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鳳 康治臣 劉 鴻 段曉琴 劉賢英 關 爽
(長春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內外護理教研室,吉林 長春 130041)
?
綜合康復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效果
徐茂鳳康治臣1劉鴻1段曉琴1劉賢英1關爽1
(長春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內外護理教研室,吉林長春130041)
目的觀察綜合康復療法對老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其對疾病轉歸的影響。方法選擇老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20例,分為觀察組9例和對照組11例,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康復療法包括脫敏療法、肌內效貼布貼扎、關節松動技術治療、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對照組患者未行綜合康復治療。結果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關節周徑差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脫敏療法(X1)、肌內效貼布治療(X2)、關節松動技術(X3)、依托考昔片口服(X4)均為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功能改善(獨立下地活動=1)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結論綜合康復療法對緩解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癥狀、改善受累關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綜合康復療法;肌內效貼布治療;關節松動
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患者急性期日常生活活動受限的主要原因,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尿酸在體內主要以鈉鹽形式存在,后者經過體循環沉積在人體軟組織關節腔軟骨及腎臟等形成尿酸鈉結晶,尿酸鈉結晶通過激活人體吞噬細胞炎性受體等途徑介導痛風性炎性反應。本文探討針對痛風性關節炎特點采取規范化、目標性綜合康復療法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回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我科接診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20例,均符合文獻〔1,2〕中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康復宣教基礎上,根據是否行綜合康復療法將患者分為2組:①觀察組9例,男7例,女2例,年齡60~79歲,平均(66±11)歲;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病程5 h~1 w,平均(29±14)h。②對照組11例,男9例,女2例,年齡61~76歲,平均(64±13)歲;病程4 h~6 d,平均(27±16)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2組均進行康復宣教,制作康復宣教手冊,向患者介紹痛風知識、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如多飲水(每日保證尿量2 000 ml以上)、低嘌呤飲食(戒煙忌酒,少吃豆類、海鮮、火鍋湯、動物內臟,少喝濃茶、濃咖啡)、堿化尿液(平素多進食面食,可口服蘇打水)、注意關節保暖等,但均未口服秋水仙堿、別嘌呤醇及其他調節血尿酸的藥物。在此基礎上,根據觀察組患者個體情況接受系統綜合康復療法:①脫敏療法:準備熱水、冰水、不同材質布塊若干,先用熱水和冰水交替刺激受累關節周圍3~5次,每次持續約30 s,然后用布塊按從軟到硬的順序依次摩擦受累關節(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每種材質1 min,能有效提高患者痛閾、消腫,讓其耐受手法治療;②肌內效貼布:應用其促進淋巴與血液循環的機制,受累關節(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給予X型緩解疼痛,爪型、Y型、I型等消除水腫,每1~2 d更換1次;③關節松動技術:疼痛急性期應用Ⅰ、Ⅱ級手法對受累關節(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進行止痛治療,緩解期應用Ⅲ、Ⅳ級手法改善關節活動度,每次10~20 min,每日1次;④依托考昔片(安康信),每次2片,1次/d口服,共5 d。
提高護理人員針對危險事件的預估能力,在開展護理操作期間,需要預估各項風險事件,及早開展防護措施,減少危險的出現,從而使醫患關系獲得改善;醫院需要按時開展護理培訓工作,使護理人員可以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期間會產生的危險事件,保證護理人員具備預測風險以及預知風險的能力,當產生風險事件期間,需要施行有效的解決方案,盡量減少危險事件的出現幾率[2] 。
1.3 療效評價治療1、2、3、5、7 d后對2組患者進行康復評定:①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畫一長為10 cm的線段,分為10等分,0分代表無疼痛,10分代表不能忍受的疼痛,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標出分值位置;②經關節中點周徑:用軟尺量出受累關節如跖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的周徑,與患者自身健側關節周徑比較,記錄其周徑差值;③記錄每個患者治療后獨立下地行走的時間點。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軟件,計量資料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3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各治療措施對轉歸的影響應用線性回歸分析。
124 Safety of stent-assisted coiling versus coiling-only in treatment of acute ruptured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aneurysms:a comparitive study
1980年,我進行了第一次科學大洋鉆探。自那時起,我又參加了6次在北大西洋和南極洲威德爾海的探險。在我的實驗室里,我和學生們對這些探險活動中獲得的巖芯樣本進行研究。這些長31英尺、寬3英寸,類似圓柱體的樣本就像一本本書,等待著人們解讀其中的信息。拿起一塊新打開的巖芯,里面充滿了來自地球海底的巖石和沉積物,就像打開一個罕見的寶箱,里面記錄著地球歷史流逝的時光。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2、3、5、7 d觀察組患者VA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觀察組治療后1、2、3、5、7 d VA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1);對照組治療后3、5、7 d VAS評分較治療前減低(P<0.01)。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周徑差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關節周徑差無明顯差異,治療后1、2、3、5、7 d觀察組患者關節周徑差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2、3、5、7 d關節周徑差較治療前明顯減低(P<0.01);對照組患者治療后5、7 d關節周經差較治療前減低(P<0.05,P<0.01)。見表1。
2.3綜合康復療法各因素對患者1、2、3、5、7 d獨立下地的線性回歸分析肌內效貼布治療(X2,有=1,無=0)是患者第1天獨立下地的獨立影響因素(P<0.01);肌內效貼布治療(X2)、關節松動技術(X3,有=1,無=0)是患者第2天獨立下地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脫敏療法(X1,有=1,無=0)、肌內效貼布治療(X2)、關節松動技術(X3)是患者第3天獨立下地的獨立影響因素(P<0.01,P<0.05);脫敏療法(X1)、肌內效貼布治療(X2)、依托考昔片口服(X4,有=1,無=0)是患者第5、7天獨立下地的獨立影響因素(P<0.01,P<0.05)。見表2~表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及關節周經差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治療前比較:3)P<0.05,4)P<0.01

表2 綜合康復療法各因素對患者第1天獨立下地的線性回歸分析

表3 綜合康復療法各因素對患者第2天獨立下地的線性回歸分析

表4 綜合康復療法各因素對患者第3天獨立下地的線性回歸分析

表5 綜合康復療法各因素對患者第5、7天獨立下地的線性回歸分析
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方法主要包括單純中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等法)〔3~6〕、中藥與西藥(苯溴馬隆、別嘌呤醇、秋水仙堿、碳酸氫鈉片等)結合〔7~9〕以及非藥物療法如外洗、外敷〔10〕、針刺〔11,12〕、刺血〔13〕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排毒泄熱等治療方法,還包括手術治療〔14〕。上述藥物雖然臨床療效可靠,但長期應用有較大毒副作用,特別是大部分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往往伴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等基礎疾病,藥物本身潛在的肝腎損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及非藥物治療如針刺等的有創性使患者難以毫無顧慮地接受,更是難以耐受長期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關節周徑差明顯降低。綜合康復療法中脫敏療法通過冷熱水交替刺激、多種感覺刺激有效降低痛覺感受器的敏感性,從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痛閾,減輕機體對刺激的反應,冷療本身還可減輕關節腫脹。肌內效貼布貼扎的五大作用分別是提高痛點、改善肌力、增加關節穩定性、促進循環代謝和促進感覺輸入。關節松動技術是治療者在關節可動范圍內完成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手法操作技術,屬被動運動范疇,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應用時常選擇關節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作為治療手段,其手法等級中Ⅰ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的起始端,小范圍、節律性地來回松動關節;Ⅱ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允許的活動范圍內,大范圍、節律性來回松動關節,但不接觸關節活動起始和終末端。Ⅰ級和Ⅱ級手法用于緩解關節疼痛切實有效,是骨關節疾病康復治療的核心技術之一。有研究表明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一線用藥,提倡早期、足量、全程使用〔7〕,而目前國內外指南均推薦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口服依托考昔片以控制關節本身的炎性反應。
總之,本研究結果提示脫敏療法、肌內效貼布治療、關節松動技術、依托考昔片口服均為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緩解癥狀、功能改善的獨立影響因素,綜合應用上述治療方法使痛風性關節炎癥狀、功能受限得到立竿見影的改善,值得進一步推廣。
1孟昭亨.痛風的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0-62.
2林彥鋕.清消益腎痛風方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腎虛濕熱證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09.
3王義軍.痛風性關節炎的辨證論治〔J〕.中醫藥導報,2015;21(3):89-90.
4董偉光,趙嬌嬌,董玉山.中醫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2015;36(4):505-8.
5王睿,楊錫燕.楊錫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經驗〔J〕.四川中醫,2015;33(4):5-7.
6雷瑗琳.吉海旺教授學術思想總結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
7周明倩,李海昌,溫成平.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中西醫結合治療淺析〔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3):450-2.
8陳昉,姚紅,童娟,等.白子菜提取物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模型的抗炎免疫作用〔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2(2):275-81.
9唐健元.溫腎化淤法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性關節炎的機理探討〔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05.
10周麗麗.吲哚美辛加如意金黃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5;44(7):969-70.
11劉暢,韓東岳,麻東陽,等.針刺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療效Meta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3):110-2.
12張超男,黃學寬,駱言,等.電針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踝關節髓樣細胞表達激發受體表達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5;35(1):133-6.
13呂凱露,夏有兵,程潔,等.刺血療法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局部抗炎因子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3):276-9.
14盧鏡源,李惠賢.關節鏡膝關節清理術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2):177-8.
〔2016-04-19修回〕
(編輯郭菁)
徐茂鳳(1963-),女,教授,主要從事心內科護理研究。
R493
A
1005-9202(2016)18-456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80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康復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