亞》的作品中,對于演唱者的嗓音和在舞臺上情感宣泄的統一十分注重。同時在伴奏和旋律創作中來,亨德爾為了突出其宗教文化,歌曲的內容以及旋律技巧十分莊重蕩氣回腸,只有將把握作品題材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旋律伴奏的技巧相結合,才能創作出如亨德爾一般的名垂千古之作。
3.歌劇《讓我痛哭吧》的聲音特點
在亨德爾創作的歌劇中,《讓我痛哭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詠嘆調作品。其詠嘆調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感情基調是不同的,需要演唱者通過哭泣、無奈、痛苦絕望的不同感情變換將作品的表演做到恰到好處的體現,通過聲音的強弱變化、旋律的強弱對比進行演繹。
在《讓我痛哭吧》的作品中,演唱者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唱和塑造的過程中,需要精確的掌握和傳達作品所展現的情感變化和思想表達,這就需要演唱者要通過聲音強弱的變化進行控制,通過聲音 強弱的變化進行處理,表達作品中所表達的不同的感情基調,使歌唱在舞臺上表現的更加自然流暢,引導觀眾對于作品情感的把握和共鳴。
三、如何訓練亨德爾作品中所具有的聲樂技巧
因為亨德爾在聲樂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其作品具有在歷史長河中不可磨滅的價值,所以對于學習美聲唱法的人來說,不管在學習還是在以后的演唱過程中,聯系亨德爾的作品對于自身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一是因為其作品是在整個聲樂歷史上不可或缺的珍品,二是在演唱亨德爾的作品時,很多曲目講究的是和諧有序,可以發揮演唱者本身的自然嗓音,且用到很多美聲技巧和方法,對于演唱者的綜合水平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對于演唱者當前的進益和以后的幫助是很有益的。
1.把握聲樂技巧中的氣息調節
對于聲樂演唱這種藝術而言,氣息的把握是整個演唱環節中的重點,是能否將一部聲樂作品完整連貫同時賦予感情進行演唱的重中之重,而美聲作品作為聲樂藝術中的特殊演繹方式,對于氣息的要求更加嚴格。對于氣息的調節關系到整部作品演唱的藝術處理是否圓滿,演唱者只有對氣息進行正確的運用才能將整部作品中所表達的不同情緒用強、弱、快、慢等不同的氣息表達出來,才能完整的演繹一部作品。比如歌劇《塞爾斯》,這首歌劇主要講的是通過批判塞爾斯的丑陋行為,勸導人們一心向善,勿要為惡。在這部歌劇中,亨德爾為了讓演唱者充分對于自身的天然嗓音進行發揮,采用音域不寬的方法進行創作,令演唱者充分的使用調整氣息的方法進行演唱,只要合理的調整氣息在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就能達到自認和諧的演唱效果。
2.宣敘調和詠嘆調相結合的技巧
在亨德爾一生所創作的作品中,清唱劇《彌賽亞》有著非常突出的成就,在《彌賽亞》中其中有一曲作品是 《安慰我的百姓》,下面,筆者以《安慰我的百姓》為例,分析一下亨德爾作品中宣敘調和詠嘆調相結合運用的技巧。
首先,《安慰我的百姓》所表達的內容是宗教中的耶穌傳教的故事。在全曲的伴奏部分是具有其鮮明的特點的,采取循環想相同的方式進行演奏,形成一種全曲看似上下獨立,實則第一首是第二首曲子的引子,而第一首用的是宣敘調的曲調,第二首則是詠嘆調。采取這種曲調不同的結合技巧,給全曲增加了動聽性的同時要求演唱者保持氣息的平穩,聲音需要保持在一個均勻連貫的基礎上。
3.對于作品演唱中聲音和力度的把控
在上述我們可以看出,亨德爾的創作風格講究的是以人的自然嗓音為主,展現歌唱家個人所具有的自然發生區域。例如《塞爾斯》中,用音域不寬的方法進行限制,使演唱者用自然的發生區域進行演唱,對于聲樂訓練的效果來說是很好的促進作用。
而且在亨德爾的作品中,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對于演唱者的力度把握和運用具有很強的要求,同時對于力度輕重的不同可以進行人物感情不同的變換,在這種感情轉換和變化中,可以通過不同的力度控制展現出不同的感情起伏,可以渲染舞臺的氣氛效果,感染聽眾。演唱亨德爾的作用對于演唱家來說,可以充分地訓練自己對于力度的把握能力,起到技藝上很大的收貨。
結語
綜上所述喬治·費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Frideric Handel)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亨德利是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聲樂作家之一。亨德爾為了將美聲作品中的特殊演唱形式和感情飽滿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在其創作中大量的應用了美聲唱法中的聲樂技巧。本文通過對于亨德爾作品的生平簡介、以及其部分代表作品,如《綠樹成蔭》、《哈利路亞》、《彌賽亞》、《讓我痛哭吧》的結構特點和聲音特點等方面的藝術技巧進行分析研究,并且解讀其獨特的聲樂特點,如:把握聲樂技巧中的氣息調節;宣敘調和詠嘆調相結合的技巧;聲音和力度的把控進行分析了解亨德爾創作之所以千年不衰的特色。
注釋:
鄒麗霞.巴洛克時期合唱藝術的美學思想分析——以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為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3).
張紅海.淺析作曲家亨德爾以及代表作《賽爾斯》[J].音樂大觀,2014(15).
李問菊,李雷.淺談亨德爾清唱劇的藝術成就[J].戲劇之家,2014(7).
張金花.亨德爾的聲樂作品及藝術價值[J].音樂大觀,2014(11).
張娓.亨德爾《彌賽亞》中詠嘆調的音樂分析與演唱研究[J].大眾文藝,2015(5).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