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柏丁兮 張 倩 吳晨曦 弋 新 唐 妮 李迎春
(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
復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療效
高靜柏丁兮張倩吳晨曦弋新唐妮李迎春
(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四川成都611137)
目的探討復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采用復方精油穴位按摩,對照組實施穴位按摩。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第2周、第4周采用Kupperman評分及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評價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Kupperman評分及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在干預后各時間點得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0.01)。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Kupperman評分及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的時間效應、分組效應及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干預前后各時間點進一步兩兩比較,后一時間點得分均低于前一時間點(P<0.01)。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療效比較顯示,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復方精油穴位按摩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緩解肝腎陰虛證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癥狀。
圍絕經期綜合征;穴位按摩;復方精油;肝腎陰虛
圍絕經期綜合征(PMS)降低了圍絕經期女性生活質量,亦增加了老年性疾病如骨質疏松、動脈粥樣硬化等患病風險〔1~3〕。國內眾多研究報道,腎虛是PMS發病的根本原因,臨床上尤以肝腎陰虛型PMS多見,從辨證的角度采用中醫治療圍絕經綜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且較激素療法更易于被廣大患者接受〔4〕。其中,中醫外治療法——穴位按摩在治療PMS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但研究者多從選穴部位、穴位數量、手法運用等因素探討穴位按摩療效,忽略了按摩介質的作用〔5〕。本研究在精油為核心的芳香療法指導下,將配置的復方精油作為按摩介質,采用以中醫經絡為理論基礎的穴位按摩治療肝腎陰虛型PMS,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內江市中醫院婦科門診確診的60例PMS患者,按照擲硬幣的方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入選標準:符合西醫PMS診斷標準,年齡45~55歲,Kupperman評分≥15分〔1,2〕;符合中醫肝腎陰虛型PMS診斷標準〔2,6〕;認知功能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年齡<45歲或>55歲者;不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癥候辨證標準者;Kupperman評分<15分;卵巢及子宮良、惡性腫瘤或切除所致月經紊亂或絕經患者;正在服用激素類藥物者;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對復方精油過敏;認知功能障礙。試驗組平均年齡(48.67±3.41)歲;月經初潮年齡(13.00±0.98)歲;出現癥狀年齡(47.10±3.13)歲;病程2~96個月;孕次(2.87±1.59)次;孩次(1.27±0.52)次;體重指數(BMI)(22.66±2.83)kg/m2;月經情況:正常4例,紊亂15例,停止11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8.73±3.71)歲;月經初潮年齡(13.53±1.22)歲;出現癥狀年齡(47.13±3.15)歲;病程3~49個月;孕次(3.07±1.46)次;孩次(1.57±0.68)次;BMI(22.13±1.75)kg/m2;月經情況:正常9例,紊亂15例,停止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月經初潮年齡、出現癥狀年齡、病程、孕次、孩次、BMI及月經情況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基礎治療:患者均由門診婦科專科醫生根據肝腎陰虛證型給予中藥杞菊地黃湯加味內服治療,即枸杞子15 g,菊花15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熟地黃12 g,澤瀉15 g,茯苓12 g,牡丹皮12 g,炒酸棗仁30 g,夜交藤20 g,合歡皮20 g,龍眼肉10 g,木香10 g。共治療3次,每次開5劑,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三次服用。
1.2.1試驗組基礎治療的同時,給予復方精油穴位按摩:①復方精油的配置:將薰衣草、乳香、天竺葵及快樂鼠尾草四種單方精油按照5∶4∶5∶4的比例在10 ml甜杏仁基礎油中進行稀釋,配置成濃度為9%的復方精油一份。為了使配置的復方精油減少揮發,保證療效,實行現配現用,存放時間不超過24 h。通過文獻查閱,四種單方精油具有鎮靜安眠、改善循環、緩解焦慮、提升情緒的功效且無毒、無刺激、不易引起敏感,無配伍禁忌且混合后效果更佳〔7~9〕。②按摩穴位的選擇:參考中醫推拿“補腎活血法”、《針灸學》以及文獻關于PMS選穴配穴情況,選取肝腎陰虛證型PMS常用穴位:合谷穴配太沖穴(四關穴),神門穴,內關穴,三陰交,肝俞,腎俞,關元穴,照海穴。③手法:點按法、揉法及點揉法。④實施方法:操作前為患者做皮膚敏感試驗,將1~2滴9%復方精油滴于患者肘部,觀察24 h有無紅、腫、癢感等過敏癥狀。確定無任何過敏反應后進行復方精油穴位按摩。操作環境要求安靜、舒適,光線、溫度適宜,囑受試者平臥于按摩床上閉目休息3 min,調勻呼吸,全身放松。將復方精油滴在所選穴位皮膚處,再進行按摩,雙側穴位均要按摩,每處1 min:受試者取仰臥位,點揉合谷、太沖、內關、神門、關元、照海、三陰交。受試者取俯臥位,用掌跟揉法、大魚際揉法放松腰背部肌肉后,點按肝俞、腎俞。整個操作中,要求點按穴位與揉法放松相結合。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整手法和穴位刺激強度,局部出現酸脹感覺以及皮膚微紅為宜。⑤療程:隔日一次,每次25 min,7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2.2對照組基礎治療的同時進行穴位按摩,選擇僅有潤滑和潤膚作用的甜杏仁油作為按摩介質,穴位選擇、操作方法以及療程同試驗組。
1.3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第2、4周采用改良版Kupperman量表和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表評價PMS癥狀改善情況,干預4 w后進行療效對比。
1.3.1Kupperman量表評分該量表于1952年由美國學者Kupperman等研發而成,是國內外使用最為廣泛的PMS狀評分量表,被稱為PMS評定的金標準。目前多采用改良版Kupperman量表,即在原有量表的基礎上增加了外陰陰道與泌尿系統癥狀。基本涵蓋了PMS各種癥狀,共13個條目,每個條目有相應的癥狀指數,根據癥狀程度——無癥狀、偶有癥狀、癥狀持續、影響生活分別賦予0、1、2、3分。各項癥狀評分乘以指數之和為Kupperman量表評分,總分0~63分,0~14分無癥狀;15~21分癥狀較輕;22~42分癥狀處于中等水平;43分以上癥狀較重。
1.3.2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評價該評分表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10〕制定,并經由2名副高以上職稱的臨床中醫婦科醫師修訂。從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骨蒸潮熱、口干咽燥、頭暈、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失眠、健忘、經少經閉、舌象、脈象13個方面來評價肝腎陰虛PMS癥狀,采用4級評分法,根據癥狀“無、輕、中、重”分別計0~3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證候積分常用于判定中醫證候療效。
1.3.3臨床療效評價根據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判定臨床療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公式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并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10〕肝腎陰虛PMS療效判定標準:①臨床痊愈:肝腎陰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②顯效:肝腎陰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且<95%;③有效:肝腎陰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且<70%;④無效:肝腎陰虛證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χ2檢驗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upperman量表評分和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比較如表1所示,Kupperman量表評分和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均不滿足Huynh-Feldt條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檢驗結果,時間效應、組間效應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組內進一步兩兩比較,均采用多重比較LSD法(校正系數Epsilon>0.7),后一時間點得分均低于前一時間點(P<0.0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upperman量表評分和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s,分,n=30)
1)P<0.01,2)P<0.05
2.2兩組患者干預后療效比較試驗組無效2例,有效23例,顯效4例,治愈1例;對照組無效17例,有效23例,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Z=-4.390,P<0.01)。
2000年我國圍絕經期女性人數已居于世界首位〔11〕。其中,約84.12%的女性會出現PMS各種癥狀,10%~30%癥狀較嚴重〔12,13〕,血管舒縮癥狀如潮熱汗出;神經精神癥狀如睡眠障礙、抑郁情緒;軀體癥狀如肌肉骨骼疼痛、生殖泌尿系統改變等均發生率高且嚴重影響圍絕經期女性身心健康。因此,積極防治PMS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穴位按摩屬中醫外治法范疇,以中醫經絡學說作為理論基礎,將穴位選擇和刺激強度作為影響療效的關鍵因素。國內研究證實,穴位按摩治療PMS具有較好療效且無副作用〔5〕。本研究所選之穴均遵循辨證歸經的原則,選取肝經、腎經、心經等處穴位,為了增強穴位刺激效應,從按摩介質角度運用精油為核心的芳香療法,中醫在推拿按摩中重視介質的選擇,認為介質除了能起到潤滑作用,更能增強手法、穴位和介質三者在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薰衣草、乳香、天竺葵、快樂鼠尾草四種單方精油配置成的復方精油含有乙酸芳樟酯、α-蒎烯、香茅醇、芳樟醇等化學成分,具有皮膚滲透性強、鎮靜、促循環、收斂等作用。在國外,芳香療法的發展有上百年的歷史,已將精油廣泛運用于疼痛、失眠、感染、炎癥、抑郁、癡呆等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我國則鮮有涉及。
古代文獻對圍絕經期綜合征并未有專門的命名和論述,多見于“百合病”、“臟燥”、“不寐”、“郁證”等病證中。近代中醫家稱之為“絕經前后諸證”,又稱“經斷前后諸證”,且公認腎虛是PMS發病的根本原因,《黃帝內經》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腎精不足則天葵將竭。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腎經漸虧則陰血不足,水不涵木致肝失所養,肝血虧又可加重腎陰虛,因此肝腎陰虛為PMS主要病機之一,且臨床多見〔4,14〕。針對肝腎陰虛證治療應以調補肝腎,滋陰降火,調理氣血為主。本研究辨證選擇穴位太沖、合谷、肝俞、腎俞、關元、照海、神門、內關、三陰交具有通調全身氣血,補益肝腎,滋陰、除煩、安神之功效。配合按摩介質——復方精油,其本身具有鎮靜、收斂、改善循環的作用,同時亦可加強穴位刺激強度,提高穴位主治功能。
Kupperman量表被認為是評價PMS癥狀改善的金指標;證候療效的評價則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將證候及其變化選擇的中醫療法作為提高中醫療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評價中醫療法效果時,證候改善的程度指標必不可少〔15〕。復方精油穴位按摩能改善肝腎陰虛證,減輕PMS癥狀,且隨時間的推移效果增強。Marzouk等〔16〕運用肉桂、丁香、玫瑰及薰衣草配置成的復方精油對護理專業女學生實施腹部按摩,以緩解痛經癥狀,比單用腹部按摩的對照組更為有效地改善經期腹部疼痛及出血過多的情況。林瑞華等〔17〕采用中藥沐足聯合穴位按摩及芳香療法緩解膽管結石介入診療患者焦慮,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患者焦慮癥狀。由此可見,芳香療法的精油作用可增強疾病治療效果。根據中醫肝腎陰虛證候積分判定臨床療效,試驗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復方精油穴位按摩可改善肝腎陰虛證的臨床癥狀。這與邵雪英等〔18〕運用足部反射區推拿療法治療PMS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研究結果相似。賈超等〔19〕研究則指出,利用點按療法治療PMS,其療效與利維愛相當,且安全無副作用。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65-7.
2羅頌平,談勇.中醫婦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11-4.
3耿琳琳.絕經綜合征〔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21(6):430-2.
4馮娟.從腎肝心論治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5.
5郭彩楨.推拿配合心理疏導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1.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三輯〔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布,1997:3-4.
7陳為圣.香氣王國——精油健康療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2-15.
8溫佑君.芳香療法精油寶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34-5.
9趙衛平,徐健.芳香按摩療法〔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8:138-49.
10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88-90.
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search on the menopause in the 1990s:report of the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1996:866.
12崔驀,冀志芹.定坤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9):148.
13劉春梅.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現狀〔J〕.中醫藥導報,2010;16(4):115-7.
14于紅娟,陳霞.益坤口服液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16(4):16-8.
15聶廣寧.絕經綜合征評定量表的研制與考評〔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07.
16Marzouk TM,EI-Nemer AM,Baraka HN.The effect of aromatherapy abdominal massage on alleviating menstrual pain in nursing studen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742421.
17林瑞華,謝春生,潘慧仁,等.中藥沐足聯合穴位按摩及芳香療法緩解膽管結石介入診療患者焦慮〔J〕.護理學雜志,2012;27(11):18-9.
18邵雪英,俞琦.足部反射區推拿療法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3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5;11(2):122-3.
19賈超,林敏,張靜,等.點按療法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改良Kupperman 評分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0;51(5):432-3.
〔2015-03-15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No.14ZA0079)
高靜(1974-),女,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護理教育研究。
R244.1
A
1005-9202(2016)18-454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