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銘 安 剛 張詩童 馬滌輝 韓昕彤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有氧運動聯合腦心通膠囊降低老年性腦梗死危險的療效觀察
梁城銘安剛1張詩童2馬滌輝3韓昕彤3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目的探討有氧運動聯合腦心通膠囊對老年性腦梗死危險因素的影響。方法確診為老年性腦梗死患者80例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腦心通膠囊,2粒/次,3次/d,口服,3個月。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有氧運動,1次/d,30 min/次,3個月。分別測得兩組在實驗前后老年性腦梗死危險因素各項指標變化。結果干預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各項危險因素指標值與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各項危險因素指標值含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有氧運動聯合腦心通膠囊可以更加安全有效改善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危險因素指標值,降低老年性腦梗死復發率。
老年性腦梗死;腦心通膠囊;有氧運動
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美國心臟協會歷年《心臟病與腦卒中統計》一書中肯定與強調規律的體育運動在防治心腦血管病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規律的有氧運動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風險〔1〕。腦心通膠囊臨床現被廣泛用于治療急性老年性腦梗死。該藥具有保護神經細胞,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黏稠度等作用〔2〕。本文旨在探討有氧運動聯合腦心通膠囊對老年性腦梗死危險因素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則,選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患者8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50~82歲,平均(67.95±15.37)歲。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53~83歲,平均(66.18±13.05)歲。兩組性別、年齡、病變性質、病程無顯著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于1996年制定的《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擬定,患者經頭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支持診斷,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定,符合老年性腦梗死。在治療之前和病程的24~48 h行頭顱CT或頭顱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檢查影像學顯現腦部相應的病灶患者。
1.3排除標準①低血壓、低血糖患者;②吞咽困難者;③有嚴重的心、肝、腎、肺部疾病;④會使藥物吸收受到影響的重癥胃腸疾病患者;⑤有精神癥狀無法合作者;⑥過敏體質者;⑦嚴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⑧孕婦及哺乳期者。
1.4治療方法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腦心通膠囊,2粒/次,3次/d,口服,療程3個月,不進行任何有計劃性的鍛煉。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選擇有氧運動,方式包括徒步、太極拳隔天交替有氧運動方式(每次50 min)。徒步:在適宜負荷范圍內25 min,間歇10 min;太極拳:以24式簡化太極拳為運動方式,16 min間歇5 min。運動需在專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下進行。有氧運動負荷的控制:心率=最大心率×(60%~75%)。最大心率=220-年齡(心率大約控制范圍120~140次/min)。受試者入組后,不允許自行應用其他治療腦梗死的藥物。
1.5觀察指標各組均在每次治療結束后,由專人記錄患者血壓、心率情況,分別抽取所有受試者實驗前、試驗后各兩次的5 ml肘部靜脈血,監測受試者實驗前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等各項腦梗死危險因素指標的變化情況。
1.6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兩組干預前后各項指標均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各項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有氧運動可通過調節脂代謝、血糖,影響血管內皮功能及抗氧化、抗炎癥等多種機制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氧運動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3〕。由于有氧運動增加了胰島素受體的活性,能有效改善肌肉細胞對胰島素的抵抗,胰島素受體后機制可能在提高胰島素受體敏感性起重要作用〔4〕,同時有氧運動能有效改善血脂、脂蛋白代謝,增強抗動脈粥樣硬化能力,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5〕。腦心通膠囊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抗應激、降壓、調脂、抗氧化等多種作用,能增加心臟供血,改善心肌細胞代謝,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及降低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6〕。
1Schoenbom CA,Stommel M.Adherence to the 2008 adult physical activity guide lines and mortality risk〔J〕.Am J Prev Med,2011;40(5):514-21.
2潘妍婷.腦心通治療腦梗死病人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8):493-4.
3Blair SN,Cheng Y,Holder JS.Is physical activity or physical fitness more important indefining health benefits〔J〕? Med Sci Sports Exerc,2001;33:S379-99.
4史亞麗,劉新生,王瑞元.有氧運動對中老年人血糖、胰島素及血脂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4;24(4):26-7.
5孫鋒,孫春鋒.太極拳運動對老年高血壓的干預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4):6862-4.
6朱偉.腦心通抗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3):3025-6.
〔2015-02-19修回〕
(編輯苑云杰)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臨床科研專項基金(No.320675013222)
韓昕彤(1977-),女,碩士,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疾病研究。
梁城銘(1978-),男,碩士,講師,在讀博士,主要從事高校體育教育理論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18-446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29
1吉林大學校醫院2吉林省前衛醫院
3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