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政府會計準則第2號——投資》《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和《政府會計準則第4號——無形資產》。此舉是財政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工作繼《政府會計準則—— 基本準則》出臺后又邁出了堅實一步,對于進一步規范政府會計主體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夯實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次發布的四項具體準則依據《基本準則》而制定,主要對政府會計主體在存貨、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四方面相關的會計處理做出了原則性規范。與政府會計主體現行的會計制度相比,四項具體準則的出臺將進一步明確政府會計主體資產的會計確認和披露,健全完善資產的計價和入賬管理,并全面確立“實提”折舊和攤銷的政策,全面引入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同時著力強化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入賬成本的核算。此外,四項具體準則立足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基礎,合理劃分資本化支出和費用化支出的界限,凡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支出均計入相關資產成本,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支出均計入當期費用。
據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財政部將抓緊研究制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表擬在今年下半年公開征求意見,待成熟后以固定資產準則應用指南或補充規定形式單獨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