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不能老像蝸牛一樣爬行,必須要像兔子一樣蹦起來。這不僅是黨和政府的熱切期望,也是人民的期待,更是供給側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加快國企改革是黨和政府的熱切期望
自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就國企改革發表多次講話,要求“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涵蓋國企的地位和作用、國企改革的理念、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國有企業結構調整、激發國有企業各要素活力、優化國有資本布局、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等方面。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對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2016年7月4日,習近平再次對國企改革做出重要指示,特別要求“盡快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李克強總理同日也就國企改革做出重要批示,特別提到“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遵循市場規律,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淘汰過剩落后產能,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既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熱切期望,也是對加快國企改革的重要鞭策。
二、加快國企改革是人民的熱切期待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企改革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綜合實力,而且關系人民的共同利益,人民關心國企改革,就是關心自己的共同利益。國企改革進展不如預期,人民當然憂心失望。人民對于國企改革的關注正在成為國企改革的外在推動力。
三、加快國企改革進程是供給側改革的迫切要求
國企改革的進展之所以受到國人如此的關注,除了國企本身的重要性之外,還要放在我國經濟進入L型增長,中央和政府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認識。
今年權威人士關于我國經濟進入L型增長的論述,引起了各界的廣泛共鳴。L型增長不是一年兩年就會過去的,可能會持續較長的歷史時期。L型增長下,隨著人口紅利、環境紅利的消失,我國經濟杠桿率的高企,過去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維系,經濟結構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大挑戰,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重大壓力,在此背景之下中央發起的供給側改革可謂切中要害。此外,世界經濟增長的前景依然黯淡,外需短期內難見好轉,國內民間投資不斷下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政府穩增長的壓力不小。
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理應在供給側改革和穩增長、促改革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正如著名學者吳敬璉在2016年6月30日的演講中指出的:“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雖然沒有絕對優勢,但它掌握的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而且它所處的行業往往具有居高臨下的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和效率有著重大影響。”
當然,國企在供給側改革和穩增長、促改革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加大投資力度、保證不裁員等方面,更應體現在國企改革和國有企業生產率提升上。
近些年來,國有企業的利潤率、營收增長率均比民營企業低,特別是煤炭、鋼鐵、水泥、船舶等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虧損嚴重。一些大型央企出現了較長時期的虧損,而且短期內難以扭虧為盈。在一些重要壟斷企業,如通信企業,長期產品、服務質量不高,價格居高不下。一些國有企業運營成本奇高,但營收不見提升。一些大型央企憑借自身在銀行貸款方面的融資優勢,舍本逐末,進入房地產行業,在本來泡沫嚴重的房地產企業制造一個又一個“地王”。此外,國有企業利用自己在銀行貸款方面的天然優勢,長期以較低回報率占據大部分寶貴的金融資源,而大量生產率較高的民營企業因融資難、融資貴難以獲得銀行貸款進行投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更指出,當前面臨的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產能過剩、僵尸企業的存在,無一不和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惡化、國有資本配置資源效率過低有關。
正如吳敬璉在2016年6月30日的講話中指出的:“如果國有經濟的經濟效率不能提高:它的杠桿率不能降低,它的投資回報不能夠提高,那么對于整個國民經濟都會起到拖后腿的作用。所以,國有經濟的改革能不能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向前推進,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四、國企改革的行動開始加快
高層的關注和現實的倒逼之下,國企改革的行動開始加快。
2016年6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組織推進有關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和開展特困企業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明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的15%左右,爭取用兩年時間壓減現有產能的10%左右,使專業鋼鐵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業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2016年6月30日,肖亞慶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時,他顯然隨著改革的推進有了更細致更實際的統籌思考,改革的路線圖也有了新意。
根據肖亞慶的報告,今后一段時間,有五件事將成為推進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第一,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二,著力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第三,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第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第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重點改革措施盡快落地。
報告中對解決有關問題首次給出了時間表,比如飽受詬病的央企下屬企業和管理層級過多,這一問題之前甚至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過問。報告中透露,力爭在3年內多數中央企業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級減至3-4級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此外,在談到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時,報告明確指出:今明兩年中央企業壓減10%左右的鋼鐵、煤炭現有產能。采取強化管理、改造提升、債務重組、關閉撤銷、破產清算等方式,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
2016年7月14日,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通氣會上,通報央企試點工作全面鋪開。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糧集團、國投公司試點工作繼續深化,陸續將21項權利歸位于或授予企業,在此基礎上,選擇誠通集團、中國國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選擇神華集團、寶鋼、武鋼、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7家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
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在中國節能、中國建材、國藥集團、新興際華集團等4家的試點進一步深化。
中央企業兼并重組試點,選擇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等3對重組企業開展了試點。
中央企業信息公開試點選擇中糧集團、中國建筑等2家企業開展了試點。
剝離企業辦社會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選擇部分省份開展了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