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敏 李 飛 高 月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 錦州 121000)
?
白細胞介素-18、細胞間黏附因子-1在大鼠左心缺血再灌注肺損傷中的作用及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宋桂敏李飛高月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錦州121000)
目的探討白細胞介素(IL)-18、細胞間黏附因子(ICAM)-1在大鼠左心缺血再灌注肺損傷中的作用及對呼吸功能的影響。方法60只SD大鼠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復制左心缺血再灌注肺損傷模型并與BL-420生物信號采集分析系統相聯,對照組不進行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結扎其余操作均同研究組。觀察兩組肺組織在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 min時間點時的IL-18、ICAM-1表達情況,同時對比外周血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L-18水平、動脈血氧分壓與呼吸曲線等。結果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 min時研究組IL-18、ICAM-1表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外周血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L-18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呼吸曲線幅度、強度、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IL-18能夠激活ICAM-1釋放增多,吸引白細胞在肺循環發生黏附聚集釋放反應,導致炎性細胞因子的進一步釋放,造成肺炎癥反應失衡,繼而引起大鼠急性炎癥損傷并導致呼吸功能的下降。
白細胞介素-18;細胞間黏附因子-1;左心缺血再灌注;肺損傷
急性左心心肌梗死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急性病癥,患者主要以憋悶、氣喘等呼吸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1〕。對于此類患者的臨床治療,若進行溶栓治療則不但不能夠改善病情,還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的發生〔2〕。探討左心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損傷的機制,對臨床治療急性左心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本研究探討白細胞介素(IL)-18、細胞間黏附因子(ICAM)-1在大鼠左心缺血再灌注肺損傷中的作用及其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1.1實驗動物納入SD大鼠共60只,體重為250~350 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0只,雌雄各半。
1.2主要儀器與試劑BL-420生物信號采集分析系統;IL-18酶聯檢測試劑盒;IL-5與ICAM-1 sp-0023免疫組化試劑盒。
1.3實驗方法稱重SD大鼠后采用25%氨基甲酸乙酯進行全身麻醉后進行固定、備皮,并進行頸外靜脈插管及左側頸總動脈插管,然后開胸找尋左冠狀動脈的前降支。研究組在該血管上平行放置直徑0.3 mm的銀絲,并通過縫線束緊銀絲后結扎,以減少動脈血流,并造成相應的心肌缺血。待結扎30 min后,提起線端并剪開結扎線,以恢復血流的供應,造成缺血后再灌注損傷。對照組則只進行穿線,并不進行結扎。兩組進行胸部手術操作之前均于劍突下面作一小切口,充分暴露膈肌,并利用兩個針式電極掛于膈肌兩側,將電極與BL-420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進行連接,以記錄呼吸曲線。選擇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 min 3個時間點作為觀察點,在每個時間點均經頸外靜脈取大鼠外周血5 ml備用。然后處死大鼠并取出肺臟,然后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并取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5 ml備用。監測大鼠外周血動脈血氧分壓(PaO2)。取各肺右下葉并采用4%多聚甲醛進行固定備石蠟包埋、切片、免疫組化分析。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Spearman檢驗。
2.1兩組肺組織中IL-18、ICAM-1表達情況比較見表1,表2。

表1 兩組各時間點IL-18陽性表達率比較(n,n=10)

表2 兩組SD大鼠各時間點ICAM-1陽性表達率比較(n,n=10)
研究組在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 min時IL-18、ICAM-1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肺組織在缺血30 min、再灌注30、60 min時IL-18表達增多與ICAM-1表達增多呈現正相關(r=0.610、0.812、0.731,均P<0.05)。
2.2兩組PaO2水平比較各時間點研究組PaO2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兩組外周血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L-18水平比較各時間點研究組外周血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L-18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兩組呼吸曲線比較各時間點研究組呼吸曲線幅度、強度、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3 兩組PaO2水平比較

表4 兩組外周血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IL-18水平比較

表5 兩組呼吸曲線比較
IL-18主要由活化的肺巨噬細胞生成〔3,4〕,能夠作為前炎癥因子誘導其他炎癥介質的生成及釋放,同時能夠促進T細胞成熟及中性粒細胞活化〔5~7〕。此外,IL-18還能夠顯著增加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6、IL-8等細胞因子的生成及釋放,且可以促進ICAM-1生成的增加〔8,9〕。ICAM-1主要存在于內皮細胞的表面,正常情況下機體組織內不表達或低表達。但因病理性因素造成內皮細胞表達ICAM-1增加時,ICAM-1則能夠與粒細胞表面的整合素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導致白細胞黏附聚集并發生釋放反應〔10,11〕。因此,ICAM-1屬于介導中性粒細胞參與炎癥損傷級聯擴大反應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本研究表明在左心缺血再灌注誘導的急性肺損傷中,IL-18的釋放及IL-18所激活的ICAM-1釋放增加是急性肺損傷發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學基礎。肺組織中ICAM-1水平升高,能夠造成白細胞黏附聚集,繼而出現釋放反應,促進TNF-α,IL-1β及IL-6等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并進一步擴大炎癥級聯反應,從而導致炎癥反應的失衡,最終造成急性炎性損傷的發生。組織損傷則能夠造成器官功能的損傷〔12〕。
1楊媛媛,史琪,穆玉明,等.心肌梗死不同時間段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含量與左心功能關系的實驗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24(3):254-7.
2李文明,張志揚,謝文韜,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4(8):1302-6.
3劉丹,李美琪,周秀華,等.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0、白細胞介素18及細胞間黏附分子1水平的變化〔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33):31-2.
4Wang Y,Mingli J,Chen L,etal.Breviscapine reduces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left heart ischemic reperfusion i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IL-18〔J〕.Exp Ther Med,2013;6(5):1322-6.
5Perejaslov A,Chooklin S,Bihalskyy I,etal.Implication of interleukin 18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 in acute pancreatiti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8;55(86/87):1806-13.
6楊淑君.細胞因子水平與膿毒性腎損傷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療,2010;29(3):5-6.
7Elsherbiny NM,AbdElGalil KH,Gabr MM,etal.Reno-protective effect of NECA in diabetic nephropathy:implication of IL-18 and ICAM-1〔J〕.Euro Cytok Network,2012;23(3):78-86.
8汪明,李艷,張平安,等.心肌梗死患者細胞間黏附分子-1基因多態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9):702-6.
9周青,鄧傾,陳茜,等.抗內皮細胞黏附分子-1靶向微泡介導hAng-1基因轉染治療兔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0;12(7):433-6.
10王健,黃午陽,鄭其升,等.TNF-α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ICAM-1和VCAM-1表達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3;29(8):1179-80.
11梁磊,陳懷永,吳琦,等.核因子-κB在肺氣腫合并間歇低氧大鼠內皮細胞炎癥損傷的機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38(3):196-201.
12劉俊田.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的炎癥機制的研究進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36(2):141-52.
〔2015-01-15修回〕
(編輯苑云杰)
宋桂敏(1974-),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心血管內科研究。
R363.2
A
1005-9202(2016)18-4442-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