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進軍 / 濱州醫學院圖書館
高校電子閱覽室電磁污染現狀研究
韓進軍 / 濱州醫學院圖書館
為研究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讀者所受電磁輻射的實際狀況,我們對濱州市四所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進行了場地及電腦操作者所受電磁輻射強度的監測,其結果表明: 被監測的電子閱覽室電腦開機前、后其現場電磁均低于0.5 V/m在安全限值內;電腦操作者在距離顯示屏(CRT)40cm以上操作電腦,其電磁輻射值在安全范圍內。
高校圖書館;電磁輻射;電磁污染;現場監測
電磁污染就是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其向空中發射或泄露就是電磁輻射。這種電磁輻射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過量的電磁輻射就造成了電磁污染。電磁輻射作為高校圖書館污染家族的生力軍,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據有關醫學資料報道: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必將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長期、過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引起視力、記憶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1]當前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電磁輻射強度到底超不超標,為了弄清實事,不久前筆者利用專業設備對濱州市多所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電磁輻射現狀進行了監測,并對監測數據結果進行了比對分析,現已初步掌握濱州市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電磁輻射狀況的第一手資料,這對于我們今后開展圖書館室內環境污染的監測防治,進一步改善在館人員的環境狀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筆者選取了濱州市四所高校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作為監測對象,每個被監測室設5個監測點,將其平均值作為室內環境電磁輻射強度的監測值。對操作人員,選擇操作者的眼睛和手掌所在位置處以及操作者后腦處,作為電磁輻射強度的監測點,因為電腦最主要輻射部位為顯示器,由于電子閱覽室擺放了大量的電腦,空間相對比較擁擠,其行距基本不到1m,使前排電腦操作者的后腦正對后排電腦顯示器突出的后部,而顯示器后部電磁輻射強度大,從而使室內操作者后腦所受輻射大。
測試設備,采用西班牙波控SMP-560型多探頭電磁場輻射測量儀。所得監測值為監測點處頻率范圍在1OOkHz ~3GHz的電磁波所產生的綜合電場強度(V/m)。采用評價標準為《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88)[2]、《電磁波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3]。根據相關標準,高校圖書館屬安全區,需按一級標準進行評價。所測電腦電磁輻射頻率范圍含蓋了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屬于標準中的混合波段,其綜合電場強度標準限值由復合場強加權確定,為5 ~10 V/m之間。電腦最主要輻射部位為VDU,我國電磁學專家對多處電腦VDU電磁輻射的強度和頻率作了多次監測,測試結果顯示:電磁輻射頻率范圍在150kHz ~500MHz,即包括射頻輻射和微波輻射[4]。
筆者于2015年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攜帶儀器設備,在有關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先后對濱州市四所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進行了現場監測。對室內監測時,要求關閉日光燈、手機等其它具有輻射的設備,以便排除其它干擾因素。
3.1電腦開機數量及開機時間對環境電磁輻射強度的影響
選定電子閱覽室,在其正中央,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3m處;在同一高度上,以房間中心為圓點(設為A點),根據房間的大小在2m或5m為半徑的圓周上等距離分布的4個點(設為BCDE點)。監測值為環境電磁波強度,而不是近距離接觸輻射源的輻射強度。

電子閱覽室環境電磁輻射強度與電腦開機數量及開機時間的關系(表1 )
從表1中可知,不同數目電腦開機前后相比,環境電磁輻射強度沒有太大增加,電腦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環境的整體影響并不突出。這是因為電磁輻射隨距離衰減得很快,因此電腦對整個環境輻射強度的影響是不明顯的。電腦電磁輻射的危害主要在于它對于近距離接觸電腦的人群的危害。隨著室內電腦開機時間的延長環境電磁輻射強度值沒有隨之呈現增長趨勢。這是因為電磁輻射是能量傳播,其在空間某一點的強度不會隨時間積累而增長。根據表一,利用SPSS軟件,計算環境電磁輻射強度值與室內電腦的開機數量和開機時間的相關系數,均為0.263(p=0.343);因此室內電磁輻射強度與二者均不相關。綜上所述,開機的數量對于被測室內電磁輻射強度大小無顯著性差別,而且與室內電腦開機時間的長短也無關。
3.2 電子閱覽室開、關機環境電磁輻射強度監測

室內環境電磁輻射強度監測值(表2 )
表2可以看出,開機前后被監測的室內環境電磁輻射強度沒有顯著性改變。均低于0.5 V/m。各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整體都符合電磁環境安全標準。即使這樣,讀者如果與電磁輻射源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身體必將受到一定危害。
3.3操作者前、后方不同距離處電磁輻射強度平均值的監測分析
電子閱覽室內顯示器屏幕前、后方不同距離處的電磁輻射強度進行監測,其監測平均值見表。

顯示器屏幕前、后方不同距離處電磁輻射強度平均值(表3 )
由表3可以發現:CRT屏幕前、后電磁輻射強度都是隨著與屏幕距離的增大而很快衰減,LCD屏幕從屏幕中心處到40cm處電磁輻射強度值相對比較低,建議為了讀者的身體健康,有條件的圖書館應使用或更換液晶顯示器(LCD)。據調查結果發現操作者通常在距離顯示器屏幕前后方40cm處操作電腦,即接近電腦使用者操作電腦時眼睛所處位置處,測得的電磁輻射強度均低于5v/ m。在40cm外的電磁輻射強度均<1v/m,參照國家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安全值為5 ~10v/m),則電腦使用者通常眼睛處的電磁輻射強度為安全值內,對人體無傷害。但如長時間暴露在此環境下,由于輻射劑量在體內的長期積累將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通過對濱州市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電磁輻射情況的監測與分析,掌握了高校圖書館讀者使用微機及受其電磁輻射污染的狀況。現場監測數據經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各被監測單位使用的微機未對室內整體電磁環境造成顯著影響。且被監測對象中心電磁輻射強度均低于0.5 V/m,電子閱覽室及辦公室內整體的電磁環境為安全限值內。
此次監測可以發現,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電腦按行排列過于緊密,前后兩行之間距離一般不到lm。電腦開機時,屏蔽不好的CRT顯示器后方突出部位輻射強度很大,而前排電腦使用者后腦及背部與其相隔距離在10cm~30cm之間甚至更小,所受輻射強度超過或接近安全值,這一點不容忽視。因此,電子閱覽室電腦按行擺放時應加大行距,或采取相對式布局方式。
對于微機操作者的操作位置的測量顯示,操作電腦時,操作者通常距離顯示器屏幕前方40cm ~50cm,現場監測結果表明距離屏幕前方40cm以外的輻射強度值在安全值內,因此通常在顯示器前方的操作距離內是安全的。近距離操作者的輻射強度值偏高,因此對于長時間近距離上網的讀者,圖書館可以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如設置提示牌、限時斷網等方式來保障讀者的身體健康。
[1]史承業.高校圖書館電磁污染及其防護[J].科技情報開放與經濟,2004(9):67-68.
[2]《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88).
[3]《電磁波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
[4]Dong Shuqi n. Pl ease to on guard against the harm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thecomputer operator' s heal.Shandong Electron, 2000, 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