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箐媛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0)
莫扎特的交響樂作品在雙排鍵電子琴上演奏技能的探究
——以莫扎特《g小調第40交響曲》為例
馬箐媛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雙排鍵電子琴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新興樂器,有著“一個人的交響樂隊”的美譽。演奏雙排鍵電子琴不僅要有扎實的演奏技巧,也要對曲風有著細膩的專研,這樣才能更符合樂隊實際的演出效果。筆者將莫扎特身處的時期風格與雙排鍵的演奏技巧結合進行分析研究。
雙排鍵;莫扎特;樂隊實際演奏效果。
(一)作者人生經歷。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羅馬,其父親宮廷樂師的身份給莫扎特自小帶來了很好的音樂教育,其自幼作曲隨父親到各國出演,這為他的音樂作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早年的莫扎特服務于宮廷,為宮廷創作了不少的作品。1781年,莫扎特為自己卑微的宮廷樂師身份無法自由創作感到不滿,毅然離開了宮廷,走向了自由音樂家的道路。自由音樂家的道路不平坦,對莫扎特生活有著極大影響,此時,他的音樂風格雖保持著輕快的節奏,但已經開始使用以前不曾使用過的小調的調式調性,表現一種內心無可奈何、悲傷的色彩。
(二)創作背景。《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正是莫扎特離開宮廷后的第七年--1788年創作的,全曲以弦樂為主,是莫扎特寫過的最陰沉,最狂暴,最豪放的一部作品,以小調的調性貫穿。此時的莫扎特飽受生活帶來困苦,窮困潦倒的莫扎特用g小調表達著對當時生活的哀怨、無奈以及內心的吶喊,充滿了憤懣激昂之情。
這是一首直接的、毫不掩飾表達莫扎特內心苦悶的交響樂曲。在配器上,莫扎特非常精簡的只使用了弦樂,甚至沒有使用任何的打擊樂器,但足以表現他情緒的起伏,整個樂曲錯落有致。筆者認為,莫扎特雖在這首曲子上用的是與往常不同的陰暗的小調色彩,但是在節奏上,還是使用了他一貫拿手的輕快的休止符手法。這里就需要我們在充分了解樂隊實際演奏效果的同時,再根據雙排鍵的音色效果控制觸鍵,以達到跟樂隊最接近的效果。接下來筆者會結合由雙排鍵電子琴大師渡邊睦樹編輯的音色數據,在yamaha stage01c雙排鍵上的演奏進一步的分段探究。
第一樂章。甚快板,樂曲使用的中提琴不安穩的和弦伴奏下開始,手指保持跳躍的斷奏,輕巧,主旋律保持連弓,每句都以上弓漸弱結尾,要求我們演奏時,做到手指放松,手腕上提來斷句,例如圖片第一句:這一行所出現的休止符,就是莫扎特作品里特有的風格,要求我們在演奏這個部分時,保持向上弱收,手腕提起,整體動作要小,這樣才能做到弦樂向上收弓的效果。在第二主題開始由木管樂器帶出來的第一句,弦樂加劇顫弓仿佛是與木管樂器在交談,從而表現出莫扎特內心的糾結掙扎的情感。
第二樂章。行板,樂曲雖然進行到降E大調的明亮的調式調性上,但已充滿了焦躁不安的情緒,這一段的樂器轉換開始多起來,要求我們在演奏雙排鍵時注意每個樂器的奏法(跳躍,連貫,再次強調每個句子的劃分。)每個管樂的弱收時都需要結合收踏板,這樣才能夠把每個句子表達細膩完整。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稍快板,雖然節奏依舊輕快,但這早已不是莫扎特的宮廷風格舞曲,每樂句都充滿著莫扎特的糾結,這個樂章多處使用的是高低聲部穿插相互演奏彼此的旋律,這點在上下鍵盤的交替尤為需要注意,如圖:
由上鍵盤的小提斷奏伴奏音型,直接接到由大提琴演奏伴奏音型,要求我們在演奏時特別精準的轉化。
第四樂章。甚快板,這個樂章巧妙地再現了第一樂章的內容,也加入了新的展開部分,將第一樂章大小調的頻繁轉換,雖然讓聽眾應接不暇但毫不違和,直接明了地表露了自己情緒,用強弱分明奏出主題動機。這里要求演奏者有著比第一樂章更加亢奮的狂熱情緒,最后的齊奏在雙排鍵上運用到了管樂齊奏的音色,需要我們集中手指力量,第一手指發力,將鍵盤的后觸音效彈出,以達到模仿樂隊效果。
在演奏雙排鍵電子琴之余,最重要的是非常清晰地了解這個作曲家的個人風格和創作背景,這些內容都對整首曲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熟知這些知識的同時,我們才能在演奏時做出精準的判斷,同時要注意多聲部的演奏思維,只有掌握了很好的合奏思維才能將各個聲部融入到一起,才能真正達到“一個人的交響樂隊”的效果。
馬箐媛,廣西藝術學院2014級音樂學院雙排鍵電子琴演奏方向研究生。
J628.1
A
1007-0125(2016)09-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