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安徽 淮北 235000)
技工院校電工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劉 偉
(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安徽 淮北 235000)
電工是職業學校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是職業學校電類專業培養人才必須具備的理論基礎。電工校本教材開發要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的教育理念,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原則。要廣泛吸納教師、學生、家長、行業專家參與教材的編寫,井充分發揮畢業生對教材評價的作用。
職業教育;電工;校本教材; 教材評價
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分為環境剖析、課程目標設置、課程組織、課程施行和課程評價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1]。校本課程的開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從任意時間節點開始。
1.1 環境剖析
沒有哪兩所技工院校的環境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必須對學校的環境有所了解。以我們學院為例,有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不同的專業,有五年制高職,三年制中職等不同的學制,這些實際的專業情況都決定了電工類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不可能套用其他學校的課程內容,只能我們老師根據自身的專業設置、課程特點以及培養目標來進行編寫,其他院校的相關課程只能作為參考。
1.2 課程目標設置與組織
在確定電工類特色課程目標時,每一位電工特色課程的開發者都要仔細研究、分析所授課的對象,有針對性的設置課程目標。分析學校環境和確定課程目標是課程組織的基礎。保持“做中學、做中教”,高度注重實際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才能和職業技藝培育,進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1 進行市場調研
2015年8月-2015年12月,課題組組織老師對淮北礦業集團的局部廠礦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采用現場交流與探討的方式。調研的對象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相干負責人、技工院校畢業生等。調研的內容包含:企業運營狀況,電工技能人員構造和需要,企業開展標的,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專業技能和任務能力的全體評估,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倡議等[2]。
經過充分的論證和研究,課題組得到了以下結論:
(1)電工技術人才的用工崗位很多,如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工廠電氣線路維護,電氣故障隱患排查等,不同的企業的用工需要有差異。(2)現代化企業急需大量的電工技術類工人,尤其是對新設備、新技術掌握好的技術工人。(3)企業對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有如下要求:基礎理論知識功底扎實、專業技術相對過硬、職業道德良好、企業忠誠度高等。(4)學院的教育教學工作應注重以下幾點:1)課程設置方面,應理論聯系實踐,設置與企業實際操作相關的課程。2)專業知識方面,應加強電工技術、電氣自動控制等知識的教學。3)專業技藝方面,應增強實際動手才能的培育,如常見電氣故障的識別、診斷和排除,機電設備拆裝、安裝調試和維修,PLC的應用等方面的訓練。4)工作態度方面:應加強企業忠誠度教育,要有良好的職業品德和價值取向。
2.2 進行學生學習情況問卷調查
(1)調查情況。調研組同時對電氣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問卷分析。主要了解以下兩個方面:客觀性方面:了解當前老師的教學辦法、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主觀性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才能和學習目標[3]。調查問卷基本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和困難。
(2)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經過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剖析,能夠得到如下論斷:
1)學生不滿意現在的理論教學模式,目前的教學模式類似于中學時期的填鴨式教學。2)學生認為應加強實習實訓教學內容,掌握一項技能。3)學生不滿意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認為內容過于籠統,寬泛,難以理解掌握。4)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睡覺、玩手機、交頭接耳的現象較為普遍。5)理論學習與企業的工作實踐不相符合。
2.3 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探索校本特色課程的實施方法
提出“公布任務、操作示范、課堂教學、技藝訓練”四步教學法,較好地體現了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宰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從以前的“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校本特色課程的實施方法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以學以致用為基本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高度整合。
二是以任務驅動為基本理念,對學科教學模式進行打破重建。
三是以個體綜合才能素質提升為基本目的,對實習實訓教學進行重點建設。
2.4 推行開放性的課程評價體系
傳統的課程評價體系較為簡單,一般是通過期末考試的成績決定。這種課程評價體系得不到學生學習結果的真實情況,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為每個人創造機會,發揮其積極性,展現自己的優勢,使學生有自信去展示自己、推薦自己。所以應推行開放性的課程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考核,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同樣重要,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從而提高其學習主動性。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緊密圍繞“電工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這一主課題,廣泛探索適,認真做到了兩個堅持:
一是堅持自我學習、自我修養的提高;二是堅持學生都是優秀的,要加強對學生的優點進行培養。課題組取得了以下成績: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較大提升。2)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3)學生的業務素質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學環境,寬松和諧的研究氛圍,為師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4)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5)學生樹立了用工程實際的觀點來分析和解決電工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課題組仍存在以下不足:1)師資投入不夠,應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電工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中來。2)市場調研的范圍不夠廣,還需加大。3)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還需提高,必須經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有所進步,從而開發出更全面的校本特色課程。
[1]楊進.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挑戰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4(04)∶32-34.
[2]潘望遠.職業技術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探索與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10)∶10-14.
[3]潘望遠.談職教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教師素質[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42-43.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9.180
劉偉(1984-),男,山東煙臺人,教師,講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