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歷
劉公勤,中通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創始人,任董事長、首席合伙人,高級會計師,資深注冊資產評估師,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經大學客座教授,連任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副會長。榮獲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暨工商聯等八部門聯合授予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先進個人”稱號和“中國并購專項獎——最佳并購財務服務獎”“全國優秀創業女性——社會公益獎”等獎項,以及“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十佳女注冊資產評估師”“資產評估準則綜合專家”等榮譽稱號,是我國評估業界資深人士,在全國評估業界乃至全國政協經濟委極富影響力,是行業領軍人物之一。
7月2日,《資產評估法》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將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詩云:菁英貴醞釀。自2005年12月資產評估立法工作正式啟動以來,經過十年醞釀,數易其稿,精益求精,歷經三屆人大的四次審議,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終于迎來了凝聚各方智慧和努力的首部基本大法。本刊就《資產評估法》出臺的現實意義及深層次影響,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通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公勤。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
中國總會計師:《資產評估法》醞釀十年,歷經三屆人大的四次審議終于出臺,可謂資產評估行業的一大盛事。您作為代表評估行業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通誠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來一直耕耘于資產評估專業領域,為資產評估立法傾力呼吁,請談一談您作為立法主導者所付出的努力與特殊感受。
劉公勤:資產評估行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公平正義、資源的有效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一直以來缺乏一部專門的法律,致使其法律地位不夠明確。因此,評估立法是評估人的共同心聲。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資產評估法》的出臺,使評估行業的法律地位得到根本確立,具有歷史里程碑的意義。得知這一喜訊,我非常激動。這份激動對我來說有些不同尋常。
從2003年起,我作為資產評估行業代表,有幸連續當選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并被薦選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委員。多年來,我一直努力結合實際工作,充分反映來自資產評估等經濟類中介服務業的社情民意,盡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尤其在資產評估立法這一關乎行業發展根本的重大問題上,在行業主管部門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多次呼吁,積極推動立法工作。經多方調研和征詢意見,我在歷次全國政協會上提出《關于營造資產評估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及法律環境的提案》(2003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作用的建議》(2004年)、《關于進一步治理和優化市場中介執業環境的提案》(2005年)、《關于加快評估立法的建議》(2006年)、《關于積極推進我國資產評估立法進程的建議》(2007年)、《關于對資產評估法草案的修訂建議》(2012年)、《關于大力促進專業服務業發展的建議》(2013年)以及《關于加速資產評估立法進程的建議》(2015年)等涉及資產評估立法問題的一系列提案,并就評估立法以及評估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作用等問題,向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同志、原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分別做了專題匯報。同時,我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全體大會上所做的《關于大力促進專業服務業發展的建議》的發言也引起很大反響,這些提案、匯報及發言受到高層領導和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資產評估法》的出臺,是人大法工委、財經委、評估行業主管部門等眾多部委十年來為評估立法工作所付出的艱辛孕育出的勝利果實;是眾多專家學者專業素養的凝聚,立法智慧的結晶;是我作為三屆政協委員,近十五年來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為評估立法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的最大回報。在感到激動與欣慰之余,我也由衷堅信,這部評估行業生存發展之本的重要法律,將以巨大的法治推動力,為我國評估行業開浚灌溉之泉源,掃蕩遮望之浮云,開啟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的健康規范發展新局面。
開啟資產評估機構跨越式發展新時代
中國總會計師:《資產評估法》與我國當前的發展目標存在哪些一致性?為資產評估行業的規范與發展提供了哪些著力點?
劉公勤:資產評估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秩序、支持國企改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服務資本市場、防范金融風險、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中國經濟大船破浪前行的護航艦。
國家一直倡導的法治目標便在《資產評估法》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可以說,《資產評估法》既符合評估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又符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實現了前瞻性和務實性的完美結合。尤其是對評估機構管理的規范,強調了專業化管理的重要,給了資產評估機構跨越式發展的“底氣”。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四個亮點。
一是極大地提升了資產評估機構的法律與社會地位,掌握了評估業務話語權。《資產評估法》規定“委托人拒絕提供或者不如實提供執行評估業務所需的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的,評估機構有權依法拒絕其履行合同的要求”。同時,也規定了“委托人要求出具虛假評估報告或者有其他非法干預評估結果情形的,評估機構有權解除合同”。這在奠定評估機構社會經濟活動法律地位的同時,通過法律保障了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專業性,改善了評估機構一直以來在評估業務中的弱勢地位,為評估機構掌握話語權,堅持和維護自身的專業水平提供了法理支持,必將為資產評估行業的專業法治之路增添更強大的驅動力。
二是“放管結合”,不僅充分體現簡政放權的改革精神,也從法律層面有力強化行業監管和自律要求。在國家簡政放權,取消了資產評估師、土地估價師等職業資格準入背景下,《資產評估法》適當淡化了對職業資格的要求,對非法定業務不強制要求由評估師承辦,反映出職業資格管理方式的改革新思路。在放開人員資格要求的同時,對包括評估師和非評估師在內的全體評估專業人員的從業行為進行重點規范,明確規定評估專業人員在評估活動中的權利、義務和禁止行為,實際上在更大范圍上強化了對評估從業人員的管理和自律要求。這種“放管結合”的立法思想,既適應了簡政放權的改革要求,又為有效監管評估從業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有利于促進行業自律水平的提升。
三是打通高端人才和資本輸入路徑,解除發展束縛,極大地激發評估行業的發展動力和活力。《資產評估法》規定,評估機構“應當依法采用合伙或者公司形式”。其中,對于公司形式的評估機構,只要求“三分之二股東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從業經歷且最近三年內未受停止從業處罰的評估師”,放開了對評估機構發展的束縛,不僅打通了眾多非評估師專業人員的發展上升空間,為有志于從事評估事業的人才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也助力評估行業吸引并留住眾多優秀的專業人員,快速填補評估人才隊伍缺口。同時,使我國評估機構為做優做大做強而尋求充足的資本支持成為可能,進而為高端評估機構不斷提升專業水準,培育國際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是構筑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資產評估機構的健康規范專業發展。《資產評估法》規定,委托開展法定評估業務,應當依法選擇評估機構。這為資產評估機構的健康規范發展奠定了規則基礎,為構筑我國資產評估服務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確定了法律根基,敦促資產評估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公開透明、專業規范。
鍛造法治經濟的價值基石
中國總會計師:您談到《資產評估法》的出臺之于評估行業是一個里程碑,請您由專業的視角談一下這部基本法出臺的重大意義。
劉公勤:《資產評估法》的出臺,為資產評估行業樹立了破浪前行的法治“燈塔”。它不只是一部對評估行業監管與自律做出頂層設計的普通行業性法律,更是我國經濟領域法律的重要組成,為和基本經濟制度、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填補了重要空白,為法治經濟打造出一塊厚重的價值基石。
《資產評估法》從根本上解決了評估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備以及法律地位缺失的重大問題,使評估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得到長久保障和更有效的發揮。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資產評估法》的出臺是改革信念與法治精神的充分彰顯,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是更有力地守護國有資產安全。在《資產評估法》的規范和保障下,評估作為國有資產資源監管的重要基礎工具,其獨立第三方所發揮的專業價值尺度作用將在法律層面得到有力強化,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常態下,在“一帶一路”等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宏偉規劃實施進程中,更好地承擔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光榮歷史使命。
其次,更有效地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評估可為各類產權交易提供公允的價值尺度,是生產要素實現有效配置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支撐。評估立法將使國有經濟及各類經濟主體在市場交易中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制度上的維護,為市場經濟的順暢運行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得到更加有效的完善。
再次,更有利于規范評估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資產評估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變了評估管理制度體系僅以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行業自律性管理規定為主的被動局面,消除了行業發展的瓶頸,為打破行業發展不協調不統一、凈化執業環境、規范執業行為、進一步優化監管和自律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資產評估法》是一部保障行業健康發展、規范市場價值估量、推動國家法治進步的良法,它的實施,將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公平交易的價值鑒定走向法治規范,搭建一個經濟與社會同時進步的法律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