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親華
9月23日,第五屆《英雄聯盟》高校聯賽于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正式揭幕。《英雄聯盟》正式發布高校聯賽、校際精英賽、高校自發賽以及高校公開課等內容。
在揭幕式現場,除了幾千位高校學子的歡呼喝彩、COSER的帥氣可愛、高校電競選手們的激戰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陳江——代表北京大學在舞臺上進行演講的教授。他的演講風趣而幽默,讓臺下的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后臺,《電子競技》雜志專訪了這位北大的教授,他在采訪中談及了自己的游戲經歷和對高校電競的看法。
把游戲當做橋梁
近幾年來,隨著電子競技的快速發展,電競賽事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喜歡,校園電競活動也成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作為老師,陳教授雖然并不是十分支持學生玩游戲,但與大部分的老師不同的是,他把游戲當做自己和學生之間的一種橋梁,以此來更加了解學生。
Q:您好教授,給讀者做下自我介紹吧。
A:我叫陳江,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副教授。主要教電子和計算機類的課,在學校用70%的時間上課,30%的時間去做研究。
Q:您作為這次北大的代表在高校聯賽的揭幕式上進行演講,您本身很喜歡玩游戲嗎?
A:是的。最初接觸游戲還是中學的時候,沒錢玩游戲只能站在別人后面看。到高三的時候,前一天北大的老師說,陳江你保送北大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去買了個游戲機,我喜歡游戲到這個地步。我到北大的第一個月,看見三角地上的一個角落里寫著招游戲設計,我就投了個簡歷過去,去一個做游戲的雜志社里做游戲測試。做游戲測試聽起來是件很好玩的事,不過做測試的時候,需要把游戲的所有分支都走到,有的時候玩了一個小時卻發現有一條支線沒有走到,又得重新回頭走一遍,這時候就很難過了……這就和單純的玩游戲的爽快不一 樣了。
Q:那像如今火爆的《英雄聯盟》您玩過嗎?
A:2000年左右,我讀博士的時候,玩電子競技類游戲玩得很多。但留校開始教書之后,從那時候起,就懷著另一種目的去玩,就是為了了解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和學生有共同的語言,他們說什么東西我都可以明白,而我說的話他們會覺得很親切。
《英雄聯盟》出來的時候我正在當班主任,學生告訴我,他們中有不少在玩《英雄聯盟》,然后我就自然需要好好學學這個游戲。但由于時間越來越少,所以玩得也比較少了。雖然玩得少,但我知道學生們在想什么,他們的“黑話”我也都聽得明白。
Q:您平時有時間的話會看比賽嗎?
A:說實話,我不會追著比賽看,但經常下載一些比賽錄像來看看,大概了解些。你要說WE、LGD這些戰隊我還是都知道的。
“電子競技遲早是個超大的產業”
繼國家發改委發文支持電競發展后,在9月2日,教育部新增“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進一步體現了國家以及教育層面對電子競技的認可。對此,陳教授認為電子競技獲得國家的認可,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北京大學會慎重考慮如何開展電競課程,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Q:雖然電競產業已經越來越好了,但依舊有很多家長對電競持有消極的態度,您作為北大教授,怎么看待游戲對學生的影響?
A:第一,不是所有的人玩游戲一定會上癮,但是確實有很多人是這樣的;第二,作為老師,我不反對所有的人玩游戲,但是我非常擔心那些本身學習不太好的孩子去玩游戲。我的觀點,并不是說學習好的學生就有資本去玩游戲,而是說,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去玩游戲,本身并不是為了逃避,而是一種消遣——他在游戲里面可以贏得更多的尊嚴、興奮、刺激。而在現實中各種不如意的學生,應該用很多的功夫把他們從游戲里拉出來,因為如果不這樣,他們就太難自己拯救自己了。就像我在演講里所說,電競是“強者的征途,弱者的墳墓”。不用擔心愛玩游戲的好學生貿然放棄學業去做游戲高手——電競已經職業化了,一般玩家的水平差了好大一截,很快就會有自知之明,而把游戲僅僅當作一個消遣的。
Q:據您所知,其他的北大老師有玩游戲的嗎?
A:比我們高一輩的老師,有的連計算機都玩得不熟練,更不要說游戲了。跟我同一輩的老師,他們中手癢的不少,但他們不敢真玩,一方面是工作忙,另一方面,因為只要是競技類的游戲,他們都屬于那種墊底的菜鳥。十多年前有一次在實驗室里面,他們說有個游戲看我玩得不錯,我說行,試試一打五。一開始他們總輸,后來他們熟練了一些,就只能一打三了,再過一陣子只能一打二了,后來他們有孩子了,就徹底不玩了。
Q:國家對電競的相關政策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規范,教育部最近也新增“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您怎么看待?
A:電競產業的規模使這成為必然的事情,不可能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卻沒有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現在的戰隊教練都是以前的老選手,慢慢的會有學校開設戰隊管理的課程甚至專業。甚至可以想象到這些科班的人開始工作時,可能會因為缺乏實戰經驗而被老教練鄙視。只有等到這些人能開始使用先進的手段去做戰略戰術的分析和變革,突然有一天他們終于戰勝了那一波老教練的時候,這件事情才算基本做成了。
Q:你們北大有考慮開設電競課程嗎?
A:開始課程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需要仔細斟酌。如果要做電競課程的話,我覺得會先組織一些老師做一些調研和分析的小項目,慢慢地考慮再成立個小教研組。先建立研究生點,再慢慢的招研究生,等有幾個老師能做這個方向的時候再把電競課程落實下去。就目前來看,直接開設電競課程很難,但這件事情只是時間問題,因為電子競技遲早是個超大的產業,并且它吸引觀眾的程度比一般的體育項目還要強。等產業大了之后,大家都會去做上下游的事情,其中培養專業管理人才、專業運動員,都是這個產業的一個環節而已。
《英雄聯盟》高校聯賽至今舉辦過四屆,已經成為國內最受大學生喜愛的校園賽事之一,也見證了電子競技的繁榮發展。若有一天如陳教授所說,北京大學也開設了電競課程,那將是電子競技發展的又一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