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營 宋貴斌
摘要: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農村的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就顯得尤為迫切。現有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存在著農民社會養老保障意識淡薄、保障范圍窄、保障水平低、資金籌措不足、管理混亂等多方面問題。提高農民社會養老保障意識,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多渠道籌集養老保險資金,加強養老保障制度和法制建設,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等等,是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農村;農民;養老保障制度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01
一、擴大農村養老保障覆蓋面,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針對以前農村養老保障覆蓋面較小,保障水平較低的情況,國家要改變以前的農民自愿參保的原則,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擴大養老保險的范圍。在中等以上發達的農村地區,國家可以強制年滿18周歲而小于60周歲的農民(包括農民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對轉移在各類企業就業的農民,從事個體經營的農民,都要強制參加養老保險。國家要對養老保險的收費標準做出調整,按照“農民自己繳納、國家補貼、集體輔助”的原則,因地制宜,靈活操作,確保每一位參保農民在領取保險金時獲得的月保險金額和農民月均收入之和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真正起到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的作用。
二、大力宣傳,增強農民社會養老保障意識
目前,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障意識淡薄,對養老保險缺乏了解,參與不積極。因此,突破思想障礙,統一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廣大農村干部與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意識,是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前提條件。要通過宣傳教育,使廣大農民認識到發展社會養老保障事業既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認識到由低層次的家庭自我養老保障轉變為社會養老保障是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資金在今后將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效率與公平兼顧的原則,由社區積累和個人投保為主來籌集社會養老保障資金,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為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多渠道籌集資金,發展農村養老保險事業
養老保險基金的籌措是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核心問題。總體上農村養老保險在目前情況下應堅持“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政策及資金支持”的原則,建立起由農民個人、集體和國家共同負擔、共盡責任的多主體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資金籌集機制。
(一)建立個人賬戶,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要確保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首先就要改變當前的保險資金運營模式,改變以往養老保險基金的完全積累制為個人帳戶積累制。建立個人賬戶,按個人賬戶儲蓄積累的總額確定養老保險金的發放標準,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問題。其特點主要是個人享受的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積累,輔之以社會統籌基金,承擔起養老保障的功能。其次,養老金采取的是先收集后發放的方式,資金必然要在養老保險管理機構中保管一段時間,才到達投保人手中。在目前條件下,我們可以將資金委托給專門的基金公司管理,這樣既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風險也相對較小。
(二)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自身的養老保險投保能力
增加農民收入,是建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主要基礎。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資力度,采取綜合措施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 ,圍繞市場需求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著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推進農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起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民投保的能力。其次,可以將農村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的土地收歸公有,由集體出面將這些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進行科學種植,施行集約化生產,增加土地的收入,并用這些盈利給老人繳納養老保險。
(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提高集體經濟為其成員投保的能力
政府應繼續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加大對農村集體事業的投資,幫助農村選擇合適的經濟項目,扶植農村集體產業的發展,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集體經濟對其成員的投保能力,拓展農村養老保險資金來源渠道。
(四)國家出資幫助、補貼農村養老保險建設
在目前情況下,要農民自己和集體完全繳納養老保險金是不現實的,因此,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都要隨著財政狀況的好轉,逐步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基金,用于扶持農村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要調整財政扶貧資金、支農資金的使用方向,逐步增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資金的份額。同時,國家應針對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對農村養老保險事業進行分層次、分區域的劃分,有差別的對待。對農村比較貧窮且集體經濟貧乏的地區,國家要擔負起農民的養老保險繳納的主要責任。
四、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相結合,建立雙重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追溯社會養老保障發展的歷史,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大都是國民經濟進入工業化發展的成熟時期才開始普遍建立起來的。在我國目前情況下,還不具備建立完全的農村社會養老年金保險制度的條件。因此,從目前來看,強調社會養老保障與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村家庭養老保障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制建設的特征。事實上,家庭養老保障是我國農村傳統的基本保障方式,雖然家庭養老功能逐漸衰退,但是現階段它仍具有其他社會養老保障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在現階段必須堅持社會養老保障與家庭養老保障相結合,協調發展,不可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