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藝
摘要:近二十年我國經濟水平日益提升,大多企業在此環境下得到迅猛發展。在經濟發展越來越穩定的背景下,為了解決我國舊有營業稅存在的重復征稅等問題,我國政府自2012年開始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在此番“營改增”稅制改革政策的實施中,不僅是原有的營業稅納稅人受到影響,作為原始的增值稅納稅人一樣受到了波及。本文從水泥企業的生產經營背景出發,結合實際分析“營改增”工作對水泥企業的經營帶來的影響,據其影響提出水泥企業在稅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應采取的措施,進而促進水泥企業在新環境下的生存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 水泥企業 影響 對策
一、“營改增”稅制改革對水泥企業的影響
(一)明確納稅范圍,穩定納稅負擔
在原有的稅法制度中,水泥企業的征稅問題繁雜而多樣,無法明確規定各項業務屬于營業稅還是增值稅,從而導致了重復征稅現象的發生,通過“營改增”的改革,有效地明確了水泥企業的納稅范圍。另外,水泥企業作為工業企業,其用于生產的石灰石,砂巖等原材料大多由小微型企業提供,部分原料不能取得增值稅發票,甚至有部分小微企業為逃避稅負,開具虛假發票,種種行為導致水泥企業稅負越來越高。在“營改增”之后,針對增值稅發票的真偽檢驗更加系統,發票的管理更加規范,水泥企業的進項稅額得到有效的保證,企業稅負也就具備一定的穩定性,進一步穩定了企業的資本支出,為水泥企業的平穩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緩解高額運費支出,降低企業稅負
水泥企業的生產經營主要是將“生料”運輸到企業并加工成“熟料”,最終生產出水泥進行銷售。由于水泥生產對于原材料的需求量較高,并且多數水泥企業生產用的原材料都是經過長途運輸得到的,這造成了企業運輸費用占據的成本極高,部分原材料的運輸費用甚至高于原材料本身的價格,原本廉價的原材料加上高額的運輸成本,致使水泥企業在原材料采購方面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此次“營改增”后,運輸業成為增值稅納稅人,也就意味著水泥企業在進行原材料的運輸過程中,可以取得一筆大額的進項稅,原本高額的運輸費用可以在增值稅的納稅階段得到部分“補償”,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泥企業的資金流出,使企業節約出部分資金可以投入到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環節中去,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增加市場活力。以水泥企業發生5萬元運費為例,“營改增”之前,5萬元運費要和采購的原材料相互配比,然后計入原材料的成本中去。“營改增”稅制改革后,5萬元的運費會產生一張交通運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此產生0.5[5÷(1+11%)×11%=0.5]萬元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在此基礎上,水泥企業的城建稅和教育附加稅也會相應的有所減少,降低了企業稅收負擔,緩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
(三)下游企業觀念轉變,水泥定價受影響
水泥企業的主要銷售對象是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在此次“營改增”稅制改革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全部納入增值稅納稅范圍。原本施工企業的稅收是根據營業額的百分比來繳納的,與施工成本無關,所以材料采購環節在保證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質量的基礎上,一直追求盡量低的材料購進價格。但是變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后,納稅額取決于增值額,并采取稅收的銷項進項差額進行繳稅,也就意味著施工企業越來越重視進項稅額的抵扣。原本水泥企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依據低稅率營造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這也將為水泥企業的一般納稅人增強市場競爭力,開拓企業在市場的份額并營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
二、水泥企業面對“營改增”稅制改革應采取的措施
(一)管理者轉變思想觀念
企業戰略的制定是企業管理層的意志體現,也就是說一個企業想要轉變經營理念或者是經營方式,管理層的觀念很重要。在我國近幾年的稅制改革中,水泥企業雖然沒有直接被納入改革范疇之中,但是卻因絕大多數相關行業都處在“營改增”范圍內而受到較大的影響。企業管理層在認識到國家政策會波及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第一時間,就應該積極深入了解相關政策,并及時轉變管理觀念,從大局出發,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經營戰略,并組織下屬各職能部門積極落實,從而使企業在稅制改革過程中奠定有力的發展基礎。
(二)完善財務人員配置
水泥生產企業一般生產規模適中,所以企業內部財務工作人員較少,財務室只有一個會計和一個出納的現象比較普遍。在“營改增”稅制改革后,水泥企業應在財務部門招納更多的財務管理和規劃工作人員,在納稅籌劃、生產預算等方面分別設置相應的崗位,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通過優化企業的資本配置,促進企業資本結構的升級;通過規劃企業的收入與支出,科學合理地穩定企業各個生產期間的稅收負擔。另外,在人員完整配置的基礎上,企業應積極組織財務相關人員進行“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學習,“營改增”政策雖然是結構性減稅政策,是一項福利政策,但從直觀的角度看,企業的稅負是增加的,若財務管理人員的認識不到位,企業在稅制變革后稅負控制就只能處于被動地位,直至企業被市場淘汰。反之,財務人員在深入了解此次稅改的真諦后,才可以通過合理的籌劃為企業降低稅負,節約企業資本,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科學定價,合理定價
水泥企業的主要銷售對象為建筑企業,因為施工企業受“營改增”政策影響,所以越來越注重進項稅額的取得和抵扣。原本銷售對象不注重的方面,水泥企業自然也不會過多地研究,但是現在施工企業在稅收方面轉變了思路,水泥企業自然也要就相關的活動進行研究。以產品報價為例,水泥企業原本的競爭規則是:直接報出的價格,在質量相同的基礎上,價格越低市場份額自然也就越高。但是稅制改革后同樣的產品,小規模納稅人報價240元/噸,一般納稅人報價250元/噸,施工企業在采購時如何選擇?看似小規模納稅人提供的價格偏低,但是結合后期施工企業的稅務支出進行綜合計算,選擇前者企業每噸水泥成本支出240元,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6.99元;選擇后者施工企業每噸水泥成本支出250元,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卻達36.32元之多,二者價差在10元,而稅收差卻有29.33元之多。綜合二者進行考慮,小規模納稅人的價格優勢已經不在了,水泥企業的一般納稅人在享受政策帶來的優惠之余,要將部分利潤讓利給下游企業,合理降低企業水泥價格,在水泥行業中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力。
三、結論
水泥企業的上下游企業都處在“營改增”稅制改革的試點之中,企業從材料采購到成品銷售都受到了波及,導致水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作為老工業企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和理念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形勢,把握住此次“營改增”工作帶來的機遇,促進企業生產結構升級,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是水泥企業目前形勢下生存發展的必要措施。
參考文獻:
[1]李高峰.淺談營改增對水泥企業增值稅的影響[J].中國教材,2015(3).
[2]劉愛明,俞秀英.“營改增”對建筑業企業稅負及盈利水平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5(1).
[3]鄧青松,呂昊.“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3(5).
(作者單位:湖南金山水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