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定科
摘要:我國在國民收入的分配過程中,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正確處理國家、集體、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分配關系,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
關鍵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在國民收入的分配過程中,要把調節個人收入分配防止兩極分化作為全局性大事來抓,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我們的政府現在要千方百計地增加就業,增加國民的收入,讓國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從而拉動國內消費,推動經濟發展,讓國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穩定。
一、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的本質
國民收入分配作為一種分配關系,它的性質和形式由社會生產方式,首先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國民收入歸勞動者共同所有,并按照有利于勞動者的原則進行分配。國民收入的這種分配,把國家、集體和勞動者個人的利益,以及勞動者長遠利益和目前利益結合起來,充分反映了國家、集體和勞動者個人之間的根本利益一致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
二、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原因及途徑
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國民收入還要進行再分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繼初次分配之后,國民收入在整個社會范圍的分配。
(一)國民收入之所以必須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1.用于滿足非生產部門的需要
2.加強重點工程建設,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協調發展
3.設立保障基金
4.建立社會后備基金
(二)社會主義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徑
1.國家財政預算。在國家財政預算中,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基本環節是國家預算,這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國家以預算的形式,把各個部門、各企業上繳的稅金和利潤集中起來,然后再以預算支出的形式,有計劃的將國民收入再分配到各部門、各地區和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銀行信貸。銀行信貸作為對社會主義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它有兩個方面:一是存貸款的本身。信貸在不改變資金所有權的情況下,把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然后向單位、企業或個人發放貸款。二是差別利率。信貸機構通過差別利息率獲得利潤,用于充實信貸資金、支付各種費用、支付職工工資等。同時,存貸款的利息率,可以調節存款者和貸款者的收入。這就使一部分國民收入在工商企業、職工、居民之間進行再分配。
3.勞務費用的支付。享受服務行業各種勞務的人們,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種勞務費用。提供勞務活動的單位,在取得勞務費后,用于支付職工工資、支付管理費用、提留基金和上繳國家稅金利潤。因而,通過勞務費用支付,使這部分國民收入實現了再分配。
4.價格體系。國家利用價格體系,通過價格的調節,影響到交易雙方的實際收入,引起一部分國民收入在各部門、各企業以及居民之間的再分配。
三、按勞分配為主體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體現著社會主義的經濟關系,因而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社會主義生產結構中居于主體地位,個人的勞動還是主要的謀生手段,這就決定了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形式,這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特征。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四、按生產要素分配具有客觀必然性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對生產收益進行分配,即按照各個生產要素對產出的貢獻來分配報酬。在按勞分配的前提下,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有客觀必然性的,其原因是:
(一)要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就必須充分發揮一切生產要素的積極性作用,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它包括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
(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出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按勞分配只是公有制體系內的分配形式,在混合制所有制經濟結構中,要按照誰出資誰收益的原則進行分配。在各種經濟聯合體中要根據各方所提供的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數量和質量參與收益的分配。
(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產權日益受到尊重,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已被廣泛認同,技術參股已成為普遍的投資形式。先進技術的擁有者,無論是單位或個人將其技術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過程,都要求得到相應的報酬。
(四)隨著我國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資本市場得到了發展和擴大,居民個人收入支出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除傳統的消費和適當的儲蓄外,收入中也有一部分進入投資領域,轉化為股票、債券等形式。國家依法保護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財產,鼓勵城鄉居民儲蓄和投資,允許個人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參與收入分配和取得相應收益報酬。
五、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則
目前,我國公有制經濟中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則。
(一)生產資料占有形式決定分配形式。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包括體力和智力在內的勞動力,是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經濟發展歸根到底是取決于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三)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勞動者應當取得勞動成果的主要部分。我國多年來的統計數據表明,就勞動報酬與非勞動報酬來說,勞動報酬始終占第一位。
六、效率與公平
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處理效率與公平的兩者關系時,必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公平與效率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公平是效率的保證,只有社會公平,才能保證長遠的效率。而只有提高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增加社會財富,才能為實現公平提供物質條件。只講公平不講效率,只能實現低水平的平均分配;只講效率不講公平,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最終失去效率。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才能保證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保證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楊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問題的思考[J].理論縱橫,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