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展非常迅猛,這與新三板市場的吸引力強密不可分,同時也是注冊會計師傾注大量心血的結果。然而,在對擬掛牌公司進行審計的過程中,相較其他審計項目,注冊會計師要付出更多的勞動。
做好“播種機”和“宣傳隊”
很多公司管理者把融資作為掛牌的主要目的。同時,很多擬掛牌企業的管理者并不清楚財務工作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不清楚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后財務工作的重要性。殊不知,掛牌前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外部資金望而卻步。由于外部監管和中介機構的作用,新三板市場提供了一個資金供需雙方交換信息的平臺。掛牌公司要在這個平臺上充分展示自己所能夠掌握、使用和潛在的資源以及這些資源所能給公司帶來的利益。
這些資源如何取得、如何使用以及將帶來怎樣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經過財務人員的分類,歸集到恰當的會計科目,客觀反映在財務報表中,并與其他的輔助信息一起傳遞給潛在的信息使用者。
財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個真實的財務成果的反映來自于企業的規范經營以及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注冊會計師必須做好“播種機”和“宣傳隊”的工作,向企業傳達這些信息,讓企業上上下下認識到規范治理的重要性,讓企業發自內心地規范核算,以真正化解執業風險。
助力企業規范核算
實踐中,擬掛牌企業最大的短板是人才的缺乏,企業財務人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時,注冊會計師應幫助企業做好會計核算等工作。首先,注冊會計師應幫助企業完善會計機構,充實隊伍,以適應企業掛牌后的各項工作;其次,注冊會計師應輔導企業財務人員規范核算,加強財務管理工作。
注冊會計師一般會花費幾個月時間指導擬掛牌企業整改財務問題。很多企業往往為了圖快、圖省力,外包給其他的注冊會計師或者咨詢機構。遺憾的是,這些外聘機構并不完全具有勝任能力。另外,在外包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不能深入其中,錯過了學習和提升專業能力的機會,不利于財務人員的隊伍建設。因此,在財務整改階段,注冊會計師需提出財務整改的具體標準,指定專門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輔導企業財務人員整改財務問題,以此促進企業相關人員深刻理解財務工作的核心和內涵,幫助企業建立和充實財務隊伍。
審計報告必須“真實”
注冊會計師在新三板掛牌過程中的本職工作是出具審計報告。股轉系統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財務要求是“真實”,因此,注冊會計師要甄別擬掛牌企業的真實的經濟事項和交易,出具能夠反映企業真實情況的審計報告。
另外,很多財務人員把發票作為處理經濟事項和交易的重要憑證,而忽視了其他證據,這種做法可以說是本末倒置。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每一個事項或交易都有其完整的過程。財務人員如何在會計處理中真實完整地體現這個過程,主要的依據是在這個過程中,交易或事項從發生到結束所經歷的各部門、各崗位產生的各類文檔。會計人員要對這些文檔進行認真分析,加工成會計資料,作為原始憑證,以此進行分類,記錄到會計賬戶,從而真實反映企業的每一個交易或事項。
注冊會計師檢查在事項或交易從發生到結束的全部過程的基礎上,還要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等情況判斷這些業務發生的合理性,這樣才能使出具的審計報告達到“真實”的目的。
關注掛牌后的審計風險
掛牌后,首先需要磨合的是企業團隊。很多企業掛牌前只有一兩個股東和管理層,成為股份公司后,董事會、監事會、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職位人員增加,決策程序就會增加,這使得企業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適應。另外,企業需要注意在掛牌后進行科學決策。很多企業家把掛牌新三板作為自己二次創業的出發點,尋求如何利用新三板市場完成資本、資源、人才等的對接,促進企業更大的發展。
以上情況都會對掛牌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目前,許多掛牌的新三板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對掛牌企業造成極大的傷害。注冊會計師需要給予掛牌公司更多的關注,必要時給予專業上的幫助。無論是不規范的操作還是激進經營帶來的風險,都會傳遞到審計機構,給注冊會計師帶來極大的審計風險。因此,企業掛牌成功是注冊會計師承擔風險的開始,注冊會計師必須對審計風險做出判斷,并及時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