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馥琳
摘要:鐵路勞動工資統計是鐵路統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又是國家勞動統計的一個組成部分。鐵路基層單位是直接組織完成各項運輸生產任務或工作的行政和經濟上獨立的組織機構,是鐵路勞動統計最基層的填報單位。因此基層單位勞動工資統計工作任務完成的如何,統計數字準確與否,對全路的工作有直接影響。
關鍵詞:鐵路基層;統計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1
下面本人從工作實踐出發,就如何提升鐵路基層單位勞動工資統計質量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鐵路基層單位勞動工資統計工作的主要內容
1.收集勞動統計原始記錄
各項原始記錄是勞動經濟活動的第一手數據來源,是報表數據的重要依據。一是收集能反映勞動力數量、構成及增減變動的原始記錄,如勞動合同、人事通知等。二是收集反映工資和保險福利情況的原始記錄,如工資支付單、會計憑證、明細帳等。
2.建立健全勞動統計臺帳
勞動統計臺帳是根據勞動計劃、勞動管理工作和分析研究工作的需要而設置的一種系統整理和積累原始資料的綜合性登記表冊或帳簿。建立的統計臺帳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能夠滿足統計匯總和分析研究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將分散的原始記錄按時間順序登錄、匯總、整理,它是保證統計數據質量的記錄簿,也是對日常統計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為統計報表、統計核算和分析研究而設置的帳冊。
3.認真執行勞動統計報表制度
每年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鐵路勞動統計規則》都要進行補充和完善,勞動統計報表格式、填報范圍、報告期別、指標增減等也隨之變化,因此基層單位勞動統計人員要對統計規則進行認真學習領會,執行好勞動統計報表制度。
4.積極開展勞動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是統計最終的產出成果,主要向領導傳遞信息,提出建議,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把數據、問題、建議等融為一體,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做為鐵路基層單位要著重做好職工人數統計分析、職工工資統計分析和勞動生產率的統計分析。
二、提高鐵路基層單位勞動工資統計工作質量的途徑
1.強化專業管理,提高統計人員專業素質
鐵路基層單位應配備專職勞動統計人員,由勞動人事部門歸口管理。勞動工資統計人員應持證上崗,主管部門應定期組織基層單位勞動統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認真學習《勞動法》、《統計法》及《鐵路勞動統計規則》,培養一支堅持原則、實事求是,能夠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建議的勞動工資統計人員隊伍,為提高勞動統計質量提供保障。
2.樹立質量第一觀念,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統計數據只有真實可靠才能正確反映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合理準確的依據。為此,基層單位要把握好三個環,保證勞動工資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首先是把握源頭數據的真實性。要充分運用工資支付單檢查法和人事調動命令核對法,對源頭的統計數據進行檢查,真正做到數出有源、數出有據,保證統計源頭初始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其次是把握匯總數據的一致性。數據匯總也是對基礎數據進行二次校對的過程,在日常工作中,相關部門、人員要聯動配合,做到定現員分析表與財務工資單人數一致、財務工資匯總數據與工資統報一致、人員增減變化與統計臺帳一致,進一步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三是把握報表數據的準確性。統計數據的最終落腳點是以報表形式出現的,因此,報表前的核審工作更顯得尤為重要。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與財務對帳看數額、與調配核對看人數、與工資預算對比看統報,通過邏輯分析從中查找問題和差錯并加以修正,確保統計報表的準確性。
3.提高勞動工資統計效率,保證統計數據的時效性
統計信息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時限,及時向領導及相關部門提供主要經濟指標和重要分析資料,是領導進行科學決策的有效保證。在提高統計效率增強時效性上應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明確規定統計時限,避免漏統、錯統,減少重復勞動。二是全面提升統計信息自動化水平。利用辦公網絡平臺,完成統計信息的審核、公布及傳輸提報工作,節省統計時間。三是與財務配合,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初始工資數據庫時,財務部門應對人員屬性、崗位職別以及年齡等自然信息進行詳細的標識,統計專業人員通過標識篩選,完成人員分類、數據采集及工資匯總,有效的提高勞動工資統計效率。
4.擴大統計數據的使用范圍,發揮統計數據的實用性
一是通過職工工資分析,促進工資激勵作用的發揮。在日常工作中,要堅持定期對各工種、各崗位人員之間的工資收入的合理性進行對比分析,反映工資總額增長趨勢、幅度及其原因,各種獎金和津貼占工資總額的比重及各地區各類人員工資水平之間的關系,為加強計劃管理,研究分配政策提供依據。通過工資水平分析,促進基層單位內部工資分配辦法的調整,有利于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從而更好的發揮工資的保障和激勵作用。
二是通過職工人數分析,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實際工作中應堅持對各部門、崗位的人員職工人數進行分析。通過報告期內職工人數的增減變化,檢查勞動力計劃執行情況;通過職工構成分析,研究勞動力的分配使用是否合理。從而對勞動力的分配和使用,節約和浪費作出全面的正確評價,為加強勞動用工管理,挖掘勞動潛力,制定職工人數計劃提供依據,實現基層單位對各崗位、工種的勞動力及時進行調劑,保證勞動力配備趨于平衡合理。
三是通過對主要生產組勞動生產率分析,促進生產組織和勞動組織的優化。鐵路運輸系統是由客貨運、機務、車輛、工務、供電等部門共同完成的。通過對基層單位主要生產組勞動生產率分析,研究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各種因素,并在同工作性質的基層單位之間進行對比,以便采取相應措施,改進和優化生產組織和勞動組織,挖掘勞動潛力,合理安排勞動力,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