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蓮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青海 西寧 810000)
?
外源性補充重組人腦利鈉肽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內源性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的影響
黃學蓮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青海西寧810000)
目的確立外源性補充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內源性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orBNP)影響。方法納入青海地區(qū)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隨機分為rhBNP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心衰常規(guī)治療,rhBNP組則在心衰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rhBNP。對每一病例基線期及給藥后各時間段NT-proBNP水平、臨床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情況及并發(fā)癥進行評估。結果較對照組而言,rhBNP治療組NT-proBNP水平、呼吸困難在給藥后各時間段均有著統(tǒng)計意義上的降低;兩組均未出現(xiàn)癥狀性低血壓等并發(fā)癥。結論青海地區(qū)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應用rhBNP同樣有效而安全。
重組人腦利鈉肽;內源性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急性左心衰竭;高海拔;缺氧
急性左心衰竭是臨床常見危重癥,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1〕;研究新的急性左心衰竭有效治療方法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2〕。自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問世以來,針對其的相關研究已有不少〔3〕,但針對高海拔地區(qū)患者這一特殊人群的相關研究甚少,其特殊之處在于其缺血、低氧環(huán)境下的高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和更嚴重心力衰竭,本文擬對rhBNP在該人群中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并發(fā)癥進行評估。
1.1一般資料青海地區(qū)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隨機分至rhBNP治療組30例及對照組20例。治療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52~86歲,平均(71.83±11.23)歲;體重41~72 kg,平均(55.77±10.12)kg。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61~85歲,平均(73.0±9.84)歲;體重40~69 kg,平均(57.36±9.65)kg。兩組年齡、性別、體重及心功能分級、病因、伴發(fā)疾病無統(tǒng)計學差別。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信息〔n(%)〕
1.2納入標準①根據(jù)基礎心血管疾病、病因、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和體征)及各種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片、超聲心動圖)和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診斷為急性心衰者(參考2010年中國急性心力竭診斷治療指南);②需靜脈應用血管擴張劑治療者;③年齡>50歲。
1.3排除標準①低血壓傾向(收縮壓<90 mmHg);②有心源性休克及無法靜脈給予血管擴張劑者;③血容量不足或低鈉、低氯血癥;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⑤對rhBNP及其成分過敏者;⑥有惡性腫瘤、精神心理障礙患者;⑦明顯瓣膜狹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1.4rhBNP給藥方式用藥方法: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心衰治療(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先給予負荷劑量(靜脈推注3~5 min),再以維持劑量持續(xù)給藥(持續(xù)靜脈泵入72 h)。給藥過程中注意觀察血壓,應維持血壓在收縮壓>90 mmHg。如出現(xiàn)持續(xù)性低血壓,可適當調整給藥方式,包括調整滴速,降低劑量,減少或使用其他靜脈擴血管藥物,如確有必要,也可停用rhBNP。
1.5rhBNP配制方案稀釋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取rhBNP 1支(0.5 mg),充分溶解于50 ml稀釋液中。根據(jù)患者體重給藥,具體見負荷劑量及維持劑量給藥簡明換算表,見表2。

表2 rhBNP負荷劑量及維持劑量給藥簡明換算表
1.6觀察指標對患者基線期、給藥后30 min、72 h、7 d和30 d時患者的臨床呼吸困難癥狀改善情況,NT-proBNP水平及并發(fā)癥進行評估。血漿NT-proBNP檢測應用的檢測儀器是美國雅培公司AXSYM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檢測原理為微粒子捕捉免疫發(fā)光法〔4〕。
1.7療效評價指標呼吸困難改善分級:①明顯好轉,3分;②中度好轉,2分;③輕度好轉,1分;④沒有變化,0分;⑤輕度惡化,-1分;⑥中度惡化,-2分;⑦重度惡化,-3分。
1.8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給藥后72 h、7 d和30 d時NT-proBNP水平對比兩組NT-proBNP水平在給藥后72 h、7 d和30 d時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2兩組呼吸困難改善在給藥后30 min、72 h、7 d和30 d時的對比rhBNP治療組呼吸困難改善在給藥后30 min、72 h與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4。
2.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在30 d的隨訪過程中,兩組均未出現(xiàn)癥狀性低血壓等并發(fā)癥。

表3 兩組給藥后各階段NT-proBNP水平的對比

表4 兩組呼吸困難改善在給藥后各階段對比〔n(%)〕
近幾年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中有兩個引人注目的新進展。一是rhBNP已證實對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發(fā)作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二是NT-proBNP作為生物學標志物在心衰的診斷、危險分層、預后評估和指導治療上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內源性人腦利鈉肽是一種主要由心室肌分泌的循環(huán)多肽激素,其分泌水平與心室內容量和(或)壓力負荷狀態(tài)相關。它是機體在心臟功能受損時分泌的對抗性調節(jié)激素,通過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神經內分泌、心臟重塑等生理性拮抗和抑制作用來維持心功能與體液平衡。隨著心臟功能進行性惡化,血管神經激素系統(tǒng)和保鈉潴水激素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機體陷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病理生理紊亂,最終掩蓋了內源性人腦利鈉肽心臟保護的代償作用,導致心衰惡化。此時給予rhBNP,彌補機體合成釋放內源性人腦利鈉肽相對不足,即可迅速改善急性失代償患者血流動力學障礙、神經激素水平、減輕心臟容量壓力負荷,反饋性抑制心臟分泌NT-proBNP下降〔5〕。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NT-proBNP作為心衰的標志物,其水平的明顯下降預示心室內容量和(或)壓力負荷減輕,心臟功能受損得到改善;本研究中,另一個發(fā)現(xiàn)就是呼吸困難快速改善,這從臨床癥狀的角度再次肯定了rhBNP糾正心力衰竭的迅速起效性。
1顧東風,黃廣勇,何江,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3;31(1):3-7.
2陳魯原.急性心力衰竭治療的現(xiàn)狀和進展〔J〕.中國處方藥,2006;7(3):16-9.
3林毅,吳同果.奈西立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7;12(5):394-5.
4陳玲,曾穎平.腦鈉肽檢測的臨床應用進展〔J〕.國際內科學雜志,2008;35(12):730-1.
5傅向華.新活素對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急性血流動力學效應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1):53-4.
〔2015-01-15修回〕
(編輯苑云杰)
西寧市科技局基金立項項目(No.2014-k-08)
黃學蓮(1971-),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R541.6
A
1005-9202(2016)18-4470-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