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威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神經內一科,遼寧 沈陽 110024)
?
鹽酸小檗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
吳威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神經內一科,遼寧沈陽110024)
目的探討鹽酸小檗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方法常規對癥治療,給予兩組患者抗凝劑阿司匹林腸溶片,對照組患者阿托伐他汀鈣口服;觀察組患者阿托伐他汀鈣片+鹽酸小檗堿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并以超聲監測治療前后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C、TG、LDL-C均明顯改善(P<0.05),兩組HDL-C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的總TC、TG、LDL-C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變薄,不穩定斑塊減少(P<0.05),兩組間比較,觀察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不穩定斑塊減少情況比對照組改善更多(P<0.05)。結論鹽酸小檗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對降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厚度和增強其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鹽酸小檗堿;阿托伐他汀;急性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急性腦梗死通常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導致腦供血中斷、腦組織壞死的急性發病,臨床腦血管疾病中較常見,預后常不佳,近年來該病發病有上升趨勢。血脂異常尤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他汀類藥物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能夠穩定頸動脈脈粥樣硬化斑塊,治療急性腦梗死〔1〕,但單純用藥療效仍不理想。本研究對急性腦梗死采用鹽酸小檗堿與阿托伐他汀聯合用藥,取得更滿意效果。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4例,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齡65~78歲,平均(71.3±4.7)歲,所有患者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2〕,發病時間≤48 h,所有患者經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排除60日內服用降脂藥者,收縮壓>200 mmHg舒張壓>100 mmHg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及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造血系統障礙等。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65~77歲,平均(71.0±5.1)歲;觀察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65~78歲,平均(71.6±4.3)歲;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研究。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囑患者低脂低鹽飲食,對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常規降壓、降糖,對感染等并發癥對癥治療,給予兩組患者抗凝劑早期溶栓治療,抗凝劑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晚餐后100 mg/次,1次/d。給予對照組患者阿托伐他汀鈣片40 mg/d,口服;給予觀察組患者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d,口服,鹽酸小檗堿片0.4 g/次,3次/d。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采用抽取靜脈血3 ml,2 500 r/min離心檢測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并以超聲監測治療前后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包括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值)、不穩定斑塊數目。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行χ2檢驗,t檢驗。
2.1比較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前TC、TG、HDL-C、LDL-C水平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C、TG、LDL-C均明顯改善(P<0.05),兩組HDL-C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的TC、TG、LDL-C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變薄,不穩定斑塊減少(P<0.05),兩組間比較,觀察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不穩定斑塊減少情況較對照組改善更多(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表2 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前后對比±s,n=47)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卒中約占所有缺血性腦卒中的20%〔3〕,血栓堵塞腦供血后,造成能量代謝障礙,活性氧生成過多而機體抗氧化能力不足,發生自由基反應,鈣離子過量內流,一旦血流被完全阻斷,持續8~10 min,神經元即可發生不可逆損害〔4〕。
阿托伐他汀是一種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有研究表明,長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減少腦梗死再發,降脂治療對穩定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重要意義〔5〕。阿托伐他汀能夠促使肝臟內LDL-C的代謝,降低體內非HDL-C水平〔6〕,抑制產生內源性總膽固醇,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減少急性腦梗死發病的危險因素。阿托伐他汀不僅具有抗氧化應激、改善內皮功能、抗炎癥等,對于縮小斑塊及加強其穩定性也有積極作用。研究證明,阿托伐他汀能夠減小腦梗死面積,能夠改善腦卒中功能終點,增加腦的可塑性,可能具有促進神經再生、新生血管生成和突觸再生的作用〔7〕。鹽酸小檗堿又稱黃連素,是一種異喹啉生物堿。臨床主要用于腸道感染及菌痢等,不僅如此,其降脂作用等同甚至優于立普妥等他汀類藥物,其降脂機制是通過激活細胞外信號激酶通路作用于LDLR mRNA非翻譯區區域內近5′UTR端的3個序列,穩定LDLR的mRNA,增強LDLR蛋白的表達,對HDL-C無明顯影響,能增加肝細胞清除膽固醇,已被多項基礎研究證實這種機制完全不同于傳統的他汀類藥〔8〕。血脂異常作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已被證實,降脂治療可以穩定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9〕。本研究中鹽酸小檗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后的血脂水平明顯好于對照組。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與腦梗死呈正相關,是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敏感指標,其與伴有癥狀性顱外頸動脈狹窄的腦梗死的嚴重性呈正相關〔10〕,目前認為迅速溶解血栓、恢復血流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同時易損的頸動脈斑塊也與腦卒中及其他腦血管病密切相關,斑塊的穩定性之間關系到是否會脫落堵塞血管。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內-中膜厚度變薄及穩定斑塊數目變少,但觀察組在內-中膜厚度變薄及穩定斑塊數目變少方面表現更優。
1王強,苑曉春.鹽酸小檗堿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2):20-1.
2吳惠民.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合治療進展性腦卒中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1):1701-2.
3Peng RQ,Niu JP,Song YH,etal.Long term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lipitor on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Chin Commun Doct,2015;31(30):28-31.
4CUI R.Clinical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70 cas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J〕.Chin Contin Med Educ,2015;30(4):198.
5陳略,朱飛奇,劉純鋼,等.鹽酸小檗堿聯合阿托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J〕.中國神經疾病雜志,2014;40(6):348-51.
6Sadeghi R,Asadpour-Piranfar M,Asadollahi M,et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on serum lipid profile,glycemic control,and liver enzym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J〕.ARYA Atherosclerosis,2014;10(6):298-304.
7賴寶瑜,梁國華.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頸動脈斑塊及頸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2):82,84.
8劉燕玲.黃連素降脂研究取得進展〔J〕.家庭中醫藥,2007;14(5):19.
9張平,盧維勝.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3):112-3.
10仲婷婷,高樹全.阿托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70例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8):19-21.
〔2015-09-17修回〕
(編輯李相軍)
沈陽醫學院科技基金項目(20142051)
吳威(1982-),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18-4459-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