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6號)。意見明確了下一階段推進央企結構調整和重組的重點工作:一是對主業處于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中央企業,要保證國有資本投入,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二是搭建調整重組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國際化經營平臺,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增強中央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三是推進中央企業強強聯合、中央企業間專業化整合、中央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和并購重組,實現國有資本優化配置;四是通過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清理處置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措施,解決好“退得出”的問題。
7月15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8月13日起實施。辦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對信息披露做專章規定,強化信披監管;二是完善股權激勵的實施條件,明確激勵對象的范圍;三是深化市場化改革,賦予公司自治和靈活決策空間;四是放寬績效考核指標、股票定價機制、預留權益比例、股權激勵與其他重大事項的隔離期、終止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的強制間隔期等方面要求;五是強化公司內部監督與市場約束,完善股權激勵決策程序,實施程序相關規定,對決策、授予、執行等各環節提出細化要求;六是加強事后監管,增加公司內部問責機制安排,細化監督處罰的規定,為事后監管執法提供保障。
7月13日,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辦法指出,中央和國家機關召開一類會議的會議費綜合定額標準為760元/人天、二類會議為650元/人天、三四類會議為550元/人天。同時對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分類進行了明確,強調在會期安排方面,一類會議會期按照批準文件,根據工作需要從嚴控制;二、三、四類會議會期均不得超過2天。在會議規模方面,二類會議參會人員不得超過300人,其中,工作人員控制在會議代表人數的15%以內;不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出席;三類會議參會人員不得超過150人,工作人員控制在會議代表人數的10%以內;四類會議參會一般不得超過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