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中國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行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5%,遠高于全球7%-8%的增速。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2556億元,2015年預計將超過3000億元。與醫藥制造業相比,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僅占醫藥總市場的10%,相較于全球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42%的比例,還有巨大的向上發展空間。
受到人口老齡化、中產階級日益壯大及政府不斷增長的醫療支出等方面催化,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有望維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并呈現以下幾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進口替代主題升級。部分傳統耗材類及監護類產品已經基本實現進口替代,下一階段的進口替代將轉向附加值較高的高端手術及影像診療設備等領域;“美國技術+中國制造+全球市場”會成為一個重要主題。
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經歷了從進口到國產、從材料工藝到機電加工一體化、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市場的漫長過程。中國醫療器械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早期基本全靠進口滿足需求。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很多國內醫療器械公司從相對簡單的材料工藝和設備開始,利用低廉的價格和政策紅利逐步取代國外公司,在某些細分領域占領了大部分國內市場。隨著消費和技術的升級以及國家的戰略性布局,國內醫療器械公司將實現附加值更高的高端手術及影像診療設備的進口替代。
專業人士認為,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國產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和全球化都將是一個主要趨勢,而創新是最佳手段。大批掌握核心技術的海外創業者看到了國內市場的機遇,將技術和產品進行本地化,利用國內相對低廉的人力成本建立生產基地,然后通過經銷商將產品銷往全球,實現全球化路徑?!懊绹夹g+中國制造+全球市場”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成為市場熱捧的主題。
顛覆性技術逐步滲透。液體活檢、手術機器人、3D打印等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有診療手段及醫療格局。
液體活檢對于癌癥檢測而言是顛覆性的。檢測血液中的CTC(循環腫瘤細胞)及ctDNA(循環腫瘤DNA)對患者腫瘤進行診斷與監測的方法稱為液體活檢。液體活檢的出現可以解決組織活檢的局限性問題。該技術能夠解決臨床取樣的難點,滿足對患者高頻次監測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檢成本低的優點。
未來有望應用在腫瘤早期篩查、腫瘤患者動態監測,以及個性化用藥指導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堵槭±砉ご髮W科技評論》將液體活檢評選為“2015十大技術突破”。
在外科手術領域,手術醫療機器人的出現顛覆了現有手術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醫生的雙手。相對于傳統手術,手術機器人具有明顯的優勢:病人出血少、康復快、醫生培訓時間短。外科手術將從“切除時代”進入“可修復時代”。作為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外科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已經廣泛應用于包括成人和兒童在內的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及心臟等各種手術。
3D打印是制造業具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滲透和應用有著喜人進展。之所以說是顛覆,是因為它解決了以往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在骨科領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采用3D打印的人工樞椎為頸椎腫瘤的患者做治療,進行的腫瘤切除效果很好,已經有了四個成功病例,這在之前是難以想象的。另外,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3D打印人工肝單元的成功面世也為新藥篩選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我國3D打印領域的領先公司如邁普生物,已經率先實現了3D打印硬腦膜的商業化,給市場注入了一針興奮劑。
平臺型公司呼之欲出。越來越多的A股醫療器械類公司開始尋求境外并購的機會,跨境套利空間明顯。與此同時,一些大型藥業也開始考慮整合器械類公司,打造綜合性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平臺。
國內醫療器械公司不僅希望通過海外并購來實現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新的市場發掘,還希望通過海外并購來實現技術的更新換代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相對于國外資本市場,國內A股市場有著無可比擬的估值優勢,跨境收購的套利空間十分明顯。
部分A股上市的大型藥企也正在積極尋找藥品之外其他相關領域的并購機會,將觸角延伸到器械領域,希望打造綜合性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平臺,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并購已經從單純的渠道并購或者產品并購逐步演化到了并購3.0版,也就是圍繞整個生態進行布局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