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夢璇
讓別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文+張夢璇
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它最深刻,那便是幸福,我們說人生值得一活,因為在每個時刻,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特質和享受幸福的潛力,而每個人都有傳遞和給予這種幸福的能力,那就是——不妨礙他人。
做自己,但不妨礙他人,這是北校給每一個實驗人的人生格言,從現在到以后,這都是永恒的教導和指引。如果你問,不妨礙他人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它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最底線。在人與人關系中,我們常將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分為五個層次——不妨礙他人,幫助他人,樂于助人,助人為樂和舍己為人,毫無疑問不妨礙他人便是基礎,是文明的最底線,它是凝固于人心中的波浪,是照亮文明之路的光亮。
我們在生活中常能遇到這些情況,比如:路口停著幾輛車堵住了出口,里面出不來,外面進不去,或者在銀行的業務辦理窗口前,明明有人在前面辦理業務,卻總有人站到一米線內等候,又或者在餐廳用餐時,鄰桌的人大吵大嚷,嬉笑打鬧。這些現象層出不窮。而妨礙這個詞,就在這其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停車位置,選擇你的排隊方式,選擇享受聚會就餐的快樂,但是如果你擋住了別人的路,你干涉到別人的隱私,你打擾到別人的安靜,那就是妨礙他人。你可以選擇做高修養高素質的圣人,你也可以選擇做我行我素頑固不化的俗人。
美國的父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教育他不要妨礙他人,在公共場合說話不要被第三個人聽到。而我們總說我們接受的是素質教育,可相比之下,我們表現出來的是素質又是什么呢?是課堂上的一句嘩眾取寵,寢室自習間里的嬉笑打鬧,亦或是午睡時間的切切私語?從課間在走廊里逗留大聲喧嘩到自習課的翻箱倒柜,這些學習生活中的日常小事無不在反應同一件事——這一刻的我們不是在享受自由而是在妨礙他人。你要知道,你的不妨礙,不僅代表你一個人的文明素質,走出家門,你代表的是你的家庭,走出校門,你代表的是你的母校,走出國門,你代表的是中國。我們不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文明素質被恥笑,我們的妨礙在示眾,整個民族再丟人。
做自己,但不妨礙他人,這樣的一句話不是說說而已,而是需要你從心底去感受它,接受它,并肯定它。當它成為你的認知,成為流動在你血液里的一部分,你的行動才會真正的不妨礙他人,才能夠多踐行文明素質的真諦。所以,現在我們需要的不是在多少人面前保證以后上課認真聽講,又不妨礙老師同學,以后午睡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休息,而是要從心底主動去認同它并踐行它,努力地讓別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