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央行行長周小川發文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消除價格扭曲。
周小川在文中指出,從數學模型看,就產品/部門結構而言,結構性問題和價格問題是原始對偶關系,結構性改革和價格改革是等效性議題。當然必須有一個有效市場假設,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假設成立,即便是市場無效的情況下,也有一些辦法修復價格機制。實踐中也發現,即便是某些重要產品,政府主導定價也不見得就更好。利率、匯率價格決定問題也大抵如此。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消除價格扭曲。
在文中,周小川著重闡釋了過剩產能的原因和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應重視的政策性問題。他指出,首先,產能過剩在很大程度上與價格扭曲有關。有些行業上項目時,民眾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這很可能是因為價格有問題。價格有問題也可能是稅收有問題間接造成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紡織產能過剩,其中首要原因就是有效關稅稅率出了問題,導致價格扭曲,吸引了大量投資。其次是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問題其實也是一種價格扭曲。理論上,如果有污染,首先得把污染治理代價打入成本和價格加以吸收。如果沒有吸收環境成本,價格就會失實,導致投資大量進入,產能相應增加,最終會產能過剩。
周小川強調,要加強對政策、體制和市場規律的研究,在制定經濟政策和實施改革時少犯重復性錯誤,特別是減少價稅扭曲,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