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婉文
?
護理信息化建設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
鄧婉文
目的:探討護理信息化建設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為臨床進行護理管理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擇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等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管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信息化建設,護理管理結束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護理質量評分、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及書寫文書時間。結果: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質量評分;試驗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及書寫文書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減少護理差錯事件,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故護理信息化建設可在優質護理服務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護理;信息化;建設;優質護理;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當今世界正處于信息化時代。醫院信息化管理建設已經成為醫院現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礎[1],護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護理管理系統和臨床護理系統兩大方面。相關的臨床資料表明[2],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正隨著醫療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不斷升高,常規的、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存在較多弊端,在護理管理過程中無法適應快節奏的護理工作,容易導致較多的護理差錯和誤差,嚴重者時容易引起嚴重的護患糾紛,給醫院的形象和口碑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大護理信息化建設力度是目前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問題[3]。我院收治的患者采取護理信息化建設的取得了較好的護理管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7例,女33例。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為(44.87±6.09)歲。病程5 d~7年,平均病程(3.66±1.03)年。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病情均相對穩定,住院時間在1個月以上。隨機將患者等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護士長對日常護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并每日定時對護理人員的出勤進行考核,及時解答護理工作中的相關疑問;護士長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護理差錯事件,進行全面的調查,追究相應的個人責任。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護理信息化建設,具體的建設措施如下:(1)住院護士工作站系統管理。護士工作站是醫療信息系統的核心系統之一,主要工作包括:①建立患者的基本信息,核實并錄入患者的姓名、床號、性別、診斷等基本信息。②對患者入院、出院及床位調整情況進行錄入。③處理病區醫囑,將病區醫囑信息化,批量錄入醫囑,并設置單個患者醫囑及新醫囑提醒功能。④優化分類執行單打印功能,按照患者的床號姓名,自動生成注射、輸液、口服劑膳食執行單[4]。(2)電子病歷系統管理。電子病歷可以有效反映靜態病歷信息,提供相關的服務,涉及信息主要包括采集、傳輸及儲存,護理人員應該在相應的時間點對患者的基本體征進行錄入,錄入過程以《上海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為參照依據,患者出入院的護理評估單、健康教育均采用表格化操作,從而減少文書書寫時間;對于特殊的護理記錄單,可采用文本模版的方式錄入,以確保護理病歷的真實性和安全性。(3)臨床物流支持系統管理。臨床物流支持系統管理主要應用于科室物資調配、出庫、匯總、接送患者、標本送檢等方面,為了進一步簡化日常事務,臨床護士錄入服務科室應通過鏈接輔助科室管理系統進行預約,統籌合理安排,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務于護理工作,減輕相應的護理負擔[5]。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及書寫文書時間。(1)自擬問卷調查表評價護理滿意度,共10題,每題1分,得分10分為非常滿意、5~9分為滿意、5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越高代表護理管理效果越好[6]。(2)護理質量評分使用模糊數字評分法評定,總分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護理管理質量越好。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2.3兩組患者護理缺陷發生率和護理差錯發生率比較(表3)

表3 兩組護理缺陷、護理差錯發生情況比較 例(%)

2.4兩組患者書寫文書時間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書寫文書時間比較±s)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護理是醫院建設的重要內容[7],優質的護理服務代表了整個醫院的形象和口碑,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總體的護理形勢較為嚴峻,護理人員面對的護理難度和強度均較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因此,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解決現有的護理弊端成為臨床護理領域熱議的焦點問題[8]。
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被動性和機械性,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普遍不高,護理內部的工作能力參差不齊,部分護理人員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大,導致護理積極性較差[9]。另一方面,各大醫院的護理工作較多,而人力資源的分布不均進一步加大了護理難度和強度,護理人員在長期疲勞工作的前提下,容易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因此,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眾臨床專家認為在護理工作中推行信息化建設十分的重要[10]。
現代化護理管理在強調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越來越追求醫護人員滿意度的最大化,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量化考評、監控、反饋,充分并及時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促使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發揮。
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強化護理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試驗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及文書書寫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護理信息化建設對優質護理服務具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護理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水平,減少護理差錯事件,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故認為護理信息化建設可在優質護理服務中大力推廣和應用。
[1]劉鳳梅,孫愛霞.護理信息化體系在臨床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133-135.
[2]張維娟,尤弘霞,路杰,等.醫院護理信息化與開展優質護理[J].甘肅醫藥,2013,32(8):625-628.
[3]楊麗萍,秦亞玲,劉輝,等.基于信息化的護理績效考評體系建立與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4,9(6):13-15.
[4]楊春娟,劉英娟,董海麗,等.護理信息化建設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82-83.
[5]張瓊瑤,李紅,陳美榕,等.依托信息化平臺全面推進優質護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5-8.
[6]周渝霞,于麗莎,于燕波,等.臨床護理程序信息化助推護理的專業化發展[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3):240-242.
[7]梅花.醫院護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8):95-96.
[8]袁寶芳,帥敏.以信息化手段為基礎的腸造口患者延續護理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8):938-940.
[9]魏斌,遲秋艷.電子互動式排班在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4):84-86.
[10]孫慧,周燕,王瑤,等.臨床護理程序信息化與護理專業化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82-83.
(本文編輯馮曉倩)
Influence of nur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n excellent care services
DENG Wan-wen
(Baiyun District Jianggao Health Center of Guangzhou,Guangzhou51046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n excellent care servic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Selected 80 patients admit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4 as research objects,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gav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nducted nur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giving them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fter the nursing management ende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nursing quality score, nursing defect incidence, nursing error incidence and writing time of nursing record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defect incidence, nursing error incidence and writing time of nursing record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quality and level of care services, reduce nursing error events, propel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for which nur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an be heavily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excellent care services.
Nursing;Information;Construction; Excellent care ; Influence
510460廣州市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衛生院
鄧婉文:女,本科,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51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