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銀,代 亮,胡永春,羅繼紅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骨三科,重慶 墊江 408300)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針灸止痛療效觀察
陳友銀,代 亮,胡永春,羅繼紅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骨三科,重慶 墊江 408300)
目的:觀察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針灸止痛的療效。方法: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A組與B組各30例。B組術后8、16、24、36、48、60、72h服西樂葆,A組術后8、16、24、36、48、60、72h針灸足三里、公孫、陽陵泉、懸鐘、外膝眼、三陰交、內庭、昆侖。結果:總有效率A組93.33%,B組96.66%。結論: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針灸止痛效果較好。
髖關節置換術后;針灸;止痛
本研究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針灸止痛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60例,均為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骨傷科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住院患者,隨機數字表分為A組與B組各30例。A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6.3歲,左側15例、右側15例。B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1歲,左側16例、右側14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9年版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2012版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納入標準:①符合髖關節疾病診斷標準及中醫診斷標準;②年齡50~60歲;③行全髖關節置換術;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內科疾病;②肝、腎功能不全;③甲亢等嚴重內分泌疾病;④血紅蛋白小于等于9g/ dl;⑤精神病,惡性腫瘤,妊娠或計劃妊娠,哺乳期;⑥對試驗藥物可疑或明確過敏;⑦近2個月內參加其他研究;⑧嚴重肢體障礙;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
B 組:術后8、16、24、36、48、60、72h口服西樂葆200mg,并于服用止痛藥后按照VAS疼痛評分標準記錄術后3天內療效結果。
A組:術后8、16、24、36、48、60、72h針灸足三里、公孫、陽陵泉、懸鐘、外膝眼、三陰交、內庭、昆侖,時間30min.同時配合G—6805型電針治療儀連續波電刺激,頻率1000次/s,正脈沖幅度為50V、負脈沖為35V,并同時按照VAS疼痛評分標準記錄術后3天內療效結果。
輕度疼痛平均值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為(8.41±1.35)。無痛為治愈,輕度可耐受疼痛為有效,中度疼痛及以上為無效。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產生的機理是組織細胞釋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質,炎性致痛物質既可激活感受器產生痛覺,又可造成中樞敏感化。術后鎮痛方法包括自控止痛法、硬膜外腔給藥、體腔內給藥、恒速靜脈輸液泵、平衡鎮痛、超前鎮痛等。由于這些方法止痛并發癥多,增加了醫生術后監護的難度。針灸止痛強調針對疼痛病機的虛實寒熱,按“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治療原則[1]。人體存在著內源性鎮痛系統,使用鎮痛藥物或針刺特定穴位均可激活此系統起到鎮痛作用,所不同的是針刺還具有整體的調整作用[2]。針灸止痛由于其低廉的費用和較少的并發癥,作為一種臨床止痛方法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針灸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幾乎可以治療各種疼痛[3],疼痛性疾病為針灸臨床的主要適應證。
針灸止痛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止痛的有效療法,可以減輕術后痛苦,改善關節功能。
[1] 米曉峰,土維峰.針刺鎮痛的機理及取穴原則探討[J].山西中醫,2005,21(4):42-43.
[2] 門麗萍,馬騁,李守棟,等.針刺鎮痛臨床研究與應用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針灸,2004,24(12):869-871.
[3] 李連潔.針灸治療疼痛病證的臨床探索[J].光明中醫,2009,24(9):1738-1739.
R246.984.1
B
1004-2814(2016)09-0914-02
2016-05-03
代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