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插電
《驚天破》是吳品儒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按照他的說法,他花費了十年時間來打磨《驚天破》的劇本。跟以往的港片相比,《驚天破》主打“題材特別”,在華語警匪電影中鮮有涉及器官移植、細胞記憶的探討。雖然有新的切入點,可影片中顯而易見的一些邏輯bug和不到位的細節處理,給全片籠罩了一種想當然和虛張聲勢的缺憾。對于一部商業片而言,僅注重大框架上的構思立意,很容易走向以偏概全的死胡同。港片復蘇任重道遠。
導演吳品儒不是電影圈的新人了,他曾經長期擔任葉偉信的副導演,此次吳品儒第一次當導演執導《驚天破》,葉偉信也坐陣監制一職。《驚天破》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故事題材來看,都很有商業大片的氣勢,在場面調度和鏡頭處理的層面上,還是具備一個成熟商業片的底子,劇情發展和節奏鋪墊也差強人意,雖然沒有強烈的風格化,但也沒有出現文戲和武戲分隔這種新手導演容易出現的問題。影片伊始就拋出“警察和兇犯交換器官”的懸念,在港產片中這不是一個“老司機”的題材,但看下去發現,影片對于這種器官排斥的闡釋流于表面,這也讓一開始的懸念變得有些虛張聲勢,沒有好的劇作邏輯來支撐商業片的架構,即便是商業片的節奏感像模像樣,也會讓人覺得故弄玄虛。你看吶,雖然鋪墊了看似很高明的七星聚會棋局殺人案的格局,但是設定中“有理想的殺手”是這樣耍帥的,從容不迫的引爆爆炸裝置,隨后炫酷的科幻英雄一樣的姿態“上了天”,每一個動作都是耍帥,這樣的人物表現在龐大的背景哲學設定下未免顯得膚淺了吧。

電影里埋伏了一些懸疑的點,比如誰是兇手,“警察和兇犯交換器官”會不會導致警察的背叛、生物基因和意志之間的辯證關系等,本以為該片會從劉青云和謝霆鋒誰是兇手這個層面展開燒腦敘事,沒想到敘事突然呈現一種混亂的邏輯發散。比如死去的殺手突然有一個不被人所知的雙胞胎兄弟,就連發型都一模一樣,死去殺手的女友又突然愛上了換了殺手心臟的謝霆鋒,(你怎沒愛上換了殺手肺的劉青云啊!),而身份是咖啡館服務員的殺手女友怎么能參加名流酒會也不得而知。兩位女主佟麗婭和范曉萱的角色設定,功能人物感十足,分分鐘讓人出戲。謝霆鋒和劉青云誰正誰邪的關系也很快浮出水面,就好像導演可以隨意設定一個殺手擁有雙胞胎,導致案件復活一樣,影片漸漸由燒腦的懸念,走向一種想當然的設定。看得出導演的布局很大,在這樣的一個商業片中,既想做到燒腦的邏輯,又想融入一些哲學和宿命感的東西。比如該片賦予殺手“殺手光環”:殺手懲罰的都是壞人。以及“順從生理的不得已”:劉青云瞬間就接受了邪惡的那一面,沒有糾結的抉擇。光有龐大的商業構架,沒有用心去整理邏輯以及做好每一個細節,燒腦的走向變成大寫的尷尬。

要說驚險的戲份,在《驚天破》的呈現比較傳統。比如謝霆鋒中槍后是死是活算一個,謝霆鋒追逐新晉殺手單挑,關鍵時候被劉青云解救,也算一個。由于該片是謝霆鋒闊別銀幕四年的回歸,還是具有一定噱頭。在該片首映禮上,有記者問謝霆鋒是否用替身,謝霆鋒答:“我不需要用替身,其實現場的動作戲沒有太多,動作也沒那么驚險,難度是在角色的揣摩上”。主演都如此說了,驚險程度恐怕是更多依靠后期特效吧。說到后期特效,最后一場拆炸彈的戲真是讓人印象深刻。且不說被關進牢房的謝霆鋒是怎么突然取得了上司的信任,by the way這個上司從頭至尾沒有展現過什么本事就是在說臺詞而已。就這場戲的邏輯來說,看得出導演是想玩點小細節,用一種特殊的手勢讓謝霆鋒把拆彈的密碼傳遞了出去,至于香港警察如何迅速用幾秒的時間做好了的爆破假象的特效視頻,仍舊讓人感覺“想當然”。忽略了邏輯,剩下的就只有影帝劉青云和謝霆鋒飆戲了,在漏洞百出的劇情邏輯中,飆戲這件事也不知不覺變成一種僵硬感的儀式呈現。港片復蘇?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