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武、彭洋在《新聞與寫作》撰文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由于各類用戶向互聯網應用平臺遷移,結束了傳統媒體對信息來源的壟斷,這在客觀上推動了媒體的進化。
1.“+互聯網”:內容發布端口。
傳統媒體最初適應互聯網的途徑,基本上都是屬于“+互聯網”的應用,也就是在原有的傳統內容生產平臺基礎上生產新聞產品,在互聯網上設置端口發布,如“兩微一端”。但本質上,它們都還是對數據的初級運用,從文本的性質看依舊是原有內容的“數字版和網絡版”,基本上仍屬于“+互聯網”的行為,并沒有解決媒體融合的根本問題。
2.“互聯網+”:生態級媒體平臺。
通過媒體融合,構建自己的基于互聯網連接的媒體平臺,即對線下各種社會資源的整合能力,仍然可以借助各種資源建立基于互聯網的用戶連接,可以通過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建立更精確、更有價值的用戶數據庫。而且,傳統媒體在一定時期內仍舊是優質內容的生產者,依然具備專業性、公信力、品牌力。基于這些資源,仍然有建設生態級媒體平臺的機會。
3.智慧政務是媒體平臺的最大用戶入口。
“政務云”即地方智慧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將是傳統媒體抓取用戶數據的重大機會,也是媒體構建用戶平臺、形成用戶數據庫的最佳途徑。大數據時代,用戶是各種數據的來源,以及所有生活場景的制造者。因此,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務服務,就是要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城市管理、政務服務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將會把億萬人民變成網民,并使之聚集在政務服務平臺上。