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梅
摘要:新常態下,對中國企業來講,新一輪增長的內在驅動力只有一個,那便是創新!通過針對當前吉林市企業創新中的積極信號的剖析,以及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分析,在增強創新意識,讓創新成為自覺;強化人才戰略,增強原創能力;加強科研投入,引導自主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激發企業創新能力等方面探索提出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四大路徑,旨在為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思考。
關鍵詞:新常態;企業創新;影響因素;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812.42;F27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1
近年來,吉林市面對經濟逐漸回歸新常態,針對吉林市企業創新發展的實際狀況,在轉型換擋升級的同時,以加速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以創新體系建設為支撐,充分運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積極主動地開展創新活動,通過創新獲得競爭優勢,求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新飛躍。但從整體上看企業創新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還任重道遠。
一、企業創新中的積極信號
(一)企業自主創新步伐加快
近年來,吉林市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費用支出增長,各項創新激勵政策對企業創新實踐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用于企業創新的費用達40.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3%。同時,科技研發經費達到兩位數增長。吉林市工業企業在自主創新中對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資源的利用度較高。2013年~2014年,企業通過合作完成的產品創新占76.5%,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產品創新占49.8%。
(二)政府扶持企業創新發展
吉林市在財力上加大對創業促就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是設立專項扶持資金。2012年,吉林市設立了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由財政預算列支,以補助、貸款貼息或獎勵等方式專門用于鼓勵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二是加大創業服務投入力度。一方面,將創業服務資金列入預算,組織開展創業示范店展示、全民創業大賽、創業培訓等活動,推動大眾創業。另一方面,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依托高校和社會資本,聯合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實訓基地和創業園,帶動和吸引創業者創新創業。
(三)創新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人才成為共識
從企業創新成功的主要因素看,認同“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高素質人才”和“員工對企業認同感”的受訪者所占比重較高,均在40%以上。有相當多的企業家認為科學的創新戰略、員工的大力支持及優惠政策等因素對創新成功與否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創新激勵機制不完善
如何充分發揮和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是企業創新成功的關鍵。調查顯示,近年來吉林市在鼓勵創新方面,大多企業采取的是增加獎金和崗位津貼等臨時手段,缺乏長效的激勵機制,比如提供股權和期權等,不利于將企業的長期發展與員工的利益長期有效地結合起來。
(二)創新研發機構尚未建立健全
調查結果顯示,在企業創新研發機構中,有少部分機構屬于“三無”機構(無經常性研究開發任務、無穩定經費來源、無一定測試條件),也就是說這些企業的創新研發機構或者無研究開發任務、或者無經費來源、或者沒有測試條件,處于任務不飽滿或者無法承擔研究任務的狀態,使機構形同虛設。這嚴重地限制了企業的技術進步,制約著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和企業的發展后勁。
(三)企業產品科技含量水平偏低
從創新成果情況看,本次創新調查將新產品劃分為國際市場新、國內市場新和企業新三種不同的新穎度。了解新產品是否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是否具有自主品牌優勢,是否在市場上具有足夠的競爭力,是對創新成效的最終檢驗。調查結果顯示吉林市企業開展的產品創新活動水平不高,具有自主品牌,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國際新產品數量則更少,長此以往,將嚴重制約全市企業的發展后勁和市場競爭力。
(四)企業享受創新政策覆蓋面偏窄
近年來,政府相繼制定出臺了不少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但從創新調查結果的看,這些政策在企業中的覆蓋率偏低。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家認為對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沒有起到太大作用、比重較高的政策有“科技開發用品免征進口稅收政策”、“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收入免征增值稅和技術轉讓減免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家認為以上政策對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沒有起到太大作用的比重均在40%左右。原因主要集中在“不知道此政策”、“此政策吸引力不足”或是“不具備享受該政策的資格”。
三、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路徑
(一)增強創新意識,讓創新成為自覺
政府要通過宣傳、教育和宏觀政策引導等多方面的措施,營造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社會文化、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培育企業家、科研人員創新觀念。要進一步增強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倡導全社會鼓勵創新活動、發揮創新才能、肯定創新成果,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真正意識到創新對于企業應對風險的重要性,讓創新更多地從理念變成企業實實在在的競爭能力。
(二)強化人才戰略,增強原創能力
企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使用機制的建設,是創新的關鍵環節,企業應采用多種優惠政策吸引人才,運用多種途徑培養人才。企業還應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科技人員進行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制定面向企業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對于高層次、特需人才,給予更充分的補貼和稅收優惠,通過提高待遇緩解生活壓力,增強企業對核心人才的長期吸聚能力,避免人才流失。
(三)加強科研投入,引導自主創新
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為企業提供財政、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成為企業開展創新工作的有力支撐和堅強后盾,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政府還應調動和引導社會力量,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和完善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機制,多渠道、多方式增加研發投入,實現科技創新投入的大幅度增長。從企業方面來講,要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注重前期研發投入,注重研發人才的引進和儲備。
(四)推進產學研合作,激發企業創新能力
政府應發揮聯結企業、大學科研機構、行業協會橋梁作用,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聘請科研院所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科研人員,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參與企業決策論證,參與技術創新活動。全力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尋求在資金、項目、技術、設備、產品開發、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加快新技術、新成果引進、示范與推廣。通過科技交流活動,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提升企業研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